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rcheng1991 wrote:2010年12月, Intel 和 AM
每一種端子都有其市場需求
D-SUB DVI 鎖螺絲的方式也不錯
只用您個人的觀點做評斷似乎太主觀
您覺得 HDMI 輸出的 1080P 很棒?
如果 4K 未來真的不小心普及
目前的 HDMI 無法撐到 4K解析 60Hz
我的主力螢幕 NEC 15" LCD
F15T31W 應該也有15年的歷史?
D 端子 轉 DVI … MIJ 無誤
當年還同時購入兩顆
搭配 耕宇 Gainward 6600GT 雙DVI ...
顯卡都已經換了 10片了…
6600GT
6800GT
6800 Ultra
7800 GT
8400GS (為了 MP4 解碼)
4670
女友都換了… 電腦留給她
我只帶走一台螢幕到新公司用
3650 AGP
Quadro FX3000 AGP
Quadro 600
7770 2GD5
GT 625 2GD3 … 目前
螢幕都用不壞只好就繼續用下去




sasamisami wrote:
解析度是臺灣用語
分辨率是中國用語
閣下是大陸人?
不是中國與台灣的用語不同
而是在台灣資訊界幾乎都在用錯誤的表達方式 (WIN系統的錯誤翻譯,導致長期下來的積非成是)
在光學上,最基本單位是像素(Pixel),會產生2個不同的交換計算關係
分辨率(像素數量):1920X1080,代表橫向1920Pixel,直向1080Pixel
解析度(像素密度):透過分辨率計算出來一英寸大小之內的像素密度,單位是PPI
=>分辨率是你整個螢幕的長寬各有多少像素、解析度是"一英寸"大小之內能擠入多少像素的密度
如果你注意過智慧手機
蘋果IP4率先推出視網膜螢幕,螢幕尺寸4吋、分辨率1136x640、解析度326ppi
=>分辨率和解析度是不同的,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把分辨率當作是解析度,把解析度當作是畫質
在其他裝置上的原理相同,只是解析度單位從PPI改成DPI (例如印表機、掃描器、相片輸出)
我自己是用DVI+HDMI
25針D-sub畫質很差? 還好吧,反正沒有直接比較也看不太出來就是了。
不過我沒在1080P的螢幕上用過D-sub就是了...
2. 你們不覺得 D-SUB 端子很大又很醜嗎?
DVI接頭更大,D-sub也不算大了啦...
當你還在用RS232,或是Parallel port,就習慣了
3. 還在用 D-SUB 的你, 堅持不換介面的理由是什麼? (或許螢幕or主機沒有其他介面?)
公司所有電腦都用D-sub,公司標案,能省就省,螢幕幾乎只有D-sub
公司資產則是盡量使用,沒壞之前都不會報廢的。
一些老舊設備,甚至是server,也都是掛一顆CRT就將就著用了
一切都是cost 考量,換界面是要$$$的呀~
菜鳥爸爸進行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