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原價屋一年淨利有3億

不可能

不過我想原價屋賺錢不只是靠價差,靠cash flow才是王道

f127misha wrote:
如果才10%就不會有...(恕刪)

一點常識都沒有...只會自己臆測
有rebate的部份,別忘了!!
還有一些自己放盤的部份,光華有些有實力的nb店都能跟原廠作direct account了。
一年三億,也許有灌水,但是應該也相去不遠。
如果是真的,那電腦業有三十扒利潤,以後去原價屋可要好好殺他一番了
營業額+1 淨利-1 原價屋又不是都照原價賣@@"
chhuang1010 wrote:
說實在這粉唬爛~ 一個CPU賺三十台幣~光請一個員工薪水給一萬八好了~等於一個月要賣600顆CPU才夠請一個員工~一天要賣20顆CPU~ 假設請三個員工一個店長~這樣一天至少賣100顆cpu~ 的利潤才夠請~
零售業毛利不可能只有區區幾%
至少10~20%以上,有些東西毛利可能都50%以上~不要問我有沒有賣電腦~ 我沒賣電腦,不過對零售業有一點點了解~


光華商場是電腦零售業,不是資訊服務業,毛利真的是很低。
CPU、硬碟這種制式規格的東西更是超低,的確是50元、100元在賺。除非是盤商,進貨以K計,再放貨給店面才有賺頭。
RAM這種東西一般店家也不敢多進,運氣好有價差賺,運氣不好就是大賠。

50%毛利是指線材類或冷門商品。
家家都有的常見商品,毛利只有3~5%很正常。
所以沒開發票的店家,都只能靠賣發票在賺錢,有專人在收。

在光華開很久的店家,都有各自擅長的作法,在圈內是公開的,在外人算秘密。
所以如果是有志青年,誤以為賣電腦是高科技行業毛利很高,有運氣到光華開店,通常是撐不了多久就結束跑路了。

原價屋如果店面很多,3億毛利是不難。
光華地下樓很紅的時候,一間5坪大的店面年營業額就有一億了。
但是地下樓現在很稀微,生意好不好做一目瞭然。
chhuang1010 wrote:
至少10~20%以上,有些東西毛利可能都50%以上~不要問我有沒有賣電腦~ 我沒賣電腦,不過對零售業有一點點了解~


既然沒賣電腦,就不要把零售業跟電腦業畫上等號,一樣的話就不用被看成兩個行業了

以你的論點換個角度想,你了解零售業,所以了解機車業?汽車業?.......

真的有超過10%以上甚至50%,那還不搶翻天,滿街都是電腦店

何苦萎縮到不依靠集中市場(nova、光華)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歡迎你也加入10%~50%的高利潤行業,我期待看你有多少本錢能撐多久~

F100FD wrote:
聽原價屋的人說一年淨...(恕刪)


您是指.....新臺幣嗎.....
笑死人了!淨利3億!

那你問他一個月薪水多少?????

原價屋員工多少人?????這我不知道!

假設30人好了!既然賺3億,那老闆拿的五千萬出來分好了!

那員工平均年薪166萬,那一堆人拼命考台清交幹嘛!

一堆人拼命考公職幹嘛!一堆人拼命賣命賣肝幹嘛!去原價屋上班就好拉!

你想有可能嗎????????????????????????

自己賺2.5億!拿五千萬出來分也是剛好而已!

那如果他們薪水很低,假設每人年薪五十萬,那30人總共需要1500萬!

老闆賺3億,才拿1500萬出來分!你認為員工做的爽不爽???????

那員工會不會去國稅局桶老闆一刀?????

所以你被虎爛了!

斑龍丸 wrote:
據可靠消息原價屋台北店一天裝機數量可高達300台
...(恕刪)


一天裝300台,不奇怪,接到大單就有
問題是是每天都裝300台嗎...
真的每天都裝300台,一年就多了10來億營業額

問題這不是6家門市的原價屋可能達到的規模....

以極盛時期的民國87-89年來看
光華/站前商圈的門市年營業額極限大約是1億
這是最頂尖的門市才達到的到的喔
現在跟過去又不太一樣了
1.商圈分散,光華商圈不再獨占全國一半以上營業額
2.業態改變,燦坤順發等電腦超市崛起,NOVA四處開
3.實質薪資所得下降
4.最重要的,一部電腦的價錢從三萬多塊降到一萬多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