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60FPS和30fps的影片有什麼不一樣?人眼不是都看不出來嗎?為什麼影片要用60fps呢

人眼擷取畫面的頻率的確是大約30fps
但是不代表無法分辨高於30fps的畫面
假設一個影片要在一秒內撥放1~60的數字
30pfs的影片只能撥1、3、5、7、9.....27、30
60pfs的影片卻能每個數字都顯示
人眼在擷取60fps時會有類似殘像的結果
1、2在腦中的影像是重疊的,但是依照生活經驗能夠區分出先後
影像也是如此
在看動作片、玩動作遊戲時會尤其明顯
假設畫面為一個人揮拳
30fps一秒中可能只能看到握拳>擊中兩個畫格
60fps一秒中就能看見揮拳的路徑的四個畫格

總而言之,人眼的頻率不等於分辨能力的極限
最容易理解的方式還是實際去找兩種螢幕看看了

還是德州儀器好 wrote:
隨著硬件的進步,目前電影界已經逐漸在朝 48p 發展。(恕刪)


真的很想看看48p 60p的電影阿
不知道是什麼感覺
可能是遊戲玩多了,電影24p都能感覺到延遲阿
bb801109 wrote:
人眼擷取畫面的頻率的...(恕刪)


人眼不是用取樣頻率這方式在看東西的.

你的聽覺 Sample Rate 是多少, 每秒 30 次嗎? 還是 44.1kHz ?
個人意見

影帶式的電影,因為每格影片都是獨立的,並不會被上下格干擾,
所以可以用很低的幀數(24),達到視覺暫留的需求

但電腦螢幕上的顏色是有轉換時間的,
IPS螢幕上的像素更是可以慢到50ms(等於僅剩20幀)
物件在移動的同時,各點的顏色也在漸變
這讓視覺暫留的感官偶爾會被顏色轉變吸引過去,使物件移動無法像影帶有很好的追焦感

加上現今顯卡效能不一,並不能保證每幀都有相同品質的輸出(可能跳格,頻率跳動)
物件移動的品質就更難預料

上述兩點就造成在3D顯示時,玩家常感覺到格放的原因
通常(僅是通常)可以用更好的電腦配備,色彩反應速度更快、甚至能補差黑幀的螢幕來解決


然後還有電腦上看電影的觀感不佳...
主要是因為壓縮比高,可使用的流量過低,
破壞性壓縮特有的邊緣糊化也會造成視覺干擾
即便能播滿全數60幀不掉格,物件移動時仍然容易糊在一起而無法正確追焦

這點在數位電視上也會發現,
類比的天線或有線訊號在看一些追焦鏡頭時比較容易看清楚移動的物件,
但同一畫面在數位頻道卻只覺得背景很鮮明,就是現有壓縮技術的缺點(捨棄移動物件的資訊)
TauriCrab wrote:
影帶式的電影,因為每格影片都是獨立的,並不會被上下格干擾,
所以可以用很低的幀數(24),達到視覺暫留的需求

但電腦螢幕上的顏色是有轉換時間的,
IPS螢幕上的像素更是可以慢到50ms(等於僅剩20幀)
物件在移動的同時,各點的顏色也在漸變
這讓視覺暫留的感官偶爾會被顏色轉變吸引過去,使物件移動無法像影帶有很好的追焦感


其實只是單純液晶殘影的問題.

這個解決方法各家不同, 如果是 120Hz/240Hz 等級的, 大都會用增加用插黑幕的方式來解決

另一個在想走大電腦螢幕時, 直接用 32"~42" 電視來作的好處也在此.

電視上要求的殘影/動態糢糊解決能力的標準, 比一般電腦螢幕要求的高很多.
那IPHONE5S 120FPS應該就真的看不太出來吧!?

所以可以解釋成
30FPS 人眼看得順 ?
60FPS 有多一點的細節 ?

-Lucas- wrote:
那IPHONE5S ...(恕刪)


和一般講的細節無關, 不要把不同方面的東西扯在一起講

單純就是 順或不順, 自然或不自然的差別

erioly wrote:
http://boa...(恕刪)


60FPS跟30FPST差別還蠻明顯的 60FPS才感覺到滑順

MILK660 wrote:
60FPS跟30FP...(恕刪)


快一年前的文章也被您挖出來回
難怪我覺得這篇有點眼熟....

fedora wrote:
那種高階的相機、錄影...(恕刪)


請問把60fps的影片輸出時以30fps輸出,是不是必定會破壞影片的流暢度呢? (但畫質應該不會受影像吧?)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