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高速網路固網發展vs.4G5G無線高速網路發展新世代技術討論

ko.wei wrote:
好奇以後光纖的速度...(恕刪)


感覺樓主也是個很有熱誠的人,而且也很有號召力,可以引出很多人來回應。

前幾篇文章有點可惜,想對於目前固網發展的狀況做些貢獻,但方向沒有弄得很清楚。

首先先提到一個名詞 叫做電信自由化Telecommunication Liberalization,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想發展電信都必須走過這一步
(除了香港等少數國家因為一開始就由私人企業受政府輔助建設網路,沒有一家獨大、把持基礎設施的問題)

這個自由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減少或是消滅既有網路基礎設施承載者incumbent local exchange carrier (ILEC),一家獨霸的狀況。

這邊說的基礎設施,涵蓋包括涵管、涵管有限空間內的線路、設備交接箱、鬧區等土地資源稀少的機房空間。
透過拆分項目並且導入競爭者租用或購買這些使用權就能夠達到固定寬頻的Unbundled access 非綑綁接入。這在固定寬頻的自由話來說,是很重要的一環。

目前除了北美,其他國家地區並沒有在規章上分門別類詳細記載這些。但多數國家業者都很自發性地遵守Unbundled access 精神
如德國電信和vodafone共置DSLAM設備交接箱和入戶線、前法電Orange和bouygues共用光纖入戶段。


從這最基本的一點反觀台灣的電信自由化,在固定寬頻上可以說是幾乎失敗的。

現在看到的能提供網路寬頻服務的業者,不是從頭到尾自己建設整段網路,就是必須讓用戶租用整段中華電信的接取網路,由用戶家到某一個中華機房的骨幹級別機房,再轉到該業者。

這導致幾個問題。
1.
這使得業者在新技術資本尚且居高的情況下,傾向投資老技術在上述接入段設備,以平衡整段網路建設的成本。既有基礎設施把持者,也可以繼續使用品質不是這樣理想的設備來減少支出增加收益。促成技術不競爭的市場。
因為整段接入段資源是綑綁住的,沒有任何可能,新進業者透過租用接取段部分元件搭配自身較新技術設備,快速提供服務以及提升使用品質
即使用戶察覺有異,也沒有其他選擇餘地。

2.
既有業者也能透過技術壁壘即單一服務窗口,穩住自己的網際網路服務客戶。如接入網路段才有安置維修人員,而該員遇到非既有業者網路服務商的客戶,就不會一併協助處理其他網路服務商那一端的障礙。降低用戶使用經驗。

在接入段網路是由用戶自行向既有業者承租整段設備的情況下,具有專業知識的網路服務商,並無權調閱設備設定檔,或是檢查報告。因此網路服務商只能憑既有業者的維修人員口頭敘述的問題去尋找。再次降低用戶使用經驗

或許會有人說,這是市場決定的結果,但市場畸形,是中央政府沒有盡到督導改善規則的責任。

近年來有幾個縣市已經逐步在改善這個情況,如桃園持續推行共構管線,招募引新業者建設網路。或是業者與教育網路合作,學校機房空間也能提供附近用戶光纖網路接入使用等。

但是其他縣市還是有既有業者把持,等待有一天中央政府實現真正的電信自由化。
台灣也在等待那一天,業者會真正的透過競爭、投入新技術好設備,來改善用戶的固定寬頻體驗。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ko.wei wrote:
用無線連接要請教先賢先進專家,主幹線是有線光纖技術,電視台都發展衛星傳送接受8K畫質,有線是基礎技術,無線也值得發展


無線衛星是單向傳送,從上往下傳再好的畫質,只要對方收的下即可

雙向傳100m,你用衛星傳看看,你連發射都上不去




石光上林 wrote:
感覺樓主也是個很有熱...(恕刪)


推推推~大推 精華文~

景仰久仰大名! 首先感謝您寶貴的見解和關注

我想說的是 很多事情 可能都有不同角度

也許你是專家 行家 熟家 也聽聽別人的看法一下 不須刻意對號入座

哪怕是民主時代的多數決 也要尊重少數人甚至弱勢族群的發言意見權 他們的力量更卑微甚被消音

那些拼命都要開分身帳號來發言的人 我是保留開放的態度 但也要有個公理底線



記得中華電信環島骨幹在2002還是2003才花2千多萬美金升級10G骨幹,目前應該也還沒有換成40G或100G吧,這篇無線網路討論的這麼熱烈,殊不知無線設備後端接的固網設備頻寬根本沒有辦法跟上,因為受限於政策、經費、還有投資者壓力,NCC要不要出來說明一下啊各大電信網路佈建進度
恩恩~ NCC常被我罵,千萬別浪費力氣時間,我也問過中華電信,沒人積極敢回覆我! 有線硬體技術恐真有難題

他們是一體兩面的關係 我不得不這樣講(版上也有人開火了) 別指望NCC會出面管制並督導電信業難題




speedmax168 wrote:
記得中華電信環島骨幹...(恕刪)
Eigen wrote:
無線衛星是單向傳送,從上往下傳再好的畫質,只要對方收的下即可
雙向傳100m,你用衛星傳看看,你連發射都上不去


何止雙向100M ! 科技日新月異

Google 和 SpaceX 對手 OneWeb、Facebook等 也在研究投資互聯網衛星呢 巨頭紛紛將視野投向天空,一種解釋是, 所謂下一個加入互聯網的十億人,將是互聯網最後一塊戰場。


4,425 顆衛星,SpaceX 計劃從 2019 年開始用 6 年時間建成衛星寬頻網路


SpaceX 負責衛星政府事務的副總裁 Patricia Cooper 在出席美國參議院商業、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聽證時表示,公司將利用自己的獵鷹 9 號可回收火箭,在 2019 年到 2024 年的 6 年時間內分別部署 4,425 顆軌道平面衛星,為全球客戶提供高速寬頻網路服務。

聽證會上提出,太空與地面技術的發展、衛星製造成本的下降、軟體與計算能力的改進,以及火箭發射成本的顯著下降已經為利用近地軌道衛星群提供高速、低時延、廣覆蓋(尤其是偏遠地區和地面網路難以抵達的地區)的網路服務提供了條件。

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寬頻委員會的一項最新數據,全球仍有 57% 人口(42 億)未實現網路連接。這個龐大的數字對於任何一家追求未來發展潛力的公司來說都是極具誘惑力的。Facebook、Google 等網路巨頭已經有了各自的行動計畫和試點項目。

但 SpaceX 的起步也非常早。在 2015 年時,SpaceX 就開始了相關測試項目,2016 年 12 月,該公司又向 FCC 提交非靜止軌道衛星網路寬頻網路服務的經營執照申請。根據 Cooper 在聽證會上的介紹,這個衛星網路初期將由 4,425 顆衛星組成,部署在 83 個軌道平面上(距地 1,110 公里到 1,325 公里之間),採用 Ka 與 Ku 波段頻譜。地面上還需要同步建設控制設施、網關地面站以及終端用戶地面站。此外,SpaceX 還在申請 V 波段,如果獲得批准將在更近地的距離(1,070 公里)再部署 7,500 顆衛星為補充,以提高整個網路的頻寬並降低時延。

SpaceX 承諾自己的系統將具備很好的成本效益,可為裝置用戶提供「類光纖」的連接速度,頻寬可達 1Gbps。用戶只需要一個筆記本大小的平板裝置接收訊號即可完成連接。

SpaceX 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衛星測試,並在今年年末用其可回收的獵鷹 9 號火箭發射一顆原型,在 2018 年初再發射另一顆。然後到 2019 年,SpaceX 打算開始營運性的衛星發射計畫,到 2024 年將所有的衛星發射完畢。
平均 1 年 700 多顆衛星的發射任務對於獵鷹 9 號來說,無疑是非常重大的考驗,哪怕一箭多星也要很多次發射才能完成,所以 SpaceX 能否按期實現目標還要打個問號;但是,相對於 Google 的 Project Loon 氣球和 Facebook 的太陽能無人機,這些衛星一旦部署之後提供的服務似乎更加可靠。


OneWeb衛星寬頻 天涯海角都滿格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已經批准OneWeb公司從事寬頻服務。與傳統寬頻服務商不同,OneWeb是利用衛星建立可以覆蓋全球的寬頻服務,可望有效消彌全球數位鴻溝。

OneWeb公司計畫在2018年先發射10顆衛星進行測試,2019年開始寬頻服務,最終將在離地球1200公里的高度發射720顆低軌道衛星,預計在2017年解決全球寬頻上網的問題。其實利用衛星提供網路服務並不新鮮,但受限於技術,以往的衛星網路服務不但速度奇慢,每位用戶每天的花費竟可高達200 美元。OneWeb則採取了「低軌道衛星群」的策略,一改以往離地球3600公里的同步靜止衛星,距離更進的衛星代表更快的網路速度。

日本軟銀老闆孫正義是OneWeb公司最大股東,並形容該計畫就是「一根從太空直接接入地球的光纖」。一旦計畫成真,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寬頻訊號,汽車等交通工具上網也不是問題,也能拓展雲端技術的範圍。據了解,oneweb將提供下載200M上傳50M的上網速度。



未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上網?SpaceX 計畫發射 4425 顆衛星,用於廉價衛星網路







鴻海集團軍 搶賺5G大商機

為了滿足人類「陸、海、空無間斷移動連網」的高密度通訊需求,近幾年來,已有越來越多採用高頻無線電波通訊「Ka」頻段的「高通量通信(High Throughput Satellite, HTS)衛星」,陸續升空測試、構結連網、正式上線營運,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取服務。北美、歐洲等地由於地廣人稀,許多家庭採行此種通訊方式連結上網。採用「點波束」覆蓋、連通方式,運行於地球上空低軌道(衛星高度於一千公里以下,繞行地球一周約一百分鐘)的HTS衛星,能夠提供低時延、數百倍於傳統衛星的通信容量,可大幅度降低整體衛星通訊成本。

使用低軌道衛星,就等同於將地面基地台架設於一千公里左右高空,可覆蓋地理通訊範圍大幅增加。未來十年內,全球低軌道寬頻衛星通信系統將與地面移動通信系統協同連網,共同架構成「天地一體」寬頻通信網。

美國SpaceX(隸屬Tesla集團)、OneWeb知名衛星公司,已先後展開地球「低軌道Ka頻段」衛星網布局。兩家公司近幾年不斷發布全球衛星通訊網布建相關訊息,預料未來十年內將有數千顆衛星先後發射升空,提供更大應用範圍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最終將實現「全球無覆蓋盲區」連網理想境界。

頻寬不足最佳解決方案 中、美5G基建規模以兆美元計

為了有效解決現代人連網頻寬日漸短缺、連網速度有時近乎龜速的迫切需求,以及行動醫療、車聯網(智慧車)、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等全新生活型態不可或缺的高速、寬頻連網系統,中、美二大強權已經展開新世代的「5G通訊網」布建競局。


OneWeb獲美官方批准,預計2019年逐步取代光纖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的董事長Ajit Pai於本周四發布聲明稱,正式批准OneWeb公司進入美國寬頻服務市場。

正如其名字顯示一般,這家公司致力於構建一個能夠覆蓋全球的高速寬頻網絡,為世界各地提供高速寬頻服務,以此消彌不同地區間的數字鴻溝。而對於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批准,OneWeb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Greg Wyler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speedmax168 wrote:
記得中華電信環島骨...(恕刪)


現在四家固網的長途骨幹電路,各家早就超過100G啦,

光是一個教育部國網TANET就已經是100G的環島電路連結各大區網中心在使用了。
亞太電打造全台教育網 升級100G光纖

亞太電信憑藉台鐵環島光纖骨幹網路優勢,配合教育部「教育學術研究骨幹網路頻寬效能提升計劃」,在今年度配合建置頻寬達100G的骨幹設備與骨幹線路。
亞太電信指出,包含教育部、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研院國網中心)、中央研究院等,全台之教育學術研究網路自此正式升級為穩定且飆速的100G光纖網路。


YAWPYNG wrote:
光是一個教育部國網TANET就已經是100G的環島電路連結各大區網中心在使用了。
YAWPYNG wrote:
現在四家固網的長途骨幹電路,各家早就超過100G啦,


亞太電信原始股東台鐵公司當初以全省環島光纖網路作價入股亞太電信,使得亞太電擁有最後一哩網路的規模,僅次於中華電信。

台電看好光纖骨幹網路出租業務,決定跨足電信版圖,鴻海、台電卡位最後一哩來勢洶洶,中華電信固網市占及營收恐難避免受到衝擊。至於國內固網市占版圖,也將形成中華電、鴻海旗下亞太電、台灣大、遠傳及台電五強角力的新局面。


台電完成環島光纖 電信、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搶租

台電為提供電網調度運轉、監控保護等通信需求,採玻璃纖維製成的光纖「玻璃芯」打造總長度超過9000公里、頻寬高達10Gbps的通信系統,但受限蘇花公路地形與交通,環島光纖就差其中17公里最後一哩,台電與公路局合作並歷時近4個月施工,7月已正式完成該環島光纖,現已有包括洄瀾有線電視在內,多家電信、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詢問光纖出租事宜,台電將再研議租期與出租費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