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
其實大家說的我都曉得
而且仔細看完小弟一開始的發言
我發言的立基點都是與大家如出一徹

kaworucloud wrote:
結果沒人看出樓主的反串,反而是樓主再次被打臉


謝謝大大瞭解我。
樓主拍拍

這樓一看就是樓主在其他樓先 PO 出正論,然後被 RICE 以謬論打臉駁斥,

所以樓主以 RICE 的謬論為基底反串蓋出此樓,希望對 01 的大大們能對 RICE 的謬論打臉,

結果沒人看出樓主的反串,反而是樓主再次被打臉
巨乳は夢が詰まってるから大きい、貧乳はみんなに夢を与えているから小さいんだ!
Mirage-Ulysses wrote:
各位大大安安小弟電腦...(恕刪)


買一台三千多元 交直流勾表 測試不是很快!

變電家這種產品是供率因數去換算出來的(準確度不如專用儀器)

勾表是實際電流值....

想瞭解小研究請先慢慢買齊專用儀器單一測量

且測量時是全速運作還是待速運作是有差別的

今日不知你測量法是待機還是全速,網路上提供之換算大多都是全速時平均值

電腦耗電量因素比一般電器來的複雜,因為軟體和硬體(主機板、顯卡、硬碟和power)有省電模式等因素

硬碟裝到七八台不是當做磁碟列陣就是資料碟或是網路雲端來使用.....


要省電可以試試研究市面賣的省電器產品(原理)這方面是真的有效.......

完..........


最省電狀況下完成一般工作時相同效率? 在物理製成上都難以達成

若今日你只是要一般文書買個I5 I7這類等級硬體,不就是大材小用!?又耗電........

所以現在樓主到底是要研究什麼? 所問之問題範圍有點廣.....
├愛像是什麼┼只能用人生百態去看待┤

Mirage-Ulysses wrote:
謝謝mobscape大大的經驗
小弟有機會會多研究一下有哪幾顆power
原生線材會有比較多支援數目

因某原價屋的統計發現 許多轉接線材導致後來機體燒毀
再加上有幾名網友也po文自身機子被燒掉的經驗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7&t=3724704
所以小弟除了用原生線材外 不使用轉接線材
(甚至原廠所附轉接線材 若品質上有疑慮也是不敢使用...)
但剛剛爬文所得,或許可自製接頭(完全正確),理論上會比買現成轉接線更安全一點。但因為小弟通常就是一至二顆硬碟就已經太足夠,這方面就沒特地去研究!改日有需要就會再特別研究。

另外就是主機板方面...能支援到八顆硬碟?(這是某網友說的,小弟只是好奇而已)
usb不外接的狀態下!


海韻附的一對四SATA電源接頭並不是什麼轉接線材

就像一般非模組化電源同樣也是一條現出來可以接四個設備

另外很多高階主機板都能接到8個或以上SATA

但若要接那麼多硬碟通常會去買張磁碟陣列卡,Dell的便宜又好用
chiyenms wrote:你去翻一下電學中焦耳的定義方式.
1焦耳 = 1安培電流通過1歐姆電阻1秒
然後你要算 Watt 時, 把焦耳底下再除一個秒, 分子分母中的秒基礎互抵
= 秒單位 (時間單位) 就不見了 (無時間單位)

前面有人解釋了
把安培替換成庫倫/秒再算一次吧
(都知道瓦特是一個「瞬時」單位了, 瞬時不就是對時間微分, 怎麼會沒時間單位...)

chiyenms wrote:
你完全沒弄懂你在寫什麼吧?
一般在講 PC 上用的 電量/能量單位 都是在說
WH (Watt x Hour)
不是 W/h (Watt / hour)
勉強掰一個乘和除都沒看清楚的敘述出來?

你完全沒看懂我在寫什麼吧?
你說沒有一小時400W(400W/h)這種東西, 這不就寫給你了?
明明就是在解釋一般人常誤用的W/h實際含意(功率變化率)
還當我在講Wh不成? Wh那麼常見的東西還用得著我解釋嗎?
處理器 Intel Core i3-4130
主機板 華碩 B85M-G
威剛記憶體4G*2
海韻380W-->6年前的
HD:WD 藍標1T
光碟機 舊DVD 燒錄機


全力運轉約50W
待機3十多W



Mirage-Ulysses wrote:
各位大大安安小弟電腦...(恕刪)
i3-2100t、
4G ram、
h61-itx、
一顆ssd跟一顆2.5硬碟,
用個60w的變壓器就頂的住,
兩三年了沒甚問題。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9. 發起主題討論後不參與該篇討論,或刪除自己過往發言內容者,文章會直接移除處理。

發文者逕行、大量編輯內容,文章唯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