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 中華電信+Hinet 的光世代[VDSL](60M/15M, 100M/20M) 試用測試心得

chih_haohung wrote:
他說"那是實驗室的數據,


好吧,感謝你讓大家知道,他打太極的SOP又變了

我那篇文章,我引用的愛爾蘭論壇和其他板有的回文

有誰是住在實驗室內然後申請VDSL??

還是中華剛好都把這些用戶的DSLAM不是擺在光化箱而是擺在"實驗室"



還有,您講話沒有魄力

應該對他說,以老子對通訊系統和VDSL的了解

你這距離根本是錯了,你們應該用更好的設備從衰減回推距離從新量測一遍

一定比221短,只有不懂VDSL的人才會量出221

單線attainable可以跑得到約120M/50M,我現在也提醒你了

如果你無視,那就是多浪費一個1724的port,少裝一個用戶

你對得起那個用戶嗎?? 對得起中華電信嗎??

SNR會很差是看這附近線路的干擾,依區域環境不同而變

現在能夠試試看,並節省一個port多幫助一個用戶,為何不試試看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石光上林 wrote:
好吧,感謝你讓大家知...(恕刪)


既然他要按照他們中華電信既定政策 超距(150公尺)就認為不行
重點是他根本不想多跑一趟來我家測試, 反而用 我將是他的第一個FTTH用戶 來打太極拳


我想這是中華電信的政策 我也不想為難底下的工程人員了
這個工程人員都點出 他們是以 距離為判定標準 可見是中華電信 最高指導原則
就是 寧願錯殺 也不要 放過

算我比較懶 沒空跟他繼續抗爭下去, 難道我要打電話給 中華電信客服 要求 這個工程人員一定要到我家測試單線(拿ZyXEL P880)跑得到還是跑不到嗎?


其實我用Google 地圖來計算 反而遠比 221公尺(路邊交接箱~公共香菇頭)長........

公共香菇頭~我二樓書房的VDSL數據機的電話線長約20公尺

我是覺得中華電信沒量錯啦.....但壞在中華電信只相信距離而不相信Profile 17a的結果去反推Profile 30a可能的數值 最大的重點是 他們也懶得幫用戶作這個測試實驗




chih_haohung wrote:
既然他要按照他們中華電信既定政策 超距(150公尺)就認為不行

遊戲規則就是這樣定的,沒什麼好爭論的…
chih_haohung wrote:
算我比較懶 沒空跟他繼續抗爭下去, 難道我要打電話給 中華電信客服 要求 這個工程人員一定要到我家測試單線(拿ZyXEL P880)跑得到還是跑不到嗎?

這個工程人員就是外包商,我們是論件的,這種測試是沒$領的,試問,沒$賺的工作,你要做嗎?

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多想想,我也很誠實告訴你,如果雙線改單線那麼簡單的話,施工人員自己改就好了,還要這些所謂的高手,專家來教嗎?

與其在意單雙線的問題,還不如耐心等待FTTH吧,那才是王道啊…
FTTB裝機人員 wrote:
這個工程人員就是外包商,我們是論件的,這種測試是沒$領的,試問,沒$賺的工作,你要做嗎?)


我一個朋友在做鈑金等鐵料鋼料加工

一樣是做欄杆,不同花紋不同形狀,做起來的工法一定不同,有好做也有難做的

但總不能去做了發現不好做才喊價,客戶一般都是其他客戶介紹的,幾米長寬都有市場價

想做口碑就不能因為難做而拒收,更不能隨意喊價,做出來的東西更不能偷工減料



因為只抱持著論件,所以只認為可以通就好了,那些品質或那些應該注意的細節都可以不去顧

反正也不需要口碑,不需要客戶對自己這行專業的認可


FTTB裝機人員 wrote:
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多想想,我也很誠實告訴你,如果雙線改單線那麼簡單的話,施工人員自己改就好了,還要這些所謂的高手,專家來教嗎?)


我第二次在龜山裝60M的時候,我看到它帶來的是5540C,我就告訴他DEV3426跑60M會跑不穩,不應該用這個

那時VES1724剛出,我跟他講你把箱子打開來看看,有一台我和DSLAM新叫的1724,他說他手上資料上沒有,還覺得很奇怪,

去看了果真有,他立刻打電話去換,等了10幾分鐘,機房那邊就設定好了,給我一台P880裝機完成

當然一開始請人家喝飲料甚麼的禮貌都有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電腦(自動供裝系統)是死板板1就是1,2就是2,150公尺以內就是訂單埠,151公尺就算只差1公尺還是訂Bonding埠,沒有Bonding埠可訂,就是無法供裝100M…

100M,Bonding可供裝到400米,即151~400,單埠供裝0~150,用扇形面積觀念來看,(400*400-150*150):150*150,137500:22500,6.11:1,意味著若沒有Bonding供法,7個有6個不能供裝100M…

60M的單埠供距是300米,即301~400只能供裝20M;(400*400-300*300) : (300*300-150*150)=70000:67500,這6個不能供裝100M的,又超過一半只能供裝20M……

從100M一下子掉到20M,你能接受嗎??
這就是為什麼Bonding的設備,線路,裝機,維護成本都是二倍,甚至可預期的會造成很多待裝後遺症,在壓了一年,最後還是不得不推出的主因…………

Bonding會使ping值約略增加3~4ms,故障機率也會較高,不過單埠50M跟100M相較,對線路的品質要求就較低,相對的就會比較穩定……..

Bonding現在大概只剩一些較偏僻住戶較少的郊區,或FTTH已完成,V供用戶大量轉到FTTH供裝的光供點區才能提供,後者,既然已有FTTH,也許你剛好缺光心線或光出線點尚未完成,那麼臨櫃去申請,約莫三周可提供………(若缺垂直光纜較久30~90天)
chang987 wrote:
電腦(自動供裝系統)是死板板1就是1,2就是2,150公尺以內就是訂單埠,151公尺就算只差1公尺還是訂Bonding埠,沒有Bonding埠可訂,就是無法供裝100M…

100M,Bonding可供裝到400米,即151~400,單埠供裝0~150,用扇形面積觀念來看,(400*400-150*150):150*150,137500:22500,6.11:1,意味著若沒有Bonding供法,7個有6個不能供裝100M…

60M的單埠供距是300米,即301~400只能供裝20M;(400*400-300*300) : (300*300-150*150)=70000:67500,這6個不能供裝100M的,又超過一半只能供裝20M……)


不如

你花點心思想想看超過150公尺的如何變成單線的

這些雙線改單線的都是外星人有特異功能?



你可以告知我哪個交接箱附近的用戶是扇形分布的??

或是說這些用戶的線都是直線連到交接箱??

交接箱連100公尺內的用戶很多都不能讓線直行了,400公尺的一定經過更多彎,因此這些用戶排起來絕對不會是扇形

如果根本不可能是扇形,怎麼套用扇形公式


chang987 wrote:
這就是為什麼Bonding的設備,線路,裝機,維護成本都是二倍,甚至可預期的會造成很多待裝後遺症,在壓了一年,最後還是不得不推出的主因…………
)


台灣的高等教育失敗了,為什麼一群碩士博士去研究,還能夠在違背學理與實務的情況下去採買建置這樣的設備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Bonding是ITU公佈的技術規範,都可以亂扯成中華電信天才發明的,現在又扯上”教育失敗"……….
一個人竟然可以偏執到如此,還真的是教育失敗……….


詳見維基百科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是一個國際組織,主要負責確立國際無線電和電信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它的前身是1865年5月17日在巴黎創立的國際電報聯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國際組織。它的主要任務是制定標準,分配無線電資源,組織各個國家之間的國際長途互連方案。它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瑞士的聯合國第二大總部日內瓦。
極簡單分享我申請100M/40M(單線)的過程

1. 交接箱到公共香菇頭(DJ盒)..約16x公尺..(這段距離是中華電信量測的)
2. 公共香菇頭(DJ盒)到保安器約20公尺..(這段距離是小弟親自量測)
3. 保安器到P880約20尺..(這段距離是小弟親自量測)

先不管中華電信量測的距離正不正確~至少光是上面加一加至少破200公尺...當初申請時~中華電信打死都不讓我以單線來測試100M/40M...之後不斷在電話裡~來來去去嚕了將近2個禮拜...才同意讓我申請!

環境條件都接近的狀況下而又無法在短時間內使用FTTH....建議盡量爭取單線100M/40M

這是我這邊跑出來的P880 Statistics..讓各位大大參考看看!

chang987 wrote:
Bonding是ITU公佈的技術規範,都可以亂扯成中華電信天才發明的,現在又扯上”教育失敗"……….
一個人竟然可以偏執到如此,還真的是教育失敗……….


公布了不見得可以用,之前有大大提醒我,GPON剛出來的規範還是ATM,所以沒多少人用

我扯了甚麼中華電信發明?? 他如果可以多幾個發明多幾個專利,老早大張旗鼓跨國經營了

對技術不執著難道要跟你一樣??


無論如何,我想你的出現至少幫FTTH用戶解釋了一件事,為什麼FTTH看MOD會lag

看到你真的豁然開朗
也许是一场难圆的梦 一场没有结局的梦 多少的笑语飞散在风中 又围绕在我耳边
供裝距離=光供點-出線點(磨菇頭)的距離,磨菇頭-數據機是屬於私領域,無法列進來…….
這就存在盲點,像我家最邊邊那戶,實際供裝距離就比我家多出24米,但一樣的出線點,一樣的供裝距離…..
所以供裝距離實際就存在著"壓縮米"(日語),180米…150米+30米(磨菇頭-數據機)

像68樓的狀況,線路品質要極好,只不過,線路干擾是隨時在變動的,設備也會老化,現在可以,以後就很難說,而且可能不能持續開機太久………

本來用戶喜歡單埠,改單埠有何不可,既可省一埠下來供裝其它用戶,可以增加營收又不必多一個客訴要處理……

不過,Bonding改單埠必需先退件,客網領班通知調定用人工作業才行…..
好處是"可省一埠下來供裝其它用戶,可以增加營收又不必多一個客訴要處理……..”,壞處是經常測速不過,竣不了工,領不了錢,與電路不穩定,客網查修的工作量會爆增………..

所以,規設想要的,客網卻不想要,而主控權卻操在客網手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