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講視需求使用
以編碼來說
RV在低流量表現會比H.264好
特別是半小時200~300MB的DVD動畫
或是畫質原本就不佳的VCD
RV可以用很小的檔案保存還可以的畫質
至於H.264則在高流量表現較佳
流量夠,體質好
就不必用RV那種修飾過的畫質
直接用清晰漂亮的畫質呈現
而封包
MKV優點是自由度高
可多音軌、多字幕、含章節
最適合在電腦上觀賞
近來家用播放機對MKV的支援也越來越高
MP4的自由度就沒那麼高
但這是對SONY妥協的結果
PS3、PSV、PSP
以及部分平版、電子書、MP5
都只能吃MP4而不能用MKV
所以MP4主要是行動裝置使用為主
所以聲音也限於AAC、AC-3和MP3三種
字幕則無法包入
單然
家用播放機也是支援的
RMVB由於體積小
主要以網路串流及P2P傳輸為主
適合不在意高畫質
硬碟空間有限
線上直接觀賞
不想等太久的人
MKV 、AVI、MP4 都是一種「容器」,不代表它裡面「視訊」「音訊」是什麼編碼。
「視訊」編碼,可以是:H.264/X264、DivX/xVID、mp4、ogg.....等等,各有優劣。
「音訊」編碼,可以是:AAC、MP3....等等,各有優劣。
RMVB 是容器,同時也是編碼,因為 RMVB 只有一種編碼,就是 RV 編碼。
MKV 這種容器,能接受的「視訊」「音訊」編碼最多,還能把多種字幕、多種音軌,一起包進去,是最先進的容器格式。
甚至 DVD ISO 都能直接轉成 MKV 不需要轉編碼。使用 MakeMKV 這軟體,可不轉碼直接把 DVD ISO 弄成 MKV。
AVI 這種容器,能使用的「視訊」「音訊」編碼,有其限制,一些視訊音訊編碼,是無法包到 AVI 容器中的。它是 10多年前容器格式,其實已算老舊。
MP4 這種容器,能包進去的 「視訊」「音訊」編碼更少,且 MP4 這種容器有壓縮,除了視訊音訊已經編碼壓縮了,這容器本身自己也壓縮,所以 MP4 畫質是比較差的。
*************************************
RMVB 和 MKV 哪種好?
MKV 只是容器,不是「視訊」「音訊」編碼
假設這邊說的 MKV 是指: H.264 視訊 + AAC 音訊
H264 是高清編碼,不見得會輸 RMVB 編碼。AAC 也是音質很好的一種編碼,肯定比 RMVB 音訊編碼還好。
畫質會差,可能是轉檔時候,碼率(流量)設太低,或者 H264 的 porfile 沒有設最高級(轉檔最慢)。
所以那是壓的問題,不是格式的問題,H264 如果壓的好,畫質肯定勝 RMVB 的。
但如果畫質同樣來講, RMVB 檔案容量顯然會比較小。
不過 RMVB 有很大的缺點:
● 剪接不容易,支援 RMVB 直接不轉檔剪接的軟體很少。
如果要轉檔剪接,RMVB 轉別的編碼,速度超級慢,且畫質折損很大。
● 不支援硬體加速。GPU 無法支援 RMVB 硬體加速播放或轉檔。
● 快轉會頓 ← 這是最嚴重的缺點(個人認為啦)
影片從頭看到尾是沒差,但如果要跳著看,RMVB 快轉很頓,不像別的編碼,按住快轉可以快動作播放。
這是因為關鍵幀 的問題,RMVB 當初設計是串流媒體,可以網路播放的,而這種串流媒體好像是沒有關鍵幀,而是每一段不知道怎麼演算都可立即播放,但快轉或倒退就會很頓,因為要算出播放點需要一點時間。WMV 也是像 RMVB 是串流媒體,一樣有快轉會頓的問題。
● RMVB 沒有 64位元的解碼器。所有 64bit 影片播放軟體,對 rmvb 的支援都很差。
除非硬碟真的很小,一定要計較 RMVB 減少的容量,不然個人認為 RMVB 是很爛的影片珍藏格式。MKV 比較好。
其實要減少影片佔用的容量,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剪接。
把沒用的片段都剪了,只留好看的片段,節省的容量才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