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有了需求來,也好定制修改


PostERP上面開發、修改、強化、打掉重練ERP的步驟:

(1)設計資料庫

這部份工作耗用最多時間。所需時間之長短,視下面情況而定:
(a)專案規模的大小
(b)設計人的熟練程度

(2)以「設定資料字典」的方式,設計:
(a)菜單。2分鐘1個。
(b)畫面。3 ~ 10分鐘1個。
(c)授權給終端使用人。

(3)設計stored procedure
即PostgreSQL的PL/PGSQL或PL/SQL function,如前文所述。

(4)設計報表步驟:
(a)設計SELECT SQL。
(b)用滑鼠拉報表的外觀(標題、欄位...)。簡單且不計美醜的話,3分鐘一份。
(c)授權給終端使用人。

按以上技術要求,修改既有ERP系統,有何困難?有無必要與前述LCD工廠一樣:投入30位軟體高手去「調校(configure、customize)」「大」型ERP系統?

除非有「特別理由」,硬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否則,MIS部門有2 ~ 3位軟體人員已足足有餘。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ERP系統也越來越完整,你屬下的軟體人員要克服的新問題將是:「如何假裝很忙,以免被外人發現自己是呆人?」

(企管書有寫:「呆料、呆人、呆時」乃企業三毒。但是政府部門對此三毒具有免疫力。)
(3) 也穩定
(1)伺服器軟體不需要定期重新啟動。
(2)客戶軟體不會無故和伺服器軟體斷線。

----------

(4) 性能也高
若有人真的感興趣,請告知!可以做速度測試報告。

----------

(5) 部署和支持也方便
(1)客戶軟體:1個1.8 MB的.exe檔案。不必安裝,直接在Internet上面跑。
(2)伺服器軟體:1個1.4 MB的.exe檔案,以及1個180 KB的libpq.dll檔。不必安裝。Restore PostgreSQL的資料庫備份檔以後,就開始跑。
----------

(6) 安全性也高
(1)客戶軟體和伺服器軟體之間的資料傳輸經過加密。不需要VPN。
(2)已盡力防堵「SQL injection」漏洞。
PostERP的架構


PostERP是三層運算:
第一層:資料庫管理系統 -- PostgreSQL
第二層:伺服器軟體 -- 兩個檔案:
(1) libpq.dll
(2) server.exe
第三層:瘦客戶軟體 -- 一個tc.exe檔案
PostERP能做出甚麼應用?


太多技術性的東西,可能有很多人開始打哈欠了!
趕在大家失去耐心之前,把話題切到大家可能都會有的疑問:PostERP這個所謂的【資訊系統開發架構(framework)】,到底能做出甚麼商業應用軟體?

我在這個【資訊系統開發架構(framework)】上面開發出下列商業應用軟體:

(1)通用型製造業ERP系統
(2)智慧財產權事務所專利申請追蹤系統
(3)(經局部修改基礎架構後):SAP R/3的外圍應用 -- 「R3瘦客戶」
現有PostERP的商業應用 -- 通用型製造業ERP系統


- 多公司。線上切換,無須登出再登入。

- 多國語言。線上切換,無須登出再登入。已翻譯正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按各種語言輸入料品名、供應商名、地址、人名..。

- 多時區。倫敦用戶輸入、顯示「2014-12-01 00:00:00 +0」,台灣用戶輸入、顯示「2014-12-01 08:00:00 +8」。

- 支援料品批號、鞋子的尺碼、成衣的尺碼。

- 會計科目只有一段。
一些ERP要求:每一個料號指定一個多段會計科目編碼。例如:1111-00A-123。其中,「1111」代表『原料』、「00A」代表『00A部門』、「123」代表『123料號』。

PostERP只使用會計科目只有一段:「1111」,代表『原料』。

- 無縫整合會計:凡是與金額相關的交易,都轉拋會計分錄。會計人員的記帳工作趨近零。

- 會計分錄只有一個畫面,無須多個畫面來回翻找、比對、輸入。這個畫面容納成本、供應商、客戶、應收帳款、應付帳款、銀行存摺帳號...等資訊。

- 無須過帳、反過帳。結帳重點工作,只執行一個指令,處理:虛帳戶結轉實帳戶、本期實帳戶餘額複製成下期期初餘額。

- 支援先進先出、後進先出、移動加權平均成本。

- 永續盤存制。

- 隨時反應每一個倉位中的每一個品名、每一個批號的最新成本,無須等到月結。

- MRP同時考慮品名與批號(或尺碼):
1、需求數量(數量,時間)
2、倉庫現存可用量(數量)
3、BOM標準用量(數量)
4、BOM父項損耗率、子項損耗率(數量)
5、生產工藝(數量、時間)(目前從缺)
6、計劃單數量(數量,時間)
7、請購單數量(數量,時間)
8、採購單數量(數量,時間)
9、外包單數量(數量,時間)
10、生產單數量(數量,時間)
11、生產投料單數量(數量,時間)
12、生產記錄(數量、時間)
13、最小包裝量/不可分割數量(數量)
14、最低採購數量(數量)
15、最低生產批量/最低外包批量(數量)
16、時柵(時間)(目前從缺)
17、時格(時間)(目前從缺)
18、提前期(時間)

- 多層「一對多」單據。例如:在同一個畫面的一張出貨單號含多種藥名,每個藥名含多個批號,每個批號含多個出貨日期,每個出貨日期含多個交貨目的地;自多個儲位撿貨。

- 各種語言線上求助:畫面說明、欄位說明、報表用途與參數說明、程式用途與參數說明。

- 備正體中文、簡體中文、英文手冊,供使用人以瀏覽器閱讀。

- 簡易型線上網站論壇可隨時啟用。

- MIS人員在瘦客戶上面開發、修改、強化ERP,終端使用人在瘦客戶操作ERP。

- 瘦客戶內建報表引擎,無須外掛Crystal Report等:MIS人員設計報表樣板,終端使用人跑報表。100%整合在瘦客戶的menu中。

- MIS人員設計的一份WYSIWYG報表樣板,台灣職員預覽或列印正體中文報表、中國廠員工人打印正體中文報表、印度user print英文report。可設計cross tab報表、含bar code報表、子報表(sub-report)。


- 伺服器軟體與瘦客戶之間的傳輸資料經過(1)加密(2)壓縮。不需要VPN、Citrix、Windows Remote Desktop。

- 提供類似Unix crontab的排程機制。

- 鉅細靡遺記錄user的輸入、修改、刪除記錄。

- 每一筆記錄都允許附掛32767個檔案,例如:工程圖.png、標準作業程序說明.doc。

- 畫面中的每一個table都允許匯出成檔案,供LibreOffice的Calc、M$ Excel等軟體匯入。
現有PostERP的商業應用 -- 智慧財產權事務所專利申請追蹤系統


* 99%工作在一個畫面裏完成
* 含會計模組,無縫整合案件管理模組
* 每一筆收文、發文記錄可附掛32767個相關檔案文件(word、傳真、影像...)

局部功能:
- 專利與商標案件記錄及追蹤
- 待辦事項(10日內有OA到期、有核稿過期未辦...等)
- 客戶(發明人)管理
- 外國複代理人管理
- 完整的會計模組。提供無數財務報表
- 收支拋轉會計分錄及現金管理
- 能處理多種貨幣
- 收文管理
- 發文管理
- 年費管理
- 收款,並生成會計分錄
- 付款,並生成會計分錄
- 儲存相關文件在指定的事件記錄裡
- 毛利分析報表
- 已收款報表
- 未收款報表
- 已付款報表
- 未付款報表
- 尚未申請之案件報表
- 毛利分析報表
現有PostERP的特殊商業應用系統 -- 「R3瘦客戶」

稍做修改之後,PostERP就分裂出另一個產品 -- 「R3瘦客戶」:

R3瘦客戶令SAP R3的用戶無須安裝SAP R3 GUI Client軟體,即可操作SAP R3 ERP。

用戶直接雙擊一個r3tc.exe檔案,1.8 MB,就開始操作SAP R3的下列工作:

- 終端用戶直接從Oracle資料庫管理系統讀取資料來列印報表、匯出資料成檔案。

- 查詢R3的function module所能回應的任何資料、匯出資料成檔案。

- 輸入資料,轉送至R3 ABAP主機。

- IT人員設計畫面、報表、選單、權限,提供給終端使用人。

- 鉅細靡遺記錄user的輸入、修改、刪除記錄。

「R3瘦客戶」的server只有2 MB。它與SAP R3伺服器軟體只建立極少數個連接,就提供服務給大量的R3瘦客戶clients。


快變成一言堂了!
休息一下,喝口茶,喘口氣。
靜候諸位先進的指教...
這是在PTT發表的一篇文章:


[請益] 兩岸 網域與EPR

各位MIS大家好,因為我資歷不深,想請教大家一些問題
公司現在面臨問題,大陸方面已經有導入易飛ERP的進銷存及生產管理,而其餘系統都各自獨立,並無串接起來,像人事出勤系統,只有台指紋打卡機,導出資料後,並用EXCEL整理,主管文件簽核也是用EXCEL VBA 做出來的。其他財務 等,都是獨立系統,大陸員工大約為150人。

台灣新公司目前還在建構中,主管告知說基於新公司剛成立並無這麼多員工,他想要先買一套ERP財務模組,而人事系統和電子簽核系統找看看有沒有廠商可以做整合,不買ERP模組,估計很貴,而進銷存 生產方面先暫時由VPN連回大陸ERP系統做更新,當台灣產量及人數再由台灣建立新的ERP系統,並且轉移大陸方面資料庫至台灣。

而我的想法是新公司剛起步之前 先建構AD網域,結合人事系統和簽核系統,另外依照老闆的意思導入ERP 財務模組。

網域架設方面

1. 台灣大陸架設網域問題

方案一:將AD架設於其中之一地方,統一管理,利用VPN(專線)連回台灣加入網域。

2. 方案二:兩地各自架設AD子網域(兩地公司名稱不同),各自管理。

3. 在架設網域過程中,兩岸需考量什麼可變因素?

4. 或是有更好的建議。

以下是我的回應:

完善整合系統有2個前提:

(1)整合人必須取得資料庫結構(包括table、欄位...等)技術文件。
(2)ERP系統允許整合人加入後來新增的table與欄位到現有的ERP(包括畫面、選單、報表、業務邏輯)。

如果缺少其中一項,則這種系統都屬於「拼裝」或「外掛」的那一種系統,考勤、人事薪資模組、簽核..等「外掛於ERP之外」的系統:

(a)使用人痛苦:必須執行多套系統、在多套系統之間來回切換畫面、比對資料。

(b)資料重複:在ERP中已經有的資料,卻必須強迫使用人在外掛系統中重複輸入。不可避免的最終命運是 - 各套系統的資料,或出現重複,或出現不一致(不知道要相信哪一套的數據!),公司一團亂。

(c)開發人痛苦:因為要花大量時間去「猜測」既有ERP的資料庫架構、去盡量避免「資料重複」現象,所以,你必須支付高額費用請人或自己來開發這些外圍系統。而且,雖然你認為支付的開發或購買費用很高,但是接案人其實也是在做勞力密集的低薪工作,很難達到雙贏,通常是兩敗俱傷、不歡而散。

(d)即使外掛系統終於啟用,有能力而且願意承接、維護這輛拼裝車的MIS高手不多。因為承接困難而且無論怎樣努力,海陸空都能用的這頭怪獸其實永遠是樂高積木堆起來的玩具,無人讚美其辛勞,自己缺乏成就感。走到最後,可能長期刊登徵才啟事,或全部淘汰掉的機會頗高,簡稱「專案失敗」。

(e)「等ERP和人事薪資系統在大陸使用順利後,copy到台灣使用」的過程可能比預期艱難些:在中國使用的人事薪資系統,幾乎只能在中國用,在台灣很可能必須重新開發或買「台灣版」的人事薪資才可能合用一些。

如果是我,會先換一套滿足二項前提的ERP,而非投注精力、金錢在改善網路架構、升級硬體。
前者是建築物的骨架和基礎,後者是裝潢。建築物如果重建,裝潢也要打掉重做,雖然局部裝潢材料可以沿用。

實時(real time)成本


這裏有討論到實時(real time)成本話題。分別按理論和實務,在這裏回應,炒一下自己討論串的人氣。

(一)理論

計算細節脫離不了成本教科書的第一頁內容:匯總與分攤
(1)料
完工入庫的這個item,其材料成本 = 其各項子件的成本總和。
這一點,無論是否實時,都相同。應無爭議。
(2)工
於月初先設定:
(a)每一位現場員工的全部(含退休金、保險、...)標準月薪
(b)工廠的月標準上班時數。
(c)每一位現場員工花在每一個工作站的標準時數。
(3)費
於月初先設定:
(a)每一個工作站的標準折舊。
(b)每一個item在每一個工作站的標準產出數量。

上述各項標準數據,取用前面幾個月的平均數據即可。

計算:
(a)先加減乘除上述料工費,得出平均每一個item在每一個工作站的單位成本
(b)每當完工一個或一批item,就輸入一筆資料,其成本 = 這批數量 * 平均每一個item在每一個工作站的成本

分析:這種算法,是標準成本實際成本的混合。

結論:可行。因為計算成本的過程,並未違背會計原則、原理。

(二)實務

結論:可行。

瘦客戶ERP(PostERP)的成本一開始就是實時成本

其實,我認為:實時成本的主要優點
(a)並非:人員得以隨時知道產出品的成本。
(b)而是:在紓解會計人員痛苦。在月底或下月初跑批次程式,去算成本、折舊、過帳、反過帳,結帳...等,在我看來,是落伍、低效率、 結帳期間資訊人員必須取消休假在場待命除錯、陳腐、痛苦、容易出錯的作法

一位朋友這樣講:「SAP R/3的結帳動作需要30多道手續」。希望那話只是一句謠言而已!

PostERP不需要過帳、反過帳,不必在月底跑成本、沒有年結。我的印象中,月結只做這幾件事:
(a)跑折舊。
(b)跑匯兌損益。
(c)提列備抵呆帳。
(d)結帳:把本期收入和費用轉成本月月底實帳戶,把本月月底實帳戶拷貝到下月期初。

至於成本精確度,我的看法是:量力而為。

一家毛三到四的代工廠,資訊人員和會計人員整天在吵誰的成本算的最接近事實,我的看法:其實是在內耗。
當務之急是:設法把產品售價拉高。

(可能因為我不是老闆)內部成本數據應該不是工廠要發、要倒的原因。成本結果不要太離譜就行了,差個5%,沒必要去計較。

謠傳蘋果毛利70%。
假設富士康毛利3%,蘋果向富士康壓低買價1%,則富士康即使把成本精確度算到0.01%,有何用處?敢向蘋果要求漲降價0.1%,「以反應成本,否則拒絕接單」嗎?

ERP的品質應該朝簡單易用方向追求,而反其道而行。
來放個書籤 ~~最近公司想SURVEY ERP取代老舊系統
受益良多~~~雖然很多都看不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