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在IDC的費用裡, 頻寬絕不是最貴的
整體費用上, 主要還是在電力冷氣和代管人力這三方面的費用
如果今天要自己建機房, 除機房硬體(高架地板, 冷氣, cable tray)外,
UPS定期要維修更換電池, 長時間停電自己要準備發電機(租的或買的, 買的話還要包含每個月的保養測試費用, 若不幸長時間停電, 還要花油料費用)
另外自己本身主機成本, 維修和汰換, 防火牆的軟硬體分位更新.....還有24H看管人力費用
上面這些成本加起來, 通常代管費用會比較划算, 由其主機數量越多的
會放在IDC的主要考量也是要有穩定的電力空調和頻寬
但說IDC很賺錢嗎, 很抱歉不是, 因為台灣IDC太多人做,太競爭, 利潤不是很好
因為幾年前大家一窩瘋搶進IDC市場
112 間醫院今年加入影像交換計畫
重 點
●今年底,將有112間醫院的影像資料可以互相交換
●衛生署建議每間醫院對外的網路頻寬是100Mbps
由衛生署推動的全國醫療影像交換中心(IEC)將在今年底正式成立。預計今年將會納入112間醫院,未來希望推廣至全國各醫院,包括診所,目前已經有78 間醫院已經加入此一計畫。IEC的成立,代表著未來病患在各醫院之間看診,由於已經做過的影像檢查資料能夠相互交換,所以可以直接調閱,不必重新做檢驗。
所有健保給付的影像都將納入,初期以較為昂貴的影像為主
IEC成立初期,將由部分檢查較為昂貴的影像資料做起,如電腦斷層攝影(CT)、核磁共振攝影(MRI)、正子放射斷層攝影(PET)等,未來則會更進一步納入所有的影像資料。在衛生署的規畫中,已經建置自己的醫療影像系統(PACS)的醫院,必須要在現有架構上增加閘道伺服器、讀卡機、MS SQL 2008 Server為平臺的資料庫,以及衛生署開發的影像資料交換軟體、醫事憑證傳輸加密軟體(HCA)等。
******************************************************************************
這就是高速頻寬所能做的事情之一,用網路來節省時間與金錢,民眾就醫時,無須再從A醫院調片子然後再跑到B醫院存片子,尤其是那種距離很遠的醫院,新聞中還指出,日後會拓展到診所等小型醫療單位,但一般診所能負擔昂貴的專線費用嗎?現在的10M/2M傳一張掃描片就不知要花多久時間了。
一張X光片或斷層掃描片,電子檔大約都在10~20Mbps之間,故開始實施此項政策後,頻寬的需求會更加頻繁,日本的數位發展計畫中,其中一點就提到此問題(醫療運用),降低網路成本,提高網路速率,才能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給民眾。
主要作法都是中心端DC去收容這些資料,如果醫療院所是分散再兩三個院區, 採用離峰時間備份中心端
若A端資料尚未備份到DC, B要讀取, 就將B需求導向A的Server做request, 不過那是很極少的狀況(因為大多數就醫的人不會在台北照X光之類的檢查, 然後搭車去新竹或高雄看醫生, 基本上都會一個院區裡完成這樣的動作)
所以現階段大部分的資料都在LAN端就請求完成了
衛生署說要做這件事情是好事
不過真的很懷疑, 衛生署提出這個建議的人, 是不懂現在大家的架構呢, 還是沒有這方面技術的背景
現在大部分的醫療院所, 大多已經採用遠端桌面搭配Citrix, 甚至已經有的朝向thin client的架構
如果使用Citrix的架構, 使用頻寬大約只有7M, 但卻要人家去請一個100M的頻寬
真的不知道是這個規劃的人有沒有sence...

反正在台灣所有網路和通訊都靠他
一家獨大~
但是在網路巨擘GOOGLE大神的面前
中華奠信是很渺小的~
GOOGLE堪稱世界網路霸主相信大家都不容置喙~
如果再繼續墮落~
中華奠信不把網路整體速度大大提升
GOOGLE大神的雲端計畫版圖
會不會因此缺了台灣這一角呢~
那中華奠信就極端罪惡了~
Google目前的全球数据中心,19个在美国,12个在欧洲,3个在亚洲(北京、香港、东京),另外3个分布于俄罗斯和南美,未来还将在台湾、马来西亚、立陶宛等地增加数据中心。.........................
以上文字擷自
http://server.51cto.com/IDC-81960.htm
我印象中GOOGLE谷哥雖然退出中國大陸了~
但是GOOGLE谷哥在中國的國土上(香港)有設立超大型網路數據中心(IDC)
那台灣呢????????????
http://www.extremetech.com/article2/0,2845,2366808,00.asp?
The report did, however, update its definition of what constitutes broadband service. For over a decade, the standard has been set at 200 Kbps downstream, but the FCC now puts it at 4 Mbps downstream and 1 Mbps upstream.
中華電信的企業級4M/1M不過只是最最最基本寬頻的定義罷了!
台灣一半以上的網路使用者使用的不是寬頻......
台灣還推出了個非寬頻的光纖速率(3M/768k.....
)
If you do not go within, you go without.
小惡魔市集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