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週期就是這樣囉

想幾年前雲端也當紅過一陣子

觸控營幕也是哦


雲端技術最簡單的說法 對消費者好處在於
不必一次買一大堆不需要用到的軟體 服務之類的
有需要再付費去使用就好了

壞處呢
就是通通都是要錢
不管是單次計費 建構成本(消費者自已的電腦及台灣爛爛的網路)

我想會不會像當年一樣呢 只是口號.....

PS 聊聊天而已不要炮我= =

會不會跟當年一樣 當年很紅時小弟我剛好身在資訊業中
感覺的到很多大廠並不喜歡這項技術(尤其是台灣的廠商)
會吃掉很多原本該有的生意..

下一波要紅什麼呢....當年雲端紅完之後還有人記得什麼技術很新很好嗎..

我覺得雲端技術的賣點是供需雙向的,
供方的軟體維護簡化了, 只要對Server上的作維護就夠了, 不必發行ServicePack,
需方只需針對自己的使用習慣向供方購買一定期限的軟體使用權,
只要針對需要用到軟體就夠了, 而且使用權的購買也可以是"臨時性"的,
不需要花大錢買斷軟體, 也沒有軟體更新要自己花錢買的問題, 用的絕對是最新的發行版本,
也沒有軟體安裝上的技術問題, 資料的存放也不限於Local,
方便商務使用者....
但以上純屬理想境界, 現實當中哪有這麼浪漫,
光是頻寬的安全性就夠你頭痛的了, 萬一網路掛點, 電腦就如同腦殘了一般,
況且, 乖乖花錢買軟體來用的使用者又有多少??
所以紅歸紅, 熱歸熱, 理想和現實還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雲端運算若是在台灣能夠推廣到消費市場的話
我想最大的絆腳石就無非就是中華電信
舉例以PhotoShop運算來說
消費者隨便上傳一個RAW檔都在幾十MB以上
以現在的10M/2M舉例
(網路使用尖峰的時段)我看光是上傳的時間都可以洗個澡吃個飯再回來囉
但網路離峰的時段大多是在半夜跟上班時間
那如果不睡覺跟不上班那消費者還用生活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