凱擘200Mbps 有線測試110~150Mbps 正常嗎? 每晚八九點至十點官網測速

taotu wrote:
各家業者愛怎麼做是他們家的事,我提這件事只是順便告訴你中華目前是這樣做,
為的也是要證明過了光纖點塞車的機率是很小的,
第四台上網跟中華電路使用者數量的比例不用我說吧!
這麼多用戶都不會塞了,這麼少的用戶會是塞在光纖?
你口口聲聲說是光投落點總頻寬不足,
有何證明嗎?我覺得只算算那些集八伸縮比數字實在代表不了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中華的師傅很愛嗆版上的專家都只是理論派而已



我所說的當地 光投落點 總頻寬不足
就是 當地光轉電這一個裝置 總頻寬不足

你不要一直扯 傳輸的介質(光纖)



以樓主當地的 光投落點來說 也許剛好 樓主比較倒楣 他家那一個光投落點
很多辦 200M/20M 120M/20M這種速度方案的用戶 而且又是重度下載

所以我一直說這只能說 樓主運氣差..........

假設 要讓樓主這一個光投落點 在尖峰時段 完全做到 測速也達到94%速度達成率
可能一個光投落點只能收容3個Cable上網用戶
你想當地第四台業者會這樣搞嗎?


至於 切光點 就是 拉另外兩芯光纖 到距離用戶更近的地方切再裝上一個 光轉電裝置 啊
原本一個光點收容70個用戶 變成兩個光點收容70個用戶
然後4個光點收容70個用戶 然後8個光點收容70個用戶 最終就是FTTH........
這也就是說第四台業者非到最後關頭不要輕言去切光點
因為一個光點收容越多Cable上網用戶 對業者利潤越好
如果那麼容易切光點 第四台那直接就FTTH好了.....

越沒良心的第四台業者 一個光點能多塞一個Cable上網用戶就多塞 反正尖峰時段塞車是用戶家的事情
用戶來咬我啊? 用戶受不了退租 還得乖乖付違約金...

你一直拿中華電信的VDSL 光纖轉電收發模組 1.25Gbps/1.25Gbps 去 衡量 第四台Cable上網光電轉換裝置320Mbs/60Mbps 我只能告訴你 前者不塞車不代表後者不塞車 因為 總頻寬不一樣 收容數不一樣 運氣更無法掌握(用戶申請的速度方案 下載狂的比率) 你要怎麼比!! 目前的事實 樓主就是塞車 而且只有在尖峰時段才會塞車....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塞在 當地光投落點上(光轉電這一個裝置上)


集縮比雖然不能證明甚麼 但可以做為一個合理的參考依據
集縮比越高 尖峰時段 塞車的"可能性"就越高
否則Cable上網用戶如何得知 "運氣"

集縮比的計算是 總名目速度方案的需求頻寬加總 除以 實際頻寬 (下載和上傳 各別計算)


我不知道樓主因為 尖峰時段測速沒有到94% 這種理由 而退租 要不要付違約金?
chih_haohung wrote:
就跟你說 第四台頻...(恕刪)


依您經驗,我能不能從一個終端用戶的DOCSIS state的傳輸和接收功率判斷

大概經過了幾個分線器,或幾個訊號放大器

有沒有甚麼特徵,如過了一個分線和一個放大器雜訊會增加多少,故接收功率不變,SNR下降多少等等

只是我的推測,貴司是否有如此用state判斷的經驗?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chih_haohung wrote:
就跟你說 第四台頻寬不是同軸電纜線(距離限制為3公里內 每隔500公尺 放一個放大器 最多放五個放大器)(同軸電纜線本身理論頻寬為4Gbps) 的問題 也不是光纖問題(沒有距離限制)(也沒有頻寬限制)
就跟你說是電的問題 你怎麼老是愛在 傳輸介質(同軸電纜線 或 光纖)本身打轉呢?

OK,我是一直拿DSL的架構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會常常遇到用戶問我中華跟第四台網路的優缺點,我只是想用淺顯易懂的概念去解釋,所以我會說中華用電話線跑是一對一的,第四台用電視線跑是多人共享的如果該區很多人用就比較容易塞車,不曉得這樣解釋OK嗎?

chih_haohung wrote:
所以說第四台業者一直想要有線電視數位化

這不是一直被推著走才前進的嗎?否則根本靠這老本就可以躺著賺,也不用去搞網路還要更換設備線路的。

chih_haohung wrote:
目前供裝距離長達3公里 這是Cable上網業者的優勢 但劣勢是 用戶家到光投落點 這一段總頻寬是和其他Cable上網(前提是同一個光投落點)是共享的[雖然我不覺得這是劣勢]

優勢是業者成本的優勢,對於上網使用者來說是劣勢阿!


chih_haohung wrote:
至於 切光點 就是 拉另外兩芯光纖 到距離用戶更近的地方切再裝上一個 光轉電裝置 啊

想問的是上面放的那張圖(網路隨便找的,不知是否符合現況),一個Fiber Node可以拉兩條cable出去,照你說的卡在光電轉換的部分,那麼這兩條cable的總和也是320M/60M嗎?還有1跟2段的頻寬各是是多少?我實在不覺得還是320M/60M...
taotu wrote:
OK,我是一直拿DSL的架構來思考這個問題,我會常常遇到用戶問我中華跟第四台網路的優缺點,我只是想用淺顯易懂的概念去解釋,所以我會說中華用電話線跑是一對一的,第四台用電視線跑是多人共享的如果該區很多人用就比較容易塞車,不曉得這樣解釋OK嗎?


這解釋OK阿,中華即便現在拿MSER上的集縮比出來講,也不會覺得丟臉...ALU7750最高擴充可到2TB/s

以前ADSL時代常聽人提到即縮比,現在談中華的網路,國內頻寬來講愈來愈少人提到集縮比了,因為幾乎感覺不到


chih_haohung wrote:
所以說第四台業者一直想要有線電視數位化

這不是一直被推著走才前進的嗎?否則根本靠這老本就可以躺著賺,也不用去搞網路還要更換設備線路吧!


真得是被推著走,GPON降得這麼便宜都不肯投資就知道了

我自己是不用那家 他要富貴你不得不幫 的銀行,我覺得賣米果的還比他慈祥的多


chih_haohung wrote:
目前供裝距離長達3公里 這是Cable上網業者的優勢 但劣勢是 用戶家到光投落點 這一段總頻寬是和其他Cable上網(前提是同一個光投落點)是共享的[雖然我不覺得這是劣勢]
優勢是業者成本的優勢,對於上網使用者來說是劣勢阿!

3.1到現在還不投,GPON也不投,不知他在幹甚麼吃的

cable現在就是不適合去辦高速率,速率愈高塞車風險愈大

chih_haohung wrote:
至於 切光點 就是 拉另外兩芯光纖 到距離用戶更近的地方切再裝上一個 光轉電裝置 啊

想問的是上面放的那張圖(網路隨便找的,不知是否符合現況),一個Fiber Node可以拉兩條cable出去,照你說的卡在光電轉換的部分,那麼這兩條cable的總和也是320M/60M嗎?還有1跟2段的頻寬各是是多少?我實在不覺得還是320M/60M...


每一隻從CMTS出去的都是320M吧,不太可能兩條 四條 從CMTS(光投點)出去的加起來是320M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taotu wrote:
OK,我是一直拿DS...(恕刪)




不太正確 因為如果今天光轉電裝置(光投落點)的總頻寬是5Gbps/1.5Gbps 這種狀況就不會發生了

主要是Cable上網 目前光轉電裝置(光投落點)的總頻寬才320Mbps/60Mbps 第四台業者又大力推廣 200M/20M(想辦幾乎都辦得到), 120M/20M等速度方案 平均收容數又在50-60用戶 尖峰時段塞車機率很大


而VDSL上網 目前光轉電裝置(光投落點)的總頻寬是1.25Gbps/1.25Gbps 即使中華電信大力推廣 100M/40M(想辦很多還不能辦 因為超距), 事實上就你所說的很多VDSL Switch大多只收容6M/2M或20M/5M等龜速方案速度方案 再加上你說的中華電信嚴格管控 尖峰時段流量有超過80% 就會切光點 所以即使尖峰時段也不會塞車 照樣94%速度達成率

之前中華電信VDSL剛推出來時 閒置頻寬才恐怖 那時候10M/2M為主流 MOD用戶也是少的可憐
你說要餵飽1.25Gbps/1.25Gbps真的比登天還難 現在只不過是把閒置頻寬消化而已


所以重點是 光投落點總頻寬太小 尖峰時段就很容易塞車
運氣不好 你那一個光投落點很多用戶都是辦200M/20M或120M/20M 又是下載狂 那尖峰時段更容易塞車

所以頻寬獨立或頻寬共享 其實不是多重要 光投落點總頻寬夠不夠大 vs 所有用戶速度方案頻寬加總=集縮比 這才重要

今天第四台光投落點總頻寬一樣是320M/60M 但最高速度方案只推20M/5M Cable上網收容用戶數還是維持在50-60人 你認為在尖峰時段塞車的機率會不會比現在低得多 當然會!!!
taotu wrote:
想問的是上面放的那張圖(網路隨便找的,不知是否符合現況),一個Fiber Node可以拉兩條cable出去,照你說的卡在光電轉換的部分,那麼這兩條cable的總和也是320M/60M嗎?還有1跟2段的頻寬各是是多少?我實在不覺得還是320M/60M...


一個Fiber Node通常可以接四條 500鋁管型同軸電纜線(最粗的那一種 比7C還粗)
其實你不要一直糾結在傳輸介質上

第四台通常用 1550nm波長來傳送有線電視訊號+網路訊號)
下行一芯光纖 1550nm波長(有線電視訊號+網路訊號[下載部分])--光投落點--500鋁管型同軸電纜線(4)
上行一芯光纖 1550nm波長(網路訊號[上傳部分])----------------



不論幾條同軸電纜線 總頻寬都是320Mbps/60Mbps
這是廣播(Broadcasting)特性




石光上林 wrote:
依您經驗,我能不能從...(恕刪)

我不是做這行的 但我之前從事的光通訊產業 有的客戶是第四台業者 我側面了解
很難 因為都有加放大器 所以無法得知原始訊號是怎麼樣

當然你可以計算 衰減幾dB 但那是在放大器之後 加了放大器之後的線路又得全部重新計算
石光上林 wrote:
3.1到現在還不投,GPON也不投,不知他在幹甚麼吃的

cable現在就是不適合去辦高速率,速率愈高塞車風險愈大


為什麼DOCSIS Cable 3.1技術不投 我在獨立主題 介紹DOCSIS Cable 3.1就解釋了
因為現在 類比有線電視訊號+數位有線電視訊號(50-870MHz) 就幾乎塞滿整個同軸電纜線的頻率(5-870Mhz)了 哪有甚麼空閒的頻率給網路訊號用???
第四台最佳投入時期就是 2017年起開始 因為到時台灣第四台就只有純 數位有線電視訊號了
空下來的好幾百MHz就可以用來跑網路訊號




石光上林 wrote:

每一隻從CMTS出去的都是320M吧,不太可能兩條 四條 從CMTS(光投點)出去的加起來是320M


每一個CMTS卡板(320M/60M) 都是利用二芯光纖傳輸 到光投落點(320M/60M)---後面就是接同軸電纜線(不論你怎麼串接 只要訊號合格就可以跑)
taotu wrote:
想問的是上面放的那張圖(網路隨便找的,不知是否符合現況),一個Fiber Node可以拉兩條cable出去,照你說的卡在光電轉換的部分,那麼這兩條cable的總和也是320M/60M嗎?還有1跟2段的頻寬各是是多少?我實在不覺得還是320M/60M...


一個CMTS卡版 就是320M/60M 後面全部都是 320Mbps/60Mbps
不管 1段 2段 3段

傳輸介質只是表達:能傳多遠 最大負載頻寬是多少
光纖: 沒有距離限制 沒有頻寬上限
同軸電纜線: 最長3公里(需加放大器), 最高頻寬4Gbps(純網路訊號[含下載+上傳] 也就是說這一條同軸電纜線完全沒有電視訊號的前提下)




chih_haohung wrote:
一個CMTS卡版 就是320M/60M 後面全部都是 320Mbps/60Mbps
不管 1段 2段 3段


所以包括Head也是總頻寬320Mbps/60Mbps?
那Heaad到Fiber node何必用光纖?完全沒有光纖優點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