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下載時常見到的單位是KB/s,1 KB = 1024 Byte = 8192 bit,
所以即使買了20M,瀏覽器載下也不會有20M,這是單位換算的問題。
下載速度大於上傳速度的環境,對於過去的網路使用者來說,
影響比較小,例如查Google、逛無名,下載的資料量遠大於
上傳的資料量,下載資料的人也遠多於上傳資料的人。
可是未來的趨勢是往雲端發展,例如Google Doc已經具有取代Word、Excel的潛力,
很多過去指在本機硬碟存取的資料,會改成用網路存取,此時一般的家用電腦不再只是
網路資料的瀏覽者,同時也是雲端資料的提供者,若還在使用高下載、低上傳的頻寬,
將會限制台灣雲端市場的發展,進而扼殺本土雲端產業的願景。
crade wrote:
別再說申請專線的都是笨蛋了
專線有回應時間短,以及24小時維修服務
你申請的一般家用網路可沒有這種服務勒
當你網路斷掉時,一秒鐘幾十萬上下的老闆最先想幹嘛?
當然是打電話給電信公司阿!!
專線可是馬上就進行搶修的喔!!
一般家用?! 抱歉,我們只在平日上班時間進行維修,且排順序....
不知道您是不是在說小弟呢?
其實您說的這些小弟是知道的,只是為了易於說明而忽略掉.
就實務上來說,小弟的確也有處理過幾套企業在用的系統是架構在這種消費型網路上的,
原因無它,評估過如果斷線了影響不大,或有備援方案.
另外還有一種用法是主線是用專線,備援線用這種消費網路,這樣就可以省一些錢(但上傳
要跟的上.)
小弟也遇過專線斷了,但是call了也沒用的..原因很簡單,挖馬路挖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