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APPLE II還在服役的嗎

andy9999 wrote:
擴大機 沒有立體聲振...(恕刪)


哈~ANDY兄不知對NEC卡拉OK的擴大機有沒有興趣?如果有的話,有機會見面時我送給您吧,因為我當初有一組最早期的組合機,但買不到卡拉OK擴大器,在有一次經過一家電子材料店時居然看到了,但可惜的是並沒有兩個小喇叭,當時好像花了三、四千吧?(忘了)但發現並不實用,不會比一般音響音質好(但還算精緻),況且那PCE的CD-ROM環保保齒輪壞了加上拆時不小心弄斷排線,所以那擴大機只好一直擺者沒有想再用,只有當收藏而已……

ANDY兄不要再花時間轉檔了啦!用CLONE的影像檔就好了啦!
s兄太過獎了,其實說真的,這些實驗品也是簡單,主要困難的還是語言部分,很多東西它的電路圖,多少要看得懂電子圖的人,會比較容易,否則,也是要多問才會知道,但這些玩改裝或實驗的還是小case,我看過很多改裝文章,文章中的電路圖,就讓我看得嘸煞煞,更別說實驗,搖捍部分,主要是幾個電容及電阻,它的用意也是類似喇叭音量轉大轉小的功能一樣,靠的就是電阻電容去控制方向,搖捍也是一樣,有些遊戲不需要它們,有些則要,就看程式怎設計,主要還是pc上搖捍少一些k數,要用轉接頭接上它們來補齊

不過我覺得s兄轉這些音檔也是蠻不錯的,轉的很穩定,而且我用小隨身聽放進電腦讀的成功率是9成左右,相當不錯,不過真的弄的太多,可能很花時間,我是覺得有機會的話,能請教一些這方便的人才,或許真的會比較容易達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電子的東西還是比較變化莫測,像這次就沒注意到,16pin鍵盤的主機板上,它的電路也有所不同,這是我始料未及的,電子的東西常常會因為電路方面造成短路或不相容,以前用的搖捍也是,第一次試gamepad在轉接頭上就當機,第二次買飛行搖捍就ok,接下來買了rock fire的搖捍,接上也當,當然就是整個搖捍電路和轉接頭相不相容的問題了,這陣子會先休息一下,我還是會繼續做我的實驗品的,做透明電腦是我的心願

這次的實驗品就比較麻煩,主要是殼的部分,這塊板子比傳統a2大很多,但有個特色,主機板上內建20pin的磁碟port,想想這個部分比pc早很多年就有了,這塊板子少說也比gs早上很多年,可能是最早做內建磁碟卡的公司

最近蘋果的新任老板庫克宣佈放棄專利權大戰,我想這種做法是對的,畢竟30年來,蘋果對於專利的東西太注重,但也拿它沒辦法,或許真的面對放任與妥協才是上策,30年前的問題,現在還要面對,而且這次山寨的東西,比30年前台灣做的滿坑滿谷還可怕,簡直可以堆一座山了,或許,蘋果也可試著收取權利金的方式,讓大家來製造山寨,也是個兩全其美辦法,不過這樣,就失去蘋果原味了
姓名:甘國勤/綽號:白面宅男/專長:活在幻想回憶
其實如蘋果公司放棄專利問題,而APPLE II可以重現世面的話,那也真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另外聽阿甘兄說APPLE II後期就已經磁碟機介面整合的這部份真是令人驚訝,PC一直到486以後才出現整合的機板,記得後期我還因此買一塊快取磁碟機介面卡(上面可以插記憶體)留記念,不過可能當時軟體並不是太龐大,所以感覺不太出來它的效能。

對了,不知阿甘兄知不知道,像我的仿機記憶體是內建在主機板上的,如果將來有需要或記憶體IC故障時,改用插卡的記憶體是否可行?

阿甘兄最近作實驗的確也是很花時間的,而就在昨天,我將APPLE II錄音帶的資料完成掃瞄,這兩天會壓縮後傳給阿甘兄和小南兄讓大家見證過去的歷史,順便看看有沒有人知道這些公司還存不存在,其實我也希望ANDY兄也能發起PC-ENGINE說明書的補全,因為APPLE II、PC DOS都有人在做,就獨缺PC-ENGINE,而早期某位模擬器界大老只補全PC-ENGINE的光碟,雖然沒釋出,但大陸有人全部釋出了,但說明書及攻略卻沒人進行,是否ANDY兄可以考慮和小南兄合作,畢竟大家手中的光碟片皆是原版居多而且也不少,雖不能全部補完,但卻可以完成一、二百片以上不成問題。

昨天找到一個Audacity錄音程式可以顯示波形,索性就將完成的錄音檔拿來看看,赫然發現成功的電腦錄音檔幾乎都是有點長方形的上下大小穩定波形,但它每個波形寛度及間距不一定相同,而不像音樂的錄音檔波形那麼沒規律,這是否意味者如果懂波形的人就有可能藉修復波形而讓這資料可以重新輸入APPLE II?這點是否有人知道?

shuchih wrote:
其實我也希望ANDY兄也能發起PC-ENGINE說明書的補全,因為APPLE II、PC DOS都有人在做,就獨缺PC-ENGINE,而早期某位模擬器界大老只補全PC-ENGINE的光碟,雖然沒釋出,但大陸有人全部釋出了,但說明書及攻略卻沒人進行,是否ANDY兄可以考慮和小南兄合作...(恕刪)


S大 很多 PCE製作公司都被整併,相關產權都還在,例如 KONAMI+HUDSON ,TAITO+Square Enix,角川,KOEI+TECMO,工畫堂.....

HUDSON 的天外魔境, FALCOM 伊穌系,英雄系 ...

會有產權問題 別算我

andy9999 wrote:
S大 很多 PCE製...(恕刪)


如果還有版權的問題就嚴重了,那就不要去碰比較好!
不好意思,3月的時候我本來想發底下的內容,參加你們的討論,寫了一半就沒空了
小弟不是專業的人士,底下的只是小弟根據粗淺的學理推論的東西
不一定正確,僅供參考

--------------3月為完成的文章---------------------------------------------
雖然可能有點晚了,小弟還是想提醒一下
立體聲轉單聲道的 3.5mm 接頭只能用在底下這種狀控
單聲道的聲音輸出孔 -> 立體聲的輸入孔或喇叭耳機等等
不能用在
立體聲音響輸出孔 -> 各種輸入孔
因為這種接頭會直接將兩個聲道的訊號線並連
由單聲上游接到立體下游時沒問題
可是如果接在立體聲的訊號來源時
因為兩個聲道的訊號線被接在一起
只要兩個聲道的的輸出差個零點零幾伏特,就會等同短路,引起很大的電流
這可能會使訊號來源的電路異常或輸出不正確,甚至燒壞

單音訊號從立體聲孔輸出時,如果想接到單聲道下游,
應該直接拋棄其中一個聲道,否則就得用混音器(太貴不值得)
拋棄的方法很簡單,買一條立體線(中間電線要是看起來像兩條並在一起的那種)
將其中一條線剪斷,兩頭剝開,把其中的訊號線跟地線分隔開來,用絕緣膠布包好(以免短路)
然後一頭插在立體聲上游,另一頭加上立體聲轉單聲道的接頭,再接到單聲道下游去
不然去電料行買兩個接頭跟一條電線自己焊接也可以

對了,既然你們已經能將卡帶錄成音檔,為甚不用錄音編輯程式去看一下波形長得甚麼樣子
雖然不能看出來程式碼的內容,但是至少可以判斷是方波、棘波還是調變後的類聲波,
(這些是典型的方波失真情況,可以參考:)
如果是方波,可能可以試著手工或是用程式技巧修正消去雜訊
這樣可以增高程式載入電腦的成功機率
另外,果是方波,MP3 壓縮會造成方波變形,所以要注意壓縮不要壓得太過頭
-----(未完成)------------------------------------------

shuchih wrote:
(恕刪)...
昨天找到一個Audacity錄音程式可以顯示波形,索性就將完成的錄音檔拿來看看,赫然發現成功的電腦錄音檔幾乎都是有點長方形的上下大小穩定波形,但它每個波形寛度及間距不一定相同,而不像音樂的錄音檔波形那麼沒規律,這是否意味者如果懂波形的人就有可能藉修復波形而讓這資料可以重新輸入APPLE II?這點是否有人知道?


終於找到 Audacity 了?看來台灣的自由軟體概念還不夠普及。
你要知道這可是免費而且合法的跨平台錄音編輯軟體,
雖然不夠專業,網路上還是很多人在用,
小弟幾年前就知道了,因為小弟在用 Linux...

其實方波的修正不需要知道方的規格跟資料內容,只要觀察出來方波的特性即可
(我本來還擔心可能會碰上時其他波型的說)
例如訊號有幾種階層(+1,-1或是+1,0,-1)
觀察好之後想辦法修正失真,可能可以提高載入成功的機率喔
另外完美的方波 .wav 檔用 zip,rar 之類產生的壓縮比,應該比有雜訊的檔案高
而且還可以嘗試刪減取樣頻率
再重複一次,MP3 壓縮是以弦波理論為基礎,只適合壓縮聲音,不適合方波訊號

單雙聲道的修正,有一點可以利用,你們在2月討論到說:
shuchih wrote:
(恕刪)...另外在試錄音帶時還有一個問題,有些錄音機磁頭在讀的時候和錄音帶存資料的位置對不太準,會造成聽到另一面的小聲音,最近在聽時就發現這個現象,結果就是讀的資料有問題。...

由於雙聲道機器讀取時一面有兩個音軌(對!免換面的機器磁頭上有四組感應線圈),其中一個比較接進另一面,所以如果剪掉的線是這個聲道的,另一面的訊號就會消失了。
不然就乾脆用雙聲道由音效卡錄進電腦檔案,再用 Audacity 丟掉那個聲道也可以。

我的機子?一台網上標到後就幾乎不開的a2,一台 PC-XT (8088),積塵多年了都沒空去管。
remainder wrote:
不好意思,3月的時候...(恕刪)


謝謝R兄所指導的一些知識,不過我目前所碰到的一些問題不知R兄知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如何解決?

有些我用放音機去撥放錄音帶到APPLE II上可以執行,但我在錄音時以單音、8位元、44K音質取樣卻怎麼樣都無法成功,使用Audacity去看波形還滿蠻穩定的波形,比較成功可以輸入的檔案沒有太大差別,而我嘗試將波形放大或縮小再存檔,看可以不可以時,卻還是依然失敗?

請問R大,錄音時應注意什麼?或調整在什麼條件下才會比較容易成功?在修正時應修正那些地方?先謝謝您的指導!

另外,個人錄音時是放音機接立體線到筆電錄音,再由筆電接單音線到APPLE II仿機輸入,這個動作不知是否有調整的需要?

shuchih wrote:
謝謝R兄所指導的一些...(恕刪)

唉呦,別說指導啦,我只是提供一點門外漢意見而已
另外,我叫劫後灰,我不知道那個暱稱可不可以用中文,所以就用英文啦。

今天把整個討論串大略看了一遍
發現你們已經處理得很順暢了
只是除了小弟所說的接線沒有修正之外
還有一個小問題:
錄進電腦的時候最好不要照網路上影片說的,使用麥克風孔,
麥克風孔會有電力輸出以提供麥克風電力,可能干擾訊號或是傷害訊號來源這邊的電路
應該使用 Line in 孔或是 AUX in孔,
不過記得要到 windwos 聲音設定裡的錄音部份,將 Line in 打開
真要用麥克風孔(例如筆電可能沒有 Line in),只好使用自製的連接線,
並且在線路中間加上一個大容量無極性電容,把直流電壓擋掉

此外,不要在立體耳機輸出孔上插單音線,這樣會把右聲道直接短路接地
容易使輸出電路過載損壞,比插上立體線,然後在另一頭接單音轉接頭還糟糕

看來還是請您去買材料,自己做條連接線好了,
將立體頭的左聲道連接到單音頭,立體聲的右聲道不接
如果非要用麥克風孔,中間就再多接一個大容量無極性電容
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A%A5%E5%85%8B%E9%A2%A8
請看接頭那一段的圖片,基本上麥克風接頭跟耳機接頭的規格是一樣的

其他的問題小弟一時還答不出來,不如這樣吧
請將你錄出來的電腦檔案中,找兩個不同的可使用 wav 檔案,兩個不能用的 wav 檔案
如果有輸入 A2 一兩次才會成功一次的檔案更好, 傳給小弟看看波形
小弟再想想怎麼辦

還有,如果線做好了,先試能不能從錄音帶輸入 a2,
可以了再試著錄成 wav 看看
這部份最大的問題就是用類比系統傳送數位訊號,
往往兩邊對訊號清晰的概念不同,結果處理後反而失真不能讀

小南提供的網站給的東西很奇怪,像是弦波而不是方波,可是看起來又不太符合 KCS (堪薩斯市標準)
只知道應該是一種 FSK,如果真是這樣,顯然原版機跟仿機用的錄音規格不同,應該不能通用

adoremac wrote:
昨天去光華隨手買了一台小喇叭player,可插usb or md card,沒想到它竟然沒法撥放.wav檔之類的,這也就沒有什麼作用的,只能擺家裡當當放音樂用了


音樂天使?
只支援 16bit .wav 檔案,不支援 8bit .wav 喔
哈哈,看到大家又沒啥回應,這篇又冷下來了,這幾天我又下了高雄,又做我的實驗品,總算完成了,算來也是一波三折,之前的po文告訴大家,我的franklin ace插上腳座就短路,後來查到了一個franklin ace 1000的轉接頭的網站,就傳個mail詢問,那個作者就把各腳位的pinout定義列出來給我看,原先我用電錶量出的1和旁邊的16都是5v,不同於以往台製仿機與原來的定義,9、16腳位是空腳位,但franklin ace 1000卻是5v和接地,所以,我就把16腳位這不要接針腳就ok了,現在完全正常,但割大箱子時,由於比較厚的塑膠收納箱,而割板當天的翌日又要去高雄,所以多少因為塑膠太厚割不下來,有點心急,所以就....有點割痕,所幸我把這些殼和device都設計在後面,前面就割個喇叭孔和電源指示燈,這樣多少看正面,比較沒有那麼難看,後面的話,就割的有點難看就是了

前天又試了一下,開了約一個小時,只是經過半小時左右,電源就自動斷電,這個七盟的品牌還真是......後來換了台達自己的實驗電源,一切正常,昨天就去淡水買了一顆u1的電源,我詢問賣家這種的品質如何,賣家說是server摘下來的,我想這個應該就耐操才對,剛試了一個小時,沒啥問題,看來白花300元搞了一個不穩定電源,這個實驗還真是.....花錢

這幾天反覆的試ps2鍵盤結果,一時手賤,想換腳座,結果所有9顆資料就不見了,現有台機器要用ic,昨天又買了空ic,準備再給邱先生幫忙了,這麼多次請求燒錄,也有點不好意思,有這次經驗後,我知道用圓頭腳座會比較穩定些,以後就不會插拔這些ic來試了

現機器一切正常,等ic弄好後,機器能上keyboard,我再發表文章,算是給邱先生的答謝吧,謝謝大家的收看,大家繼續聊吧
姓名:甘國勤/綽號:白面宅男/專長:活在幻想回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