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c91u wrote:
硬體的網路設備絕對不只是一般電腦加上os可以比的。
裡面有特別設計的晶片
...(恕刪)
那篇連結中提到的:
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特定用途晶片)
其實晶片的功能,如果 CPU 速度夠,可以用軟體模擬的
軟體模擬效果可能更好,且彈性更大
比如:
現在的顯示卡 GPU ,都有硬解高清影片 H264/AVC1/MPEG2 的功能
也就是說:顯示卡的晶片中,含有硬體解壓縮特定格式的電路
但是新型的電腦,即便不開 GPU 硬解高清
純靠 CPU 軟解,也是解的動,而且畫質更好
軟解高清的畫質 > 硬解高清的畫質
硬解是省 CPU 資源
但現在的高速 CPU,即便軟解,也吃不到 10%以下
且硬解高清有一個問題:一次只能硬解一個影片
GPU 的硬解電路,同一時間只能解一個影片
開第二個影片,就會發生錯誤,開不了
像我桌機電腦三台螢幕,看A片時同時開三個全螢幕
硬解就行不通,得用軟解....
因此可以得到一個結論:
高速 CPU 去模擬硬體晶片功能,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性能更強.....
網路設備的特殊用途晶片,並不是必須的,可以用軟體模擬
低階的網路設備,為了省成本,肯定是沒那個晶片的
高階的網路設備才可能會有,但高階設備非常昂貴
這種關係
就好比硬碟的 SAS 界面 和 SATA 界面
SATA 是相容 SAS 的
RAID卡和硬碟,會買 SAS 界面的只有一個理由
因為卡上和硬碟上有處理器,可省 CPU 資源
但假如電腦夠快,其實沒什麼差,反而 SATA 的省錢
而且不是省一點,是省超級多...
用 PC 電腦去模擬網路設備的話
X86 的 CPU 現在非常強悍,又便宜
拿 PC 的 CPU 去模擬那個晶片功能,幾乎是大砲打小鳥,輕鬆愜意
當然的,前提是要有軟體去搭配,要有軟體可以做到晶片相同的功能
以 Linux 或 FreeBSD 核心,搞出來的路由器+防火牆
效果並不輸幾十萬元等級的硬體設備,成本卻只需幾千元
要說唯一的缺點
可能就是 Dynamic Routing 動態路由的部份比較弱
印象中 Linux 核心並沒有動態路由的功能
只有 Static Routing 靜態路由功能
好像有第三方軟體可以支援動態路由協定,不過這方面我沒研究
撇除動態路由不談
一般的靜態路由,多重路由表
甚至 Load Balancing(多線負載平衡)
都是 ok 的,核心都有支援
NAT 、埠轉發、過濾器...等等的功能,則是由 iptables 防火牆提供
QoS 頻寬管制、L7-filter 軟體層封包過濾, 這些也都有
再說市面賣的路由器,或高階 IP 分享器
那些又有動態路由功能了?幾乎是沒有的...
一般家用或中小型企業,根本用不到動態路由
軟體路由器,是非常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