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a2007 wrote:
我家攝影機拍的影片、相機拍的照片怎麼可能本來就在雲端。
還是說你的相機攝影機沒有儲存媒體,可以直接寫入遠端
的server上?
廣達林百里是這樣想的沒錯
林百里股東會
以後NB或行動裝置不會再追求大容量的儲存空間, 直接動態資料流就上去了
即使現在的技術看起來不可行, 但不意味著以後是不行的
NYPD SWAT wrote:
But,還是脫離不了...(恕刪)
這些科技大老說的是針對未來
照這樣發展下去N年後的台灣根本不可能出現他說的景象
國外用的很HAPPY的時候,我們還在自欺欺人
那些企業大老才要站出來對政府發聲嗎???
設備由台灣製造,台灣自己不用(真是奇怪的道理)
傳個照片到無名,痞客邦,youtube等等...慢到爆炸(這是台灣網路特色)
寄EMAIL夾帶檔案偶爾還來個失敗是怎樣

那些在這個版上反對開放對等頻寬還有高速網路的那些人
跟現在的ISP一樣都沒有遠視的前瞻,ISP更是只想COPY賺錢模式
未來看到日本的一整個高速網路帶來的服務
ISP想COPY的時候才"驚覺"到基礎建設沒做好是他們最大的絆腳石
大大也可以投書去給科技大老(FB上有人提過)
雖然目前跟他們沒有很直接的關係,但是在未來那就不一定了
雲的這端都上不去了,雲的那端怎麼會有未來呢???
豬年...豬頭啊... wrote:
如果是攝影機, 那絕對是透過wimax或LTE這類的高速網路傳輸
影像壓縮技術這幾年突飛猛進, 拍攝過程中也許影像就已經在中心端完成儲存
未來的重點是在於多大的頻寬可以完成這樣的操作 , 而且是大小適中的寬帶
認同您的看法,WiMAX和LTE現在也是發展階段,不過目前對於這兩種技術的未來發展還有變數(一方說WiMAX是過度時期技術,一方說LTE不成熟),不過這代表更大頻寬需求是必須的。
除了多大的頻寬可以完成操作外,我提供另一角度思考,就是如何讓傳輸的時間減少。
時間一拉長,除了風險提高外(斷線或不穩定等),即時性也會下降。
個人測試過,一段720P的影片(約300MB),上傳到Youtube就要一個半小時以上。
目前Youtube有提供即時上傳功能,但是頻寬不夠,畫質與即時性都會被犧牲掉。
不過這是一個值得去思考的議題,因為日後此類的運用會越來越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