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帳單裡上繳中華電的電路費跟大家討論的最後1哩有密切的關係
但事實貌似不是這樣...
當初政府把用戶迴路售予中華電雖然是既定的事實
但是用戶迴路(也就是最後一哩)也在好多年前就應NCC規定以成本價供其他固網業者租用(新聞是寫NT140以下)
相關新聞請搜尋 公告用戶迴路
可是一路看下來我反而更模糊了~~~
1.既然固網業者已經付費租用中華電的線路然後賣給USER網路的服務...為何中華電繞個灣又向USER收取名為"電路費"的款項?還爆貴...
2.還是說我們看到的"電路費"項目~~依然是指用戶迴路(最後1哩)...但是業者端能以成本價租用.....
但消費者並不符合低價租用條件~~只能由中華電漫天開價?2頭收錢?
誰能告訴我....每個月佔整體網路花費6~7成的"電路費".........到底是哪個電??哪條路???需要USER供養這麼多錢~~~~~~~~~~~~~~~~~~~~~~~
ulimie wrote:
他說的那個 "電路費" 是指 ADSL/FTTB 的網路設備電路費,
不是指最後一哩 "電話線路" 的 "線路" 費用.
+1
用戶迴路還細分2個部份
一個是電信機房與電信機房之間的訊號交換迴路
照規定固網業者應該要自建迴路,但是後來政府在壓力下又開放可以跟中華租用迴路
硬體上有迴路費
軟體上有流量費(也就是頻寬的費用,資料交換是雙向的,兩邊依照相互流量來算錢,衍伸出集縮比的問題)
一個是機房設備 -> 路邊電信箱 -> 你家裡的這一段的線路
如果是ADSL,因為附掛在電話上,走的是電話線
如果是FTTB,因為是用光纜連接到路邊的光化箱,沒有使用電話線路
現在比較有爭議的是中華跟當年承接政府的「最後一哩」用戶迴路電話線
而不是這幾年中華自己建設的FTTB用戶迴路光纜(雖然固網業者老是打著公共財的旗子想免費享受這塊迴路)
第一個部份是你所說的:固網業者低價租用的部份
第二的部份是你看到的:中華電信的電路費
如果是業者的自有線路(例如台中的威達)就不會有中華電信電路費
dsanwen wrote: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帳單裡上繳中華電的電路費跟大家討論的最後1哩有密切的關係
但事實貌似不是這樣...
當初政府把用戶迴路售予中華電雖然是既定的事實
但是用戶迴路(也就是最後一哩)也在好多年前就應NCC規定以成本價供其他固網業者租用(新聞是寫NT140以下)
相關新聞請搜尋 公告用戶迴路
可是一路看下來我反而更模糊了~~~
1.既然固網業者已經付費租用中華電的線路然後賣給USER網路的服務...為何中華電繞個灣又向USER收取名為"電路費"的款項?還爆貴...
固網業者付費租用中華電的線路是少之又少,如果是固網業者有付費租用中華電的線路,那麼 user 就會收到其他固網業者的帳單,而帳單中就會有室內電話月租費和電路費這兩項。
假設你是使用台灣大寬頻,而你收到中華電信和台灣大寬頻的帳單,那麼就表示固網是中華電信,而 ISP 是 台灣大寬頻,台灣大寬頻只是 ISP 介接到固網中華電信的機房而已,並沒有跟中華電信租用銅纜用戶迴路的線路。
簡單一句話說,當台灣大寬頻租用中華電信的線路,同時提供固網和 ISP 的服務時,那麼 user 只會收到台灣大寬頻的帳單,而不會收到中華電信的帳單。
你會有上述的認為,是因為你對固網與ISP 的關係不了解。
dsanwen wrote:
2.還是說我們看到的"電路費"項目~~依然是指用戶迴路(最後1哩)...但是業者端能以成本價租用.....
但消費者並不符合低價租用條件~~只能由中華電漫天開價?2頭收錢?
誰能告訴我....每個月佔整體網路花費6~7成的"電路費".........到底是哪個電??哪條路???需要USER供養這麼多錢~~~~~~~~~~~~~~~~~~~~~~~
ATU-R ----- DJ箱 ------ 交接箱 ----- 市話交換機房端子板 ------ DSLAM ------ L3 Switch ------- HPER -------- BRAS
簡單示意如上面,藍色的部分就是銅纜用戶迴路的範圍,而電路的範圍就是紅色的部分,也就是說從 DSLAM開始一直到 BRAS 之前的所有設備算是電路的範圍,而電路費是包含小烏龜的。而從市話交換機房的端子板開始到 user 家所在的 DJ箱或電信室 這一段就是屬於銅纜用戶迴路的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