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
微星這幾年來在電競主機的設計上每每推出令人驚奇的新穎設計,像是之前具備流線造型的 MEG Aegis Ti5(請見: 微星第 12 代 MEG Aegis Ti5 電競主機效能實測 將規格技能點滿的頂尖旗艦),或是主打串流遊戲效能的 Trident S 系列(請見:微星 Trident S 5M 輕巧遊戲主機開箱試用 以輕薄身形與特殊 Game Stadium 介面暢玩遊戲大作),而陳拔這次要來開箱實測的,是微星在 Intel 最新第 13 代處理器架構下,採用目前最高 i9 處理器、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顯示卡的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外觀設計上不僅採用風格強烈且兼具散熱的切線設計,正面的 HMI 2.0 調整介面,功能更是較先前機種強化許多,讓頂尖遊戲玩家能夠更快速的檢視/切換主機性能與燈效設定表現。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開箱與外觀設計
首先先來看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開箱與外觀設計,不過因為陳拔這次借測的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並非新品,所以開箱部分會省略一些。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外箱部分,採用微星電競主機一貫的黑色外箱設計。

外箱內除了主機外,還有一個同樣風格設計的配件盒。

配件盒內的物品,包括說明文件與備用螺絲包、硬碟安裝支架、PCIe 卡槽擋板、SATA 排線、擦拭布、PCIe 8 Pin 轉 12VHPWR 轉接線、電源線等。

接著就來看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本體,微星這次一樣隨附了一個防塵套,可讓使用者在不使用時將主機蓋起來,以免累積灰塵。

防塵套上方還有一個提把設計,不過應該沒有人會只用這個提主機吧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外觀,跟先前的 TRIDENTX相比,這次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尺寸上回歸一般桌上型電腦的尺寸,提供了更高的性能配置與擴充彈性。

上一代的 TRIDENT X,是採用薄型主機設計,內部採用特殊的上下分艙結構配置,相比之下這代 X2 真的體積加大不少(該不會也是 x2 的意思吧)。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主機正面,可以看到左右兩側是採用不同的設計風格,右側較靠前的部分採用亮面髮絲紋的設計,並且透過切線設計賦予更具立體感的視覺。左側機身則是採用亮面鏡面設計,並且在頂端提供了一具 4 吋大小的觸控螢幕,提供給 HMI 2.0 功能操控使用。

右側機身的亮面髮絲紋設計。

下方則是具備 MSI 的 LOGO。

另外在靠近機身中央的切線位置,微星在這裡設計了上下兩段的 RGB 燈條,在開機時會亮起燈效。

在中央切線內側則是有散熱格柵的設計,裡面一樣藏有 RGB LED 燈條,在開機後會發出燈效。

開機時燈效亮起的樣子。

這次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外觀上最大的亮點,大概就是這個 HMI 2.0 操控介面了,除了能透過螢幕顯示目前處理器的溫度、使用量、風扇轉速、顯示卡溫度、使用量、風扇轉速外,也可透過觸控螢幕的設計對主機功能直接進行操控。
- HMI 2.0 功能一
- HMI 2.0 功能二
HMI 2.0 所能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捷徑、Nahimic 音效增益、音量控制、使用情境切換、音樂控制、釋放記憶體、倒數計時、Mystic Light 燈效切換、電競模式、螢幕 OSD 控制、硬體監控等,可說是大多數在 MSI Center 裡面的控制功能,在 HMI 2.0 介面上都可操控。

透過捷徑設定就可以不用透過滑鼠點選,直接在主機螢幕上觸控就能夠快速開啟軟體/遊戲。

音效模式的調整選擇。

音量部分可分別針對喇吧跟麥克風音量進行調整。

使用情境的選擇。

倒數計時器的介面。
- 燈效切換1
- 燈效切換2
- 燈效切換3
- 燈效切換4
Mystic Light 燈效切換的模式則是以微星官方預設的為主,若是要進行自訂控制,還是得進到 MSI Center 軟體中進行設定,。
另外螢幕 OSD 控制也是陳拔覺得相當厲害的地方,可以直接在 HMI 2.0 設定介面中,直接對支援的微星螢幕進行亮度、對比等設定,像是 Smart Crosshair(智慧準心)、Optix Scope(光圈範圍設定)、Night Vision(夜視黑平衡功能)等電競附加功能,也可以在 HMI 2.0 介面中進行設定或調整。

這次陳拔也一併向微星借來了 MPG Optix MPG321UR-QD 螢幕來進行測試。
- 螢幕OSD控制1
- 螢幕OSD控制2
- 輸入源切換
- 遊戲模式選擇
- 專業模式選擇
- 智慧準星功能
- 夜視功能
- Optix 準星

接著來看主機上方的部分,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將電源開關以及主要連接介面設置在螢幕上方,並且也在右半側機身上方的中後半段設計了大面積的進氣格柵,跟一般電競主機向上排風的設計有些不太相同。

位在機身左側前端的前 IO 面板配置,提供兩組 USB 3.2 Gen 1 Type A 連接埠、3.5 mm 耳機孔、3.5 mm 麥克風孔、一組 USB 3.2 Gen 2 Type C 連接埠,最前端(右側)則是硬碟運轉指示燈。

電源按鍵則是位在右側機身前上方的位置,採用三角形設計並且具備電源指示燈號。

主機上方後側則是有『The Revelation of legend』字樣。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右側機身,在前端與側面設計了相當大的氣流散熱格柵開口,跟一般主機將散熱開口設計在左側有很大的不同。

左側機身則是採用全封閉的黑色鏡面側板,並且在靠近前端的下緣具備 MEG 系列的設計 Logo。

從機身後方就可以看出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將散熱開口做在右側機身(畫面中的左側)的原因,因為採用主機板倒裝的設計,處理器與顯示卡的散熱風流集中在機身右側(畫面中的左方),所以透過較大的右側機身來提供更大的散熱風流空間。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後方主機板的 IO 配置,由上至下提供 7.1 聲道的 3.5mm 音源輸出孔、一組 SPDIF 音源輸出、一組 2.5 GbE 有線網路連接埠(Intel I226-V)、一組 1 GbE 有線網路連接埠(Intel I219-V)、三組 USB 3.2 Gen 2 Type A 連接埠、一組 USB 3.2 Gen 2x2 Type C 連接埠、一組 HDMI 1.4 視訊輸出、兩組 USB 2.0 Type-A 連接埠、一組 PS/2 鍵盤滑鼠連接埠,至於無線網路部分採用內建天線的設計,所以在後方 IO 背板部分就沒有天線連接基座。

上方的 PCIe 擴充卡安裝空間,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提供了 4 卡槽的安裝配置,測試機上已經安裝了一張微星自家的 GeForce RTX 4090 VENTUS 3X 24G OC 顯示卡,佔用了三卡槽的空間,提供三組 DisplayPort 1.4a 以及一組 HDMI 2.1a 的使用空間。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底部配置,主要的支撐點位在機身中央,可以看到中央箭形區塊的四個角落都有大面積的橡膠緩衝墊設計,另外底部具備大面積的鏤空設計,提供更大量的散熱風流進出通道。
接著來看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內部配置,移除後方螺絲後,就可以向後移開右方側板,在升級這部分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還算是具有彈性。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移開右方側板後的情形,可以看到採用主流的上下分艙設計,分為上方的主機板/顯示卡區域以及下方的電源供應器/硬碟安裝架區域。中央的大型冷排則是負責處理器冷卻的 280 AIO 水冷排。

若是要升級/更換記憶體/SSD 甚至是顯示卡的話,只需要鬆開水冷排兩側的固定螺絲,就可向下轉開水冷排,露出主機板進行升級更換,整體來說還算方便。

處理器冷卻部分採用 280 AIO 水冷,對應 Intel 第 13 代 i9 處理器的熱度。

由於主機板是倒裝的緣故,所以顯示卡的安裝方向也是上下相反的,變成是上方進氣/下方與後側排氣的設計,為了內部散熱氣流的流暢,微星還在顯示卡風扇上方加裝一個導風罩,隔絕機殼內部向上流動的熱氣重新被吸回顯示卡,影響顯示卡的散熱效能。

移除顯示卡後的導風罩特寫,可以看到內部就直通機殼上方格柵進氣。

測試機的顯示卡採用微星自家的 GeForce RTX 4090 VENTUS 3X 24G OC 顯示卡,採用三風扇的散熱設計,並且在尾端預鎖了顯示卡支撐架,搭配機殼提供更穩固的顯示卡支撐。

主機板採用微星主機出貨使用的 MS-B9221 主機板,為 M-ATX 規格,採用 Z790 晶片組,提供三組 M.2 插槽(兩組正面一組背面),四組 DDR5-DIMM 記憶體插槽、內建 Intel AX211 WiFi 6E 無線網卡,基本上提供了相當完整的擴充性。

PCIe 擴充插槽的部分,可以看到在正面提供了兩組 M.2 插槽(其中一組先預裝了一條 SSD),使用者可自行安裝另一條 SSD 來擴充容量。另外在 PCIe 擴充卡插槽部分,這張 MS-B9221 主機板其實提供了三個 PCIe x16 的插槽,但是在安裝顯示卡與導風罩後,就無法再安裝其他的 PCIe 擴充卡,若是要進行擴充的話就必須拆除導風罩或是重新安排顯示卡的位置了。

預裝的 SSD 為相當常見的三星 PM9A1,為 PCIe Gen 4 傳輸規格,測試機上搭載的是 2TB 的版本。

記憶體插槽部分提供了四組插槽,已經先預裝了兩條 DDR5 記憶體模組。

測試機預裝的記憶體模組為 SK hynix 的 DDR5-4800 裝機出貨用模組,單條容量為 32GB。

用 CPU-Z 來看一下內部設定,受到 Intel 規格限制,在測試機上預設以 DDR5-4400 CL40 的設定運作,不過 64GB 的容量對於一般使用者甚至是頂級玩家來說都很夠用了。

實際在 AIDA64 軟體裡進行測試的效能結果,受到 DDR5-4400 的時脈限制,讀寫效能與延遲表現都稍微遜色了一點。

無線網路則是以內置天線的方式處理,已經先預裝好了一張 Intel AX211 無線網卡,提供 WiFi 6E 以及藍牙 5.3 的連線規格。

接著來看下方分艙的部分,左側為 3.5 吋硬碟的安裝架,已經預裝了一顆傳統機械硬碟,右側則是電源供應器的部分,可以看到中央還有足夠的電源連接線走線空間。

硬碟部分是以快扣抽屜的方式安裝,提供了兩組 3.5 吋硬碟的安裝空間。

測試機先預裝了一顆 Seagate Barracuda Compute 2TB 的硬碟(型號 ST2000DM008),為 7200 轉/256 MB 快取的配置,算是比較入門的選項,不過以目前機械硬碟的容量來說,2TB 的款式真的是小了一點。不過若是要安裝 SATA 介面的 SSD,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另一側也提供了兩組 2.5 吋 SATA 硬碟/SSD 的安裝空間,並且也預留了連接線,若是要安裝 SATA 介面 SSD 的話,也有足夠的彈性。

電源供應器部分也是採用微星自家的 MPG A1000G PCIE5,具備 80Plus 金牌電源效率認證,並且提供 600W 的 12VHPWR 電源供應線,提供給 GeForce RTX 4090 VENTUS 3X 24G OC 顯示卡使用。
不過在顯示卡的電源連接部分,可能是因為內部走線配置的緣故,測試機在顯示卡電源連接處有較大角度的彎曲,這部分雖然以套裝主機來說有原廠保固,但是對於使用者來說仍然不免有接頭不穩固的風險,這點希望微星在後續出貨版本上會有所改進。

顯示卡電源線的走線狀況。

顯示卡接頭走線的位置特寫。
至於在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機身另外一側,則是提供了第三組 M.2 SSD 以及兩組 2.5 吋 SATA 硬碟的擴充空間,提供給只需要擴充容量的使用者更方便的擴充方式。

卸下後方四顆螺絲後,就可從上方移除左側機身面板。

上方的 M.2 擴充插槽,安裝前須先卸下上方的金屬護板。

第三組 M.2 擴充插槽。

兩組 2.5 吋 SATA 硬碟安裝座。

預留的 SATA 排線與電源線。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效能測試
接著就來看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效能測試表現,首先先來列一下測試機的主要規格:中央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S
記憶體:Sk hynix 64GB DDR5 4800MHz(降頻至 4400 MHz 運作)
顯示卡:微星 GeForce RTX 4090 Ventus 3X 24GB OC
SSD: Samsung PM9A1 PCIe Gen 4 SSD 2TB
HDD:Seagate Barracuda Compute 2TB 7200 轉
有線網路:1GbE x1、2.5 GbE x1
無線網路:Wi-Fi 6E + BT 5.3
作業系統:Windows 11 Home
接著利用各項效能跑分軟體以及遊戲實際測試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效能表現,測試過程均開啟極限模式進行測試,以下是測試所得到的結果:
首先在遊戲顯示效能部分,以 3DMark 軟體中的測試項目,測試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遊戲顯示與 CPU 效能表現,結果如下:
- 3DMark Speedway
- 3DMark TimeSPY
- 3DMark TimeSPY Extreme
-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在 3DMark 的相關效能測試中,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運用 DirectX 12 Ultimate API 的 Speedway 測試項目中獲得了 9910 分的成績,在運用 DirectX 12 API 的 TimeSPY 測試項目中,1440p 解析度的 TimeSPY 獲得了 30376 分的成績,4K 解析度則是獲得了 16987 分。而在運用 DirectX 11 API 的 FireStrike 測試項目中,1440p 解析度的 FireStrike Extreme 獲得了 36728 分、在 4K 解析度的 FireStrike Ultra 獲得了 23985 分。
跟先前陳拔測試平台上的 i9-13900K 加 RTX 4090 FE 的搭配相比,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 Speedway 測試項目的效能差異不大,但是在 TimeSPY 或是 FireStrike 中,大約有著 5% 至 15% 的落後,這部分主要跟處理器的散熱壓制有關,畢竟測試平台上採用的是 420 AIO 水冷,比起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上的 280 AIO 壓制力好上許多,在 i9-13900K 處理器的效能表現較好。
接著是一般工作、內容創作效能的 PCMark 10 測試,分為綜合的 PCMark10 測試、加入遊戲效能比較的 PCMark 10 Extend 以及針對微軟 Office 辦公軟體的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三個項目,以下是測試結果:
- PCMark 10
- PC Mark 10 Extend
- PC Mark 10 App
在 PCMark 10 相關測試的部分,在 PCMark 10 測試項目中獲得了 9683 分的成績,在加入了遊戲顯示效能測試的 PCMark 10 Extend 部分獲得了 13723 分,而針對微軟 Office 相關應用的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部分,則是獲得了 16676 分。而跟測試平台相比,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這部分差異就比較小,落差在 5% 左右。
另外陳拔也用 UL Procyon 中的 Office 項目進行測試,以下是測試結果: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 UL Procyon Office 測試項目中的成績為 7538 分,比起測試平台的 9000 分左右成績也有落差。
而在內容創作部分,陳拔則是以 UL Procyon 來測試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 Adobe Photoshop、Lightroom Class、Premiere Pro 軟體效能裡的表現,以下是測試結果:
- UL Procyon Photo
- UL Procyon Video
在使用 Adobe Photoshop 跟 Lightroom Classic 應用程式的 UL Procyon 相片編輯效能測試中,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獲得了 10245 分的成績。而在使用 Adobe Premiere Pro 的 UL Procyon 影片編輯效能測試中,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獲得了 10732 分的成績,這部分的表現跟測試平台組合並沒有差太多。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遊戲效能實測

在看完跑分軟體的效能後,接著就來看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實際遊戲上的效能如何,這次測試使用的遊戲包括《刺客教條:維京紀元》(Assassin's Creed Valhalla)、《極地戰嚎 6》(FARCRY 6)、《看門狗:自由軍團》(WatchDogs:Legion)、《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大地長征5》(DIRT5)、《F1:2021》、《地平線:期待黎明》(HORIZON ZERO DAWN)、
《古墓奇兵: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等八款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設定均採用 4K 解析度、開啟最高畫質/效果,若有支援光線追蹤則開啟至最高,並且關閉 DLSS 設定,以下是測試結果:
-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
- FarCry 6
- Watch Dogs Legion
- Cyberpunk 2077
- DIRT5
- F1 22
- Horizon Zero Dawn
-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這八款遊戲中所獲得的遊戲幀率平均為 102.9 fps,不過在 《看門狗:自由軍團》(WatchDogs:Legion)、《電馭叛客 2077》(Cyberpunk 2077)兩款遊戲中在不開啟 DLSS 的狀態下仍會出現低於 60 fps 的表現。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測試時的溫度表現
至於在運作時的溫度表現部分,陳拔也利用 3DMark 的壓力測試項目進行連續測試 20 次的壓力測試,並且用紅外線測溫儀量測了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機體表面溫度,所測試到的溫度表現如下:
利用 4K 解析度的 3DMark TimeSPY Extreme 測試項目進行連續 20 次測試的壓力測試結果,通過率為 98.6%。處理器的最高溫度為 100℃。而在測試後段量測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機體表面溫度的結果如下:
- 機體右側出風
- 機體上方
- 機體後方
可以看到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在高負載運作時,主要的熱氣會集中在右側機身跟後方機身排出,包括顯示卡的熱氣以及處理器 AIO 散熱水冷排的熱度都從此處排出,對於兩具 140mm 風扇來說真的會是較大的負擔,不過傳統溫度較高的機體上方因為是顯示卡進風處的緣故,溫度反而較低。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測試結語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
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可說是少見的在套裝主機中提供了相當完整的擴充性能,整體結構雖然具有特殊的設計造型,但是卻沒有因此讓使用者不便擴充,只要開啟左側側板就能安裝新的 SSD,要擴充記憶體或是更換顯示卡也不會太過困難,搭載 1000W 的電源供應器也能應對未來的供電需求。
另外方便好用的 HMI 2.0 介面也是這次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優點,比起先前 Aegis 系列的圓形設計,這次的方形觸控螢幕不僅顯示面積更大,在操作上也更為直覺,讓玩家不用進入系統就能夠快速進行許多設定,真心大推。
不過可惜的是所搭配的 280 AIO 散熱器並未對使用的 Intel Core i9-13900KF 處理器提供足夠持續的壓制力,限制了微星 MEG TRIDENT X2 旗艦電競主機的效能表現,只能說在這個機身體積以及散熱設計下,微星要求取效能與散熱的平衡點,仍然是件不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