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h_haohung wrote:
1. 不是不可能是不想耗費人力去做, 所以還是不專業
它可以寫備註..本排名是固網和行動上網混在一起
2. 既然不分類 這種平均值有甚麼意義? 能叫真實的反應狀況嗎? 還是有數字出來就爽而已
3. 有這種巧 剛好平均就是94M/40M??? 鬼才相信, 擺明就是只挑100M/40M速度方案的用戶測速的數值...(恕刪)
1.
1. Seednet 94.46 / 40.30 Mbps
2. HiNet 94.39 / 41.98 Mbps
3. Taiwan Mobile 64.00 / 30.82 Mbps
4. Chunghwa Telecom Co. 39.27 / 24.96 Mbps
這個前面也有網友質疑:2 和 4 有什麼差別?
大概 HiNet 是固網,Chunghwa Telecom Co(中華電信)是行動網路吧
雖然 SpeedTest 是不管那些的,只分:網頁版(瀏覽器)、mobile版(APP 軟體)
但實際上,中華給 固網、行動網路,分了兩個 ISP 名稱吧。
不清楚你在計較這個,觀點到底是在哪裡?是哪邊吃虧了?
明明就分了兩個啊。
2.
那你言下之意,
用 HiNet 的人都是在尖峰時段測試
用 seednet 的人半夜不睡覺(離峰),在那邊測試?
影響到了公平性
真有這麼神奇....
或者你意思是:中華在尖峰時段仍表現良好,所以要刻意分出尖峰時段的數據,才能顯示中華的好。(雖然我個人是不認同)
然而,應該不管尖峰、離峰時段,都有人在上網,在測試吧。
平均值才是最反應真實情況的。
大概外國 ISP 比較有良心,集縮比沒那麼高,尖峰、離峰根本沒差別。所以那些外國人,就不知道像台灣這樣網路落後的國家,還要分尖峰、離峰時段的(僅是個人猜測)。
也許你可以寫信去建議一下。
3.
那請問封包資料中,除了 協定、來源 IP、目的地 IP、埠號、內容。
可有紀錄:使用者的網路速率是多少?
好像翻遍 TCP/IP 的網路基礎書籍,沒有這一條啊。
它要是能知道測試者的租用網路速率,才真是有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