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而戰 台灣 IT 業的生存而戰 . 為誰而戰 台灣的未來希望而戰


Paul500 wrote:
但是我認為則是因為企業出走,台灣人才沒工作。


當初我也有這種想法,直到當你自己是經營者的時候
你會發現,當你製造出來的產品,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時,你會採取的手對是什麼?
當你發現你的地價租稅,人事成本經營費用越來越高時,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當你發現你使用的方法很難皺效或沒效時你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角色轉變想法轉變一下,你會發現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大陸工資也相對提高很多,不也是一堆企業往更低工資的地方發展?
製造業或說是人力密集的產業,面臨工資的提升,轉地投資無非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生產與營運的成本,但並不見得他不愛國,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

Paul500 wrote:
留在台灣的我一樣支持


我並不是要捧誰的老二,也不是要附和政府
但就我身邊所認識的企業老闆們,並不是想結束台灣公司的,只是迫於無奈,早期進大陸的台商,在台灣如果還有公司加上你又沒有"關係"的時候,保證你在台灣的公司經營的不會是很順利的,除非你結速調台灣公司或是與台灣公司斷掉關係,不然很難生存的,這是政法法令限制,沒辦法規避的

近來大陸開放加上我國也放寬大陸投資時,也有台商陸陸續續回台掛牌投資或營運,頂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要說回台的投資或經營的比例或許說不準,但卻抹殺不了回台的台商變多了,資經流也變多的事實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表面看得這樣,非得要自己經歷過才知道故事裡的甘苦

回頭來看韓國
三星集團好嗎?他雇用了90%以上的韓國員工
但......
具我4~5年前與三星交易而且有幸被他招待去韓國的經驗,也僅僅只有韓國本土的公司在當地雇用比較多比率的韓國員工,三星也是如此。
在海外公司也是與台商一樣,雇用外國當地員工較多,簡單舉的例子
5年前,韓國大學生畢業入社會的薪水約為4~5萬元,當時台灣頂多2.5~2.8萬,薪水比率相差很大,三星在台分公司也是選則雇用台灣員工一樣的道理,別被90%以上當地員工的雇用率數字給騙了,我們台積電在台灣雇用本地勞工,不也是約90%左右?鴻海亦是如此,簡單來說是,每國都有每國保護當地員工就業條件的條款,那是必須要遵守的
另外再舉個例子,三星好嗎?
大家都因該知道仁川機場,更或是有機會進去,韓國的國際機場仁川,在外面附屬道路與整座機場都是三星集團所蓋,進出機場全部必須經過一座大橋,橋上的收費站並不是國有收費站,而是三星私有收費站,不管進去與出來都必須經過此收費站,而且收費站的收費金額是相對於國道較高的收費標準
說到這邊,試想
1.在台灣收費站是私有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嗎?就好像此路是我開,留下買路財一樣的流氓行為
2.即使可以設有私人收費站,但價格卻也相對於國道要高,這不是帶給出國或回國的韓國人額外的負擔?
3.仁川是國際與國內機場,不僅有韓國人會收款,連外國人事也一樣要收
以上,在台灣有可能辦得到嗎?
別以為三星或韓國其他企業特別愛自己的國家,商業行為還是必須回到經濟面來綜觀各公司

Paul500 wrote:
誰的東西好,C/P 值高就買誰的,不必特別支持誰。


當你在下決定買這樣東西時,不也贊同了他的設計觀念與使用功能?
那到底這產品是哪間公司設計的?
雖然沒有品牌論,但相形之下是不是也有機會購買到你認為荼毒、背叛台灣人的公司產品?
當你購買了,不也是幫他創造營業額、市占率和毛利?
CPU:E8400 主機板:ASUS P5G41C-M 記憶體:創建DDR3 1333 2G*2 顯示卡:MSI R5770 Hawk 1G DDR5
sameseaky wrote:
當初我也有這種想法,直到當你自己是經營者的時候

我不是不能理解那些企業的想法,經營有壓力我知道,出走我也不是不能理解,但這一篇的主題在說什麼?為台灣產業生存而戰?

對這個議題我有兩個想法,第一是很多人在喊支持國產品,但是他們到底知不知道何謂國產品?現在太多的國產品早就變成他國產品了,台灣企業也已經不單單是台灣企業了。

第二是如果企業的競爭力得靠民族主義,那企業本身的競爭力在哪?

sameseaky wrote:
當你在下決定買這樣東西時,不也贊同了他的設計觀念與使用功能?
那到底這產品是哪間公司設計的?
雖然沒有品牌論,但相形之下是不是也有機會購買到你認為荼毒、背叛台灣人的公司產品?
當你購買了,不也是幫他創造營業額、市占率和毛利?

我認為誰荼毒、背叛台灣人了嗎?

我的意思是,如果這家公司已經不單是本土企業,那就是國際級的,就按照國際級的要求來,我只買好的,不管背後壓榨了誰?我只要求用最低成本買到最好的東西,跟那些企業出走的考量與作法是一致的。

但支持台灣製造,則是有點民族主義,有點情感面的,有點人不親土親的味道,買台灣製造的東西,是因為我花的錢,或多或少回饋到我認識的人,或跟我同一個國家的人手上,而且,或許我覺得台灣製造的東西多少比中國製造的品質要好一點,畢竟,品質除了靠要求,跟國民素質也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只限於台灣製造,那個掛名的就不必了。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這樣的話對個人或對企業都是一樣的,要跟全世界競爭,這個要求對個人或對企業也是一樣的。
台灣 IT 業的生存而戰
I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在這裡些說明一下 IT 業 與 製造業 不一樣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F%A1%E6%81%AF%E6%8A%80%E6%9C%AF

我常在思考現代化都市人的價值?
農業社會 務農種田 > 工業社會 產能 Cost > 資訊經濟 ( 後工業社會 )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F%A1%E6%81%AF%E7%BB%8F%E6%B5%8E

台灣的未來希望而戰
現有的 優勢 . 籌碼 是 父母 . 前輩們 交給我們的 , 那我們未來要交給 孩子什麼 ? ( 孩子是未來的主人 )
是 日本模式 還是 菲律賓模式 , 在我們享受權力(爽)的時候 是否該想想給孩子什麼未來

以前人家說台灣很小 當聽到這句話動怒 , 後來了解到 小 不是土地 或 人口 而是 心 ( 思想 )
世界觀 , 當然 井底之蛙 幸福 或 不幸福 不應該由 旁觀者 評論 ( 也許它離開井 就被天敵吃了 )

自己常被 MIT 迷思 圈起來 , 我從是電腦銷售 ( 想要一台 MITPC 事實上 我收集到了 )
MIT 是個笑話 ( 先別動怒 , 請聽我道來 )
什麼是 Made in 的定義 ? = 從 天馬行空 > 設計圖 > 研發 > 量產 > 行銷 , 不是喔
Made in 是指生產最後完成的地區 , 一票喊愛台灣的製造業老闆都說 愛台灣根留台灣
事實上當你去 他們的工廠看 美麗的謊言 就被戳破 ??? , 生產線上都是 外籍朋友 在生產所謂的 MIT 產品
他們雇用 台籍職員少 , 台商 在國外地區雇用台籍 管理職 . 業務職 . 工程師 都比他們請的多
愛台灣製造業老闆也有委屈 很多他們釋出職缺 台灣人不想作 只能請 外籍朋友 接手幫忙

IT 業 ( 天馬行空 > 設計圖 > 研發 > 行銷 ) 與 製造業 ( 產能 Cost ) 是有差異的
現在的 台灣 或 台灣人 不適合製造業 是 資訊經濟 與 大多數人作選則

to Paul500 : 先回覆你的質疑 ( 前天看到報導原以為衝擊最大的台灣產業是 DRAM , 但看影片討論與分析後了解到問題大了 ) 我不是指 DRAM , 台灣現在是 資訊經濟 ( 後工業社會 )

引言 : 他們走出去了,跟世界接軌了,那我就當做是地球生產,跟其他地球生產的通通放在一起比,不對嗎?

有點差異 , 日本資訊經濟 引想全球 食衣住行育樂 : 車 . 家電 . Wii . PS3 . 時尚 . 卡通 . AV ( 這些軟硬產品多少是 MIJ ? ) 但它們引想大家的生活模式 , 日本模式 IT 後工業社會

簡單說 : 引想別人有錢賺 . 被別人引想付錢還說謝謝

如果 製造業迷思 把自己圈起來 那很痛苦 因為現在台灣連食物都依賴進口 ( 可以選擇不吃不買 )
但忽略的 通膨的問題 MIT 的 食物比進口的貴 , 不是每個薪資家庭負擔的起較高價的食材
刷牙 我使用台灣產的牙膏 它的價格我負擔的起 , 如果它貴到我負擔不起 MIT 的堅持只會讓我悶 ( 開源節流 )

堅持台灣第一 . 實現 Powered by Taiwan . Designs in Taiwan . 新 MIT 定義 的 台灣模式

rise.tw wrote:
台灣 IT 業的生存...(恕刪)

但是你一開始的文,提到的是 DRAM 等,那個應該算是製造業,可別以為那個多高科技。

如果台灣製造是迷思,不重要,那麼,對待那些企業的態度不也該一樣?

他們走出去了,跟世界接軌了,那我就當做是地球生產,跟其他地球生產的通通放在一起比,不對嗎?


不過感覺這篇後面講的已經變掉了!

Paul500 wrote:
對這個議題我有兩個想法,第一是很多人在喊支持國產品,但是他們到底知不知道何謂國產品?現在太多的國產品早就變成他國產品了,台灣企業也已經不單單是台灣企業了。


這個非常贊同
但也不是只有我們這樣,因該全球的人都有這種迷失(本國製)
本國製產品中,又有多少是真正本國製的?

MIJ這個口號最會玩而且與我們最熟悉的品牌就是SONY
MIK也屬三星和LG我們最熟悉
但買到MIJ是真正的MIJ嗎?MIK是真的MIK嗎?
只能說別傻了
或許食品業還有些可能

一般的製造業,要上中下游零件全都一樣的本國製品,那是比登天還難
除非越簡單的零件,製造的方法越簡單,不然然跟我說這是MIT,我都不太相信
就連之前炒新聞炒最大的毛巾業,只是很不想點破,你毛巾的纖維是台灣哪個廠商製造的,台灣做純布的廠商幾乎已經消失殆盡,僅剩功能布在台灣還有繼續生產
毛巾業的布,確定是台灣製的嗎?

確實
Made in 是指生產最後完成的地區,或說最後的組裝地
Made in ??已經無太多實質上的意義

反而Designs和Powered 越來越被強調
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Paul500 wrote:
我認為誰荼毒、背叛台灣人了嗎?


其實並沒有說你認為如何
而是想點出,很多人都用嘴巴說,但真正行動卻是相反的
就像嘴巴與手不一樣的遊戲一樣
很多人在那邊說愛台灣、顧台灣,但走的路、用的方法卻是在傷害台灣
有太多的例子舉不完了,只要電視打開
再把說愛台灣的人檢視一遍,你就會發現,其實一切只是口號
口號讓人迷糊

其實我覺得台灣人有更多得了強迫症的患者
明明自己不喜歡不想要,但卻強迫自己要去做
就如同之前提的
22K薪水如果不滿意,那就盡自己的力量改變這22K的薪水
認為自己實力不如別人,那就充實自己
不要在那邊怨天尤人的說沒辦法,做過了盡力了再去怪大環境還來的急
所以我也蠻提倡為自己而戰
先挑戰自我的能力,了解自己、用正向力改變自己
路不是只有一條,靠自己是最可靠的
但不要未打先敗、敗給自己的藉口
敗給自己編織的謊言、敗給了一堆的口號

不要再玩嘴巴與手不一樣的遊戲了。。。
CPU:E8400 主機板:ASUS P5G41C-M 記憶體:創建DDR3 1333 2G*2 顯示卡:MSI R5770 Hawk 1G DDR5
rise.tw wrote:
三星的佈局 衝擊台灣...(恕刪)


去問Acer大頭就知道啊!

只能在Cost Down求低毛利求生存
lanewgo wrote:
去問Acer大頭就知...(恕刪)

Acer感覺毛利不低喔....


Mr. RC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