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bxnzm wrote:
彼此之間在骨幹調校與連外頻寬就不會有太過顯著的落差
最後就只能在其他經營面向一決勝負
例如服務態度, 價格, 品牌經營等等
既然在 m01 發文
這塊講一點鄉民有興趣的密技好了
無線電波的微波爐頻道
可以開放低功率使用不管制
先前小弟講 last mile
數位匯流初期同樣有保留一塊電信公司線路自有的概念 (後期可能是管道空間與維運人力公共化)
TWIX 也有同樣現象
原始概念是把全國所有對外輸出的流量集中起來
這樣也許可以拿到越洋電路優惠價格
甚至反過來當老大
根本就不出錢
網路既然是雙向的
台灣對外的上行都拿去做服務了
閒著的下行批給各家 ISP 也算是物盡其用
但批售並非強制
ISP 之間還是可以依據市場機制去做互連
所以咧
P2P 這塊應用就可以做為各家 ISP 差異化服務的秘密武器
原則上 TWIX 不收 P2P 流量
ISP 如果只想當 TWIX 的米蟲
完全不願提供客戶使用 P2P
直接在合約上載明強調就好
別再跟現在一樣
偷偷摸摸亂掐頻寬
要是有電信業者想吃這塊市場
請自己建置對外連線頻寬
並提供用戶 P2P 費率
使用者付費天經地義
花了錢就是要得到比較好的服務
這點子怎樣? 帥吧
所以未來的家用有線網路
可能就不完全是用多少 Mbps 來區別計價
而是導入用戶型態收費概念
(A) 國民 IPTV 款 (ADSL/VDSL) (B) 網路成癮 P2P 款 (VDSL)
(C) 重度遊戲玩家低延遲款 (FTTx) (D) 專線款 (FTTx)
也許有
(A) 10M/1M* (720p), 20M/4M (1080p), 50M/10M (3 個 FHD 頻道同時收看)
(B) 雙向20M, 雙向50M, 雙向90M**
(C) 50M/10M, 90M/15M 200M/20M
(D) 雙向 90M, 雙向 300M, 雙向 900M
等等的費率組合
這就好像在買車
1.8 以下小型車
2.0 ~ 2.5 中型房車
3.0 以上豪華房車
每一種排氣量又有各式的配備等級
註*
10M/1M 為 ADSL 電路不限速
可能會出現距離過遠速率不足現象
但 ADSL 具有停電時
用戶自備 UPS 就不斷線特性
可做備援線路
因此應在告知用戶情況下
供裝較低速率並給予部份折扣
註**
Fast Ethernet 介面在 PPPoE/IPv6/TCP 封裝下
L7 只能跑到 93.1Mbps
在同樣月租費同樣服務品質同樣速率的情況下
標 90M, FTP 賽豬公實跑 93M, 用戶會很爽
標 100M, FTP 賽豬公實跑 93M, 用戶會很不爽
對 ISP 來說
每一路 (A) 跟 (C) 在對外頻寬的佔用假設只有 1 單位
但 (B) (D) 卻可能要佔據 20 單位以上
這種生意不大好賺, 要比照企業客戶
如果客戶同時要打 GAME 又想 P2P
那就 (B) (C) 各租一路

不然打 Game 的上行被 P2P 拖慢
那就有得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