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許多學生開始投入於多媒體設計相關科系,多次看到這些學生頻頻在網路上詢問組電腦的規格。這種問題週期性地反覆出現,所以想說來發一篇說明文章,以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去說明各種硬體配備,在3D、平面設計的軟體上的功用和差異。下面分了幾個類別來說明,分為平面、3D和後製剪輯。但對於工業設計和工程計算方面的軟體沒有研究很深,所以文中並沒有提到,先說聲抱歉。



‧平面設計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使用軟體: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Painter...等。
平面設計軟體需要的硬體配備相較起來並不高,主要關係 CPU 的速度,所以 CPU 速度越快越好。當編輯非常大尺寸的圖檔、或圖層非常多的情況下,才會嚴重感覺到速度變慢。通常發生在畫尺寸超大的 CG 圖,或者畫非常精細的向量描圖。

CPU:主要影響到填色、濾鏡...等,編輯時的速度。

RAM:記憶體就是個預先裝載資料的地方,放在這邊的資料存取起來特別快,檔案也是先讀進去記憶體裡才開啟,許多編輯動作也是。如果編輯圖檔超大,RAM記憶體不夠裝時,速度自然就變慢了。

如果不知道 RAM 是否夠用時,有些軟體會直接顯示 RAM 的使用多寡,下面以 Photoshop 為例:
在開啟檔案後,螢幕下緣有個顯示文件大小的欄位,旁邊的三角形可以切換顯示的內容,切換到"效率(Efficiency)",100% 表示 RAM 非常足夠,Photoshop 正以全速在執行中;有人說低於 75% 就表示你需要加大你的 RAM 了,可以參考一下。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顯示卡:原本的關係不大,但近年 GPU (顯示卡的處理器) 運算發展迅速,Adobe 系列軟體在 CS4 之後的,都可以開啟 GPU 加速,開啟之後軟體的速度會加快不少,甚至多一些新功能。但是要新一代的顯卡才有,近期出的顯卡大多都具備了。不確定者可以看下面的連結。

‧支援 Adobe 軟體 GPU 加速顯卡列表:http://kb2.adobe.com/cps/405/kb405711.html
‧Adobe 軟體 GPU 加速的展示:http://www.nvidia.com/object/adobe_photoshop.html

繪圖板:畫 CG 的人一定需要,向量繪圖則不一定需要。這是買一塊可以跟你很久的好夥伴,一次就買好一點的比較好,以免後來覺得得不夠,還要會多花一次錢。建議 Wacom Intous 系列中等大小(6*9)以上。

建議配備:
‧CPU:i5 以上
‧RAM:2G~4G 以上
‧顯卡:一般支援 GPU 加速即可
‧繪圖板:Wacom Intous



‧3D設計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使用軟體:3DsMax、Maya、Softimage、ZBrush...等。
3D設計乍聽之下感覺硬體需求非常高,其實並不盡然,尤其是剛要入門的人。3D設計軟體的學習曲線長,剛開始的建模、算圖一般電腦都可以輕鬆勝任,等到需製做到非常精細的模型、和運用高級的算圖技巧,會是一年半載之後的事了,有人學了很多年還是用不到,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當時買的昂貴 CPU,等到能充分運用時,那時的新的硬體速度早已大幅提升很多,速度可能連市面上低階的都還不如,所以建議新手買中階的配備即可,需要時再換還不遲。

CPU:主要影響"算圖"的速度,越多核心越好。( 覺得算圖太慢,就換 CPU )
但算圖也是有很大的學問在裡面,盲目地開一堆效果,再快的 CPU 也不夠用,充分了解算圖時的各項效果設定,會比換一顆 CPU 快上數十倍。

RAM:原理同平面設計,也關係到編輯順暢度。就是個預先裝載資料的容器,越大當然越好。ZBrush之類的精雕軟體,模型細分的多寡也取決於RAM的大小。( 覺得編輯時太慢,就加大RAM、換顯示卡 )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出自Zbrush官網


顯示卡:主要關係到編輯的順暢度,一般的遊戲顯卡即可勝任,對於顯卡的需求,其實玩遊戲還比做3D來得重得多。許多人以為得要用上"專業3D繪圖卡"例如 Nvidia 的 Quadro,或 ATi 的 FireGL,其實對於3D多媒體創作的人來說,幾乎沒差。那些專業顯卡用在"工程計算"上,才會有明顯的差異,甚至有些工程軟體還得要這些高階的顯卡才能開啟。但一般學 Max 和 Maya 之類軟體的人,並沒有必要砸錢在這上面,除非你要編輯的是如同魔戒般千軍萬馬的場景,會許會感覺到一些差異吧。( 覺得編輯時太慢,就加大RAM、換顯示卡 )

近年來 GPU 運算發展迅速,許多3D軟體也漸漸能以 GPU 來運算高級的算圖模式,這真是一大里程碑。算圖的速度大大提升好幾倍,甚至可以快速直接預覽。剛出來時不知震驚了多少人,但是這個技術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成熟,多半以外掛的形式,官方的軟體還沒有正式支援,且大多是走 Nvidia 的 CUDA 技術。相信不久後 GPU 算圖會是主流。如果有需要使用 GPU 算圖的軟體 (iray, FurryBall...)的話,可以考慮 Nvidia 有支援的顯卡。沒特別有這個需求的話,就使用一般的中階顯卡即可。(感謝ntsan[5] 指正)

‧在 Maya 中開啟 CUDA 加速的形變比較:http://www.youtube.com/watch?v=BUgi50toRls
‧在 Maya 中的 GPU 即時算圖:http://www.youtube.com/watch?v=ZcePx5V2qL8


建議配備:
‧CPU:i5 以上
‧RAM:2G~4G 以上
‧顯示卡:中階顯卡。



‧後製剪輯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使用軟體:Premiere、After Effacts、Vegas、Nuke...等。
影音剪輯的人反而要求的硬體配備比較高,因為影片的資料量大,尤其是 HD 規格的影片,硬碟容量也最好多一些。3D 創作的人也得要用到後製,才能把算出來的圖片加工、調整,並串起來成為影片。

CPU:主要影響編輯(效果預覽)、輸出、轉檔的速度。( 覺得編輯、輸出太慢,就換 CPU )
RAM:影響預覽範圍的多寡,因為預覽的影片資料是先裝進記憶體裡,所以當然是越大越好。( 覺得編輯時太慢、預覽範圍太小,就加大RAM )
3D&2D設計組電腦的參考
After Effects 中,綠色範圍即是可預覽的長度

顯示卡:Adobe CS4 之後可以開啟硬體加速,參考平面設計那邊的連結。

一朵梨花壓海棠[3] 補充:
因為影片剪輯的檔案很大,預算夠建議加一張RAID卡和4顆硬碟做 RAID 1+0
加速讀取寫入的速度和確保資料安全。


建議配備:
‧CPU:i5 以上
‧RAM:4G 以上
‧顯示卡:一般支援 GPU 加速即可
‧硬碟:容量盡量大一些



‧其他週邊
與其在上述的硬體裡砸錢,我倒覺得砸錢在提升工作環境的舒適度要來得有用多了。
螢幕:選擇大一點,可以的話雙螢幕,效率提升許多。關於面板和色彩準度的話網路上有許多文章了,可以去搜尋一下。
滑鼠:我會選擇姆指處有可自訂按鍵的按鈕,並且定義為中鍵。因為大部分 3D 軟體都會頻繁用到中鍵,如果一直要按下滾輪,我個人覺得不是很方便。
桌子、椅子:都是更該砸錢的地方,才不至於坐久了全身痠痛。



總結一下,i5、4G、一張一般顯卡(主機約三萬左右),就滿足夠應更各種設計軟體了。如果有閒錢就 i7、三通道的RAM插滿(主機約四萬左右)。分享一下我目前的配備:CPU:intel-E6600、RAM:2G(單條,另一條壞了)、顯示卡:Nvidia GTS 250,這樣跑起上述的各軟體都還滿夠用的,一般的專案都能輕鬆應付了。
以上是一些經驗分享,文中也不一定正確,只是一些經驗談罷了,給剛要組電腦的設計新鮮人一些參考。

祝大家身體健康...

細草


超推的!!非常實用的文章!!!


另外想問~現在要買新電腦都是配WIN7~
可是我很多軟體都是CS2之類或是MAX2009的~可以在WIN7跑嗎?
如果買新電腦又不想花大錢換新軟體有解決辦法嗎?
好文推一下!!

幫補充後製剪輯的部份
因為影片剪輯的檔案很大
預算夠建議加一張RAID卡和4顆硬碟做 RAID 1+0
加速讀取寫入的速度和確保資料安全
gy141253 wrote:
超推的!!非常實用的...(恕刪)

我沒有在win7上實際安裝過 CS2 和 Max 2009
不過Google一下還滿多文章可以參考的 (搜尋: win7 cs2)
我看到的資料是:
 在 win 7 32位元下,CS2 和 Max 2009 都是可以正常運作的。
 win 7 64位元,CS2 系列軟體安裝時要自訂安裝到 "C:\Program Files" 就可以正常執行
 ( 64位元的 win7 會把 32位元的軟體安裝到 C:\Program Files (x86) 底下,CS2遇到括號就會出錯 )
 max2009 則無法安裝到 64位元的win7中

看起來最省錢的方式就是換電腦時,"Win7 選擇 32位元的版本"
但還是滿建議使用Win7 64位元的版本,除了記體體能直接支援到4G以上之外
新的軟體也對於64位元有最佳化,效率多少有提升
Max在2011 東西改良不少 ( 把Maya的材質系統改良搬過去... )

如果是學生的話,找找學校的軟體庫,大多有提供給學生用的正版軟體。
不是學生的話,就看看工作的內容,有沒有需要用新版軟體的需求了。

一朵梨花壓海棠 wrote:
好文推一下!!幫補充...(恕刪)

沒錯沒錯!影片檔案大,而且很重要,如果有個什麼閃失,不是重拍一兩個鏡頭就可以解決的~
已經加入文中了,感謝!
3D來講CUDA目前沒差
因為那些Custom renderer都要花額外好幾百到上千美金的版金
還有摻數也是要花時間去調
等到有差時都你買的電腦也被那時的內建打敗
在說我們這的電腦都用Mac Pro (4到8核心)+Radeon跑也ok.. (不過最近也要列編專門的render設備了!)

還有Premiere CS5的CUDA加速前提是你的CPU要i7以上才會感覺到GTS240跟GTX460的差距
像是i3跟Phenom上GTS 240跟GTX460效能是一樣...
ntsan wrote:
3D來講CUDA目前...(恕刪)


的確,支援 CUDA 的 Renderer 都是要另外買的 ( 像是iray 或 FurryBall )
FurryBall 從 299~999 美金,iray應該更貴
目前看到唯一3D軟體內建有支援 CUDA 的是 Softimage 的動態系統 (支援cuda的phyX)
因為看到友人試用了跑GPU的Renderer之後,效率十分優異
所以才特別推薦一下。( for 商業用途請支持正版 )
文中已經修改了這部分了,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