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500 wrote:
但是我認為則是因為企業出走,台灣人才沒工作。
當初我也有這種想法,直到當你自己是經營者的時候
你會發現,當你製造出來的產品,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時,你會採取的手對是什麼?
當你發現你的地價租稅,人事成本經營費用越來越高時,你會採取什麼樣的手段?
當你發現你使用的方法很難皺效或沒效時你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角色轉變想法轉變一下,你會發現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現在大陸工資也相對提高很多,不也是一堆企業往更低工資的地方發展?
製造業或說是人力密集的產業,面臨工資的提升,轉地投資無非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生產與營運的成本,但並不見得他不愛國,有時候也是迫於無奈。
Paul500 wrote:
留在台灣的我一樣支持
我並不是要捧誰的老二,也不是要附和政府
但就我身邊所認識的企業老闆們,並不是想結束台灣公司的,只是迫於無奈,早期進大陸的台商,在台灣如果還有公司加上你又沒有"關係"的時候,保證你在台灣的公司經營的不會是很順利的,除非你結速調台灣公司或是與台灣公司斷掉關係,不然很難生存的,這是政法法令限制,沒辦法規避的
近來大陸開放加上我國也放寬大陸投資時,也有台商陸陸續續回台掛牌投資或營運,頂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要說回台的投資或經營的比例或許說不準,但卻抹殺不了回台的台商變多了,資經流也變多的事實
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表面看得這樣,非得要自己經歷過才知道故事裡的甘苦
回頭來看韓國
三星集團好嗎?他雇用了90%以上的韓國員工
但......
具我4~5年前與三星交易而且有幸被他招待去韓國的經驗,也僅僅只有韓國本土的公司在當地雇用比較多比率的韓國員工,三星也是如此。
在海外公司也是與台商一樣,雇用外國當地員工較多,簡單舉的例子
5年前,韓國大學生畢業入社會的薪水約為4~5萬元,當時台灣頂多2.5~2.8萬,薪水比率相差很大,三星在台分公司也是選則雇用台灣員工一樣的道理,別被90%以上當地員工的雇用率數字給騙了,我們台積電在台灣雇用本地勞工,不也是約90%左右?鴻海亦是如此,簡單來說是,每國都有每國保護當地員工就業條件的條款,那是必須要遵守的
另外再舉個例子,三星好嗎?
大家都因該知道仁川機場,更或是有機會進去,韓國的國際機場仁川,在外面附屬道路與整座機場都是三星集團所蓋,進出機場全部必須經過一座大橋,橋上的收費站並不是國有收費站,而是三星私有收費站,不管進去與出來都必須經過此收費站,而且收費站的收費金額是相對於國道較高的收費標準
說到這邊,試想
1.在台灣收費站是私有的情況有可能會發生嗎?就好像此路是我開,留下買路財一樣的流氓行為
2.即使可以設有私人收費站,但價格卻也相對於國道要高,這不是帶給出國或回國的韓國人額外的負擔?
3.仁川是國際與國內機場,不僅有韓國人會收款,連外國人事也一樣要收
以上,在台灣有可能辦得到嗎?
別以為三星或韓國其他企業特別愛自己的國家,商業行為還是必須回到經濟面來綜觀各公司
Paul500 wrote:
誰的東西好,C/P 值高就買誰的,不必特別支持誰。
當你在下決定買這樣東西時,不也贊同了他的設計觀念與使用功能?
那到底這產品是哪間公司設計的?
雖然沒有品牌論,但相形之下是不是也有機會購買到你認為荼毒、背叛台灣人的公司產品?
當你購買了,不也是幫他創造營業額、市占率和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