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資工林盈達教授講解服貿網路資訊問題

safefree wrote:
FB上看到有人分享,...(恕刪)

這應該移到政治版吧,一般談判是有捨有得,我很好奇關心這個議題的正反方,是否有誰能大聲說一下自己有熟讀協議全文的,這麼熱心,是否能做一張對照表,雙方哪些方面得利,哪些方面失利,哪有單方事事得利另一方項項讓利的,只拿某些來談是容易失焦.
國際關係是講實力的,經濟競爭更是現實,就跟美國肥咖條款一樣,直接把台灣納入範圍,事先協議談判都省了,連黑箱都談不上,不曉得有誰要去包圍AIT的,除非你要鎖國等死,不然開放逼自己增強實力適應環境是唯一出路,因為自己太弱,就要害怕對手太強嗎.
不管是二類電信還是第3方支付,今天擋住大陸,明天拒絕韓國,就讓國內這些不爭氣的廠商和政府,藉口台灣市場太小,所以人民就乖乖忍受,不曉得對多數人民是好是壞..
台灣目前沒有對任何國家開放二類電信業務..
美國禁止華為、中興移動裝置,台灣也跟進!
其實中國的電信商品,是除了低價,一無是處!!
品質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重視商譽的商家,不該因小失大…

對中國開放二類電信業務,意味著中國可以來台灣經營入口網站(Yahoo等)、ISP(HiNet等)
以中國網路管制監控的惡行,那麼國資、個資和網路言論自由,實在不堪想像會變成什麼模樣??木馬屠城的現代版…
請不要在論壇上發這種政治文
這裡不是讓你亂吐口水的地方
慢走不送~thx

是我沒看清楚sorry~
看到某些人與現實脫軌 真替他感到悲哀~

chang987 wrote:
台灣目前沒有對任何國...(恕刪)


NCC意見

Q:開放重要的電信基礎設施危害國家安全、民眾資安?

A:我國開放的是二類電信事業,只會有機房不會有線路,早在民國98年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11項一般業務,陸資可持股50%,目前的瞭解並沒有任何陸資投資這11項業務。這次服貿協議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3項特殊業務使其接點可延伸至國外,三項開放業務所使用的是專線封閉式網路,未連接擴大的網際網路,可能涉及監聽的語音服務也未開放,對國家安全、資安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3項業務僅為服務少數企業用戶專用,作為分公司據點內部通訊使用,或作為和供應商、客戶的溝通,與一般民眾日常使用的網際網路服務沒有關係。另外,我國開放的三項業務市場營業額相當小,對我國的衝擊應該有限。

Q:三項特殊業務服務對象主要企業數據通訊,是否會有資安問題?

A:網際網路相當普遍,目前大眾許多服務已透過開放的網際網路,這三項開放的服務是以專線電路傳送資料、數據,企業基於資安考量使用第二類電信業者服務,多會以加密方式保護資料,未來開放陸資投資的國內第二類電信業者,最壞的情形是企業客戶未加密的資料被竊取。

雖然目前已有破解加密的例子,但破解加密資訊需要花費相當大的資源,中國投入大量的資源破解特定企業的加密資訊可能不高。

Q:雖然三項業者是專用網路,但中資的二類電信業者可能取得企業用戶資料,中資業者只要有意思便能攔截封包竊取企業客戶的資料?

A:封閉網路不會與非指定的用戶溝通,這是封閉網路的特性。用戶使用二類電信業者服務,若二類業者機房有漏洞,確實其客戶的資料可能被竊,但加密技術已普遍,例如Google已宣佈郵件將全面採用加密,企業重視資安應該加強保護資訊,不能完全仰賴政府,政府也限制經營電信業者身份,同時限制中國人進入機房,還有ISO認證等限制,透過層層管制方式限制。

三項開放的業務為封閉性的網路通訊,並不和可能潛藏資安風險最高的網際網路連接,最壞的影響是使用這三項業務的企業用戶資料被竊取而非廣大的民眾。企業為了安全考量付費使用二類電信業者的專線網路,也應會花費成本加密資料。少數不願加密的企業可能面臨資安風險,政府不能因少數不願加密保護資料的企業而不開放服務。開放電信服務有其風險,但國家間的貿易協議需考量其他的利益,不可能100%沒有風險。

另外,國內第一類電信業者也可經營第二類電信業務,國內對第一類業者的四大設有嚴格的限制,國內企業若對中資有疑慮可選擇使用一類電信業者提供的服務。

Q:政府禁止中國人士進入電信機房,禁止中資業者作機房外包、機房代管服務,但經濟部又開放中國投資國內的電腦相關服務,包括軟體、資料庫等等,是否會對電信業者帶來資安上的風險?

A:我國政府已明確規定,受中國投資的電腦服務事業不能承接電信業的維修、管理、軟體安裝。

Q:將來政府會不會限制政府單位使用中資二類電信業者的服務?或是公佈中資業者供外界參考?

A:政府絕對會公開哪些業者接受中國投資,讓民眾選擇時參考,政府相關單位採購也會避免中資設備、資訊服務。另外,我國一類電信固網業者未接受中國投資,有資安疑慮者可選擇我國固網業者的服務。

Q:開放三項服務換來中國開放四項業務對我國帶來的利益?

A:這次服貿中國開放4項服務包括:因特網接取服務、呼叫中心業務、離岸呼叫中心、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提供國內業者經營中國市場的機會。

以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為例,即開放台灣電子商務業者進入中國市場,可在福建成立合資企業經營中國的電子商務,台灣業者可持有合資公司55%,對有意進入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台灣企業有利,可以觸及到中國13億的消費人口,而國中小企業的許多優良商品也可透過台資的電子商務進入中國市場。

Q:歐、美、日先進國家對中資設備採取嚴格限制,也未開放中資電信服務商經營其內部電信服務。

A:NCC認同學者主張電信服務為國家的神經系統,資通服務悠關國家安全、人民資訊安全,應加強國家安全、資安保護,我國政府目前已禁止電信業者使用陸製通訊設備。國外已有開放中國業者經營電信服務的例子,例如中國電信在美國設立分公司經營國際專線、IP接入、VPN等服務,在日本也經營全部的電信業務,印度未對中資設有限制。

另外,NCC也針對媒體新聞報導中對服貿開放第二類電信三項特殊業務提出的質疑作說明,詳細的Q&A問答可參考(連結為PDF檔)。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quamojo/sets/
chang987 wrote:
台灣目前沒有對任何國...(恕刪)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So-net, 古早以前日資就在了, 目前第二類電信業者經營ISP的
有看到英商, 比利時商, 港商, 隨便google一下就可以查到第二類電信業者和經營業務
有很難嗎?

有一大堆教授簽署並不代表甚麼, 多的是內容沒看就簽的, 裡面還有些是我同學
林教授所提的和這個服貿協議根本無關, 連了網就會有資安疑慮
就算不開放一樣會有問題, 就像我前面提過的, 東西放google沒疑慮嗎?
一堆公司用AWS雲端服務, 資料庫就在Amazon家, 沒疑慮嗎?
NSA早就看光光了, 好嗎! 二類電信開放很久很久了, 問題不在開放, 在監管

這個問題變口水了, 相信得過諾貝爾獎就甚麼都懂得, 懶得再提了
反正很快就進垃圾區了
開放不代表禁止台灣業者經營,你可以選擇不要用,
就像開放大陸餐飲業來台,有幾家成功的?
台灣也開放國外石油業者來台經營啊,結果呢?
這才是專家~全民網路被監聽封殺,政治人物也是
服貿慘~
____“早在民國98年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11項一般業務,陸資可持股50%,目前的瞭解並沒有任何陸資投資這11項業務。”

誰知道是那11項??( 98年開放第二類電信事業11項一般業務)
為什麼沒有經過立法程序?? 行政命令嗎??
為什麼會沒人投資??
既然沒有人投資,還拿來說項??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也不知道是那11項??但是我知道最重要的一點:”一般業務"的服務範圍侷限在本國境內,該電信業者不得申租國際電路將服務範圍延伸到國外。
簡單的說:這11項是對內開放,不是對外開放…….


____“三項開放業務所使用的是專線封閉式網路,未連接擴大的網際網路,可能涉及監聽的語音服務也未開放,對國家安全、資安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這讓我聯想到建設公司的宣傳單和契約書,說一套簽一套!!
現在台灣的官員也是說一套,服貿協議簽的又是另一套!!

試問:「存轉網路」、「存取網路服務」、「數據交換通信服務」的定義是什麼??
NCC只有「例如」??根本就是避重就輕,例如沒有提到的就能不算數??
美國為何拒絕華為產品??中國為何不用微軟??試問:如果台灣的二類電信與資訊服務業都變得跟中國一樣,台灣還有什麼網路安全??還有什麼產業競爭力??還有什麼言論自由??

thunderbird wrote:
Q:雖然三項業者是專用網路,但中資的二類電信業者可能取得企業用戶資料,中資業者只要有意思便能攔截封包竊取企業客戶的資料?

A:封閉網路不會與非指定的用戶溝通,這是封閉網路的特性。用戶使用二類電信業者服務,若二類業者機房有漏洞,確實其客戶的資料可能被竊,但加密技術已普遍,例如Google已宣佈郵件將全面採用加密,企業重視資安應該加強保護資訊,不能完全仰賴政府,政府也限制經營電信業者身份,同時限制中國人進入機房,還有ISO認證等限制,透過層層管制方式限制。


台灣固網遭到NCC從2010起連4年開罰,因為採購並且部屬華為的核心路由器到自己的骨幹網路上

核心網路絕對不是封閉式網路,路由器是可以自主產生、傳送網路封包上internet的

台灣大哥大;凱擘;台灣大寬頻的用戶幾乎所有封包都要經過華為的路由器,會不會被側錄並且傳回?


thunderbird wrote:
Q:政府禁止中國人士進入電信機房,禁止中資業者作機房外包、機房代管服務,但經濟部又開放中國投資國內的電腦相關服務,包括軟體、資料庫等等,是否會對電信業者帶來資安上的風險?

A:我國政府已明確規定,受中國投資的電腦服務事業不能承接電信業的維修、管理、軟體安裝。


問題華為的硬體已經進入台灣固網的骨幹網路4年了,而且被NCC屢勸卻不聽,每年買每年替換原有路由器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台灣要保護弱勢產業 卻要犧牲優勢產業

就好像為了保護不會賺錢的人 卻要犧牲賺錢的人

下場就是大家都掉進貧窮的深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