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omel wrote:
舉一個我人認為雲端應用非常失敗的例子:
Google Map 導航

駕駛規劃好路線後,開始順著導航行駛,行駛到一個路口,走錯了方向,一時之間又不能掉頭回去,這時只好依賴Gogle Map重新規劃路徑,結果好死不死,他所在的地方訊號相當微弱,根本沒辦法下載圖資以及路徑。
一切卡死~~

反觀 Garmin和Papago,馬上反應,把駕駛導回正途。...(恕刪)


使用Google map的駕駛多行駛了兩個路口後終於有了訊號,
Google map馬上幫他找出路線,
並且透過網路更新避開了最近但發生車禍正嚴重堵塞的道路,
而單機的導航系統依然帶領著駕駛走向動彈不得的道路,
最後使用Google map的駕駛率先抵達目的地!!


使用Google map的駕駛多行駛了兩個路口後終於有了訊號,
Google map馬上幫他找出路線,
並且透過網路更新避開了最近施工的道路,
此道路的中間已經成為一個小湖泊,
而單機的導航系統依然帶領著駕駛走向此道路,
最後使用單機導航的駕駛掉到了湖裡面!!


Jeromel大,
上面說的不是針對人啦!!如有感覺不悅,通知我我馬上刪文!!
雲端的導航擔心訊號的強弱,
但現在如果兩個互相輔佐,
就變成了非常實用且非常有效率的工具了,
所以雲端還是蠻重要的。



Jeromel wrote:
我怕的是那時一張照片...(恕刪)


不用怕

現在1920X1080X32bit的點陣圖約8.2MB 換成JPG 大約0.82MB吧

1千萬像數相機一個檔超過10MB...

2020年NHK 要放送7680x4320 的節目

到時候主流相機一個檔案推算應該不只1GB...
很多東西,因為不夠了解,而覺得不好用.

我教了一年的google應用,教小學生喔

從gmail到google docs(文件,試算表,簡報,繪圖),網路相簿,協作平台

因為是教學,所以自己要先會,會的比一般人多


最後發現,我還真離不開它(google),

無奈現在工作都要用MS的office,

不然,我很懶得開ms office的軟體

如果,雲端是個行不通的概念

那google公司哪一群聰明的腦袋在做什麼?還做了十幾年?
雲端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啊 只是我都很少連到雲端 因為要密碼
比如時常連上某論壇 看到的 破解 無X 留出露點照 自拍照的
這不就是放在雲端上得東西嗎
雲端真的造福很多人

zsuper0405 wrote:
網路上的MAIL跟論壇等等
跟現在所倡導的雲端技術
還是不太一樣啦

"雲端" 嚴格來說不算是 "技術",而是一種概念
即利用網路使得軟硬體資源與資訊能夠彼此共享交流合作或者提供隨處即可取得的便利服務
在實現雲端概念的過程中才會產生出相應的 "技術"

zsuper0405 wrote:
真要說起來雲端技術應用最強的應該是P2P軟體
大量使用線上user的硬碟及網路資源
就算一個斷線也還有幾十個可以繼續使用

P2P軟體與雲端有本質上的不同
P2P強調的是各網路節點能同時扮演用戶端、伺服端或中繼者等多重角色,因此著重於組成P2P的架構、用於彼此溝通的通訊協定
雲端則強調共享軟硬體資源與資訊,甚至提供不同的服務以因應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simonchung wrote:
Cloud 基本概念談的是 Service 的分層架構,IaaS,PaaS,SaaS。
舉例來說,你用的 ADSL 屬於 IaaS,你用的 email 屬於 PaaS,你用的 Outlook 屬於 SaaS。
這些東西,我們其實早就應用多年了。如果站在 Client/Server 的角度來看這些應用,往往只能看到 Outlook 與 mail server 這二層關係。而如果從 Service 的角度來看這些應用,在各層的 Service 之間,就可以建立很多方向的連結,進而發展出各種應用層面的可能性。而這些的可能性,才是 Cloud 未來會有價值的地方。

這些其實就是更早之前提出來的 Web Service (網路服務)
只是這玩意一點都不親民,需要具備相當的IT專業知識才能理解
"雲端" 這個詞則是容易被一般大眾所接受
jshj0314 wrote:
很多東西,因為不夠了解,而覺得不好用.

我教了一年的google應用,教小學生喔

從gmail到google docs(文件,試算表,簡報,繪圖),網路相簿,協作平台

因為是教學,所以自己要先會,會的比一般人多


最後發現,我還真離不開它(google),

無奈現在工作都要用MS的office,

不然,我很懶得開ms office的軟體

如果,雲端是個行不通的概念

那google公司哪一群聰明的腦袋在做什麼?還做了十幾年?



您講的只是現在所謂雲端應用的最簡單部份, 同時照您文中寫的, 是教學用, 所以時間應該也不是很緊迫, 因為資料流量不大同時不是時間抓的很緊, 對您而言雲端當然行. 這也是目前為止, 雲端可以使的上力的部份.
就算雲端再好,
可是沒有網路或是超級龜速,也沒用吧!

昨天不小心轉台轉到股票分析師在講雲端
還說一定要幾千萬顆硬碟去做資料存取~

感覺上跟雲端好像沒太大關係吧!

因為他在狂講WD硬碟,感覺上就是叫人買WD硬碟股

heliboy wrote:
您講的只是現在所謂雲端應用的最簡單部份, 同時照您文中寫的, 是教學用, 所以時間應該也不是很緊迫, 因為資料流量不大同時不是時間抓的很緊, 對您而言雲端當然行. 這也是目前為止, 雲端可以使的上力的部份.


您說到重點了,台灣現行的網路環境扼殺了雲端的發展。
之前01有過很多次的論戰,有人認為,先有應用再來說要多少頻寬。
有人認為先有頻寬,才可能會有新應用的可能。
Google建立了超高速的實驗網路,就是要看看在頻寬足夠的情況下,會有什麼新雲端應用的形式出現。
人的眼光高低,由此可以窺知一二。
irsjx2vxo3ne3k84dr1dz4,r4pe8bez3/4ne3bq4bew2j92gea jx4hq me-2d8 e3hy4hi2ty k84!
等雲端資料存取跟我電腦上硬碟一樣快的時候

等雲端應用程式跟我電腦上一樣方便的時候

等雲端重要資料不能被系統查詢的時候,包含公權力查詢
Jeromel wrote:
我怕的是那時一張照片...(恕刪)


如果您是美術人員,應該會知道
一台四核心 4 GB Ram 的電腦開幾百 MB 的 PSD 就不算順了
如果要他們花上 30-40 分鐘傳檔可以換來高效能的處理速度
我想大家絕對會非常願意
更何況網路提升速度明顯比硬體進步速度快
天曉得2 年後傳 10G 要不要 10 分鐘
現在網路看影片品質可是已經到 720p 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