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碟的保護面,我們都錯了???

我一直以為這是常識
沒想到還有一堆人不知道

fyl0206 wrote:
透明的讀取面PC基...(恕刪)

呵,現代很少人知道這些撇步了,
大部分都是網路下載程式,
連作業系統都是USB安裝了...
有遇到光碟的機會大概只有第一次開機裝驅動時吧。
不過等NAND FLASH跌到比DVD便宜,光碟可能就真的絕跡了。
這是几百年的老消息了, 道聽途說的人也很多
印刷層是重要,但是不易損毁;但讀取面是透明的,反而容易污損造成讀取困難.

T&S wrote:
怎麼可能...要清...(恕刪)


我相信你是來反串的

gaoqlxp wrote:
上次看節目,某主持...(恕刪)


CD時代我就知道了.你現在才知道喔...
我才想問上面其中樓說這是常識的人..你知道的不代表別人要知道..沒必要這樣子說話..那如你所說這是常識..那請問 你知道DVD的原料長什麼樣嗎?是怎樣到射出?需要多少溫度溶掉?8倍16倍的染料一樣嗎?-R+R差在那?光碟上的號碼代表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膠料?烤箱需要多少溫度來烘乾?銀層需要打多厚才行?又經過多少道的測試?什麼的測試..等等之類的..這些都知道嗎?
這些我都清楚了解..難道我也可以說 我以爲這是常識...原來有人不知道..這種話...

這裡是大家討論研究的好地方...在第二頁有人指證我..有錯我虛心接受 !有人說我跟3樓一樣臉腫腫,我也接受,因為我沒看清楚1樓是說的是(VCD),不是我所了解的(DVD).....

所以沒必要在這樣說話了吧!如果不認同我上面說的.我也沒話說..如你有回應..我也不回在回應你了,因為我在你眼裡是沒知識的人


Ps.手機打字,排版較亂,請見諒
葉梓楓 wrote:
主持人說的是對的跟...(恕刪)
那個主持人沒意外就是吳宗憲在綜藝大熱門上說的:"我開過唱片公司..."(雖然聽不太出來是炫耀還是自嘲,不過有幾分蒼傷感就是了)

PS. 硬碟還沒壞過(但也怕怕的),不過光碟壞了好幾片(特別是DVD),所以後來重要資料都不放光碟了~
光碟有圖的那面就是主要染料抹上去
也是整個光碟的精隨所在
圖案花色那些是另外再一層覆蓋上去保護染料

光碟機讀取頭則是從另一面穿過透明壓克力去寫入與讀取染料上記錄的資料
所以若是透明壓克力那面刮花的話,就會影響讀取頭讀取的精確性
因為凹凸不明的表面會造成光線不正常折射

所以保養光碟兩面都很重要
不小心刮到有花色的那面會造成染料直接受損
刮花壓克力那面則會影響讀取精準度

備註:「染料」是我個人習慣這樣稱呼,因為製程像是塗上去的
台灣老闆認為設計師不值錢,所以他們產品設計就不值錢
吳宗憲那集說的是音樂CD
我本來以為不管是 CD 還是 DVD
有印的那面很重要
因為刮傷了
是絕對沒救的
所以資料都是存在這面

但下面的刮傷了
只要不太嚴重
通常都還可以讀取

看過上面的講解才知道
原來 CD 和 DVD 是有差異的

通常大家都只會使用
哪會去管原理 (我也是這樣)
目前一般普遍使用的是CD-R(小容量空白片)/CD-ROM(預寫好的)跟比較大容量的DVD-R
如是CD-R/CD-ROM 印刷面刮傷是不容易造成光碟損壞(沒偷料的情況下)
印刷面往下看的順序是印刷層=>保護層=>反射層=>資料層=>基板(雷射頭讀取的面)。
如是DVD-R系列印刷層刮傷幾乎不會造成光碟資料損壞,因為DVD-R多一層保護片把資料夾在中間!
印刷面往下看的順序是印刷層=>保護片=>保護層=>反射層=>資料層=>基板(雷射頭讀取的面)。

PS:刮傷定義為細微刮紋,不是破壞性刮傷(破損)。
gaoqlxp wrote:
上次看節目,某主持...(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