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kichen wrote:今天拿了G10 與 ...(恕刪) 其實G系列的高iso都算普普通通只能當作日光機來用吧若是真的要買高iso機還是挑別款吧 :P因為最近在幫朋友找相機看到富士五六千元價位的相機高iso表現不錯於是他也放棄G10了...G10J150w
秀蓮 wrote:其實G系列的高iso都算普普通通只能當作日光機來用吧若是真的要買高iso機還是挑別款吧 :P因為最近在幫朋友找相機看到富士五六千元價位的相機高iso表現不錯於是他也放棄G10了......(恕刪) 的確G10的高ISO表現不是這麼好但感覺這兩張比較起來,G10的雜訊比較少耶?
rikichen wrote:今天拿了G10 與 ...(恕刪) 我看了圖覺得不見得G10有比較強,乍看之下會覺得G10雜訊少一點,但到sony t對比圖,G9還保留了金屬髮絲感,G10都抹成光面的。就算是烤肉攤的裁切,我覺得G10雖然偽色處理比較好,但G9的顆粒比較細緻,其實雜訊好壞顆粒、偽色、細節這三方面綜合來看會比較均衡。
ericlu333 wrote:原本想買DC來拍微距用...想說Sigma18-50 macro應該夠用~...(恕刪) Sigma18-50 macro是隻好鏡,我用來當主力鏡,但如果拍小東西,會貼上去拍,還有鏡頭的影子~~個人覺得不夠用,所以最近添了Tamron 90f2.8~~拍小東西不用太近!!附一張90mm測試照:至於G10近拍的效果我就不知了~~
這張比較圖, 看不出來G10的雜訊有比G9好。(就雜訊而論, 跟拍照技術無關, 別誤會哦!!)自己已有G9, 本來很期待G10的DIGIC 4對於抑噪度能有更上一級的表現(比如ISO800是可接受), 結果看許多使用者的心得(包含其他網站網友)都說ISO上並沒有很大的進步。(個人認為G9在ISO400是可接受, ISO800是逼不得已才會用)或許DIGIC4對於對焦或存取速度上有進步? 不過很可惜這點並沒有看到太多人在討論, 大都只專注在G10外觀及照片, 其實對焦及存取速度應該是購買這款等級機器的人很在意的才對, 我也很希望看到不同於照片之外的兩代之間的比較。而且, 若要比較照片, 除了原檔之外, 縮圖再怎麼"好看"都無法代表什麼, 也無法比較出差異。對於樓主第一手開箱報導給予正面的鼓勵及肯定!
phantacy wrote:就是動態範圍較高的意...(恕刪) 動態範圍 寬容度兩件可以先分開討論較好個人先論寬容度比方說RAW 是直接記錄 CCD/CMOS 資料若曝光時 over 太多死白 over ...RAW 後製也修不回來所以 1 D M3 有針對婚紗紋理細節的曝光模式(""EL - ""打安全牌)這道理像是底片機選好 鏡頭 底片 好好拍曝光時 over 太多 拍不好的 死白 over顯影時能救的不多底片顯影 勉強救的負作用 你也可上網查查有人比喻 RAW 是底片顯影前個人認為蠻傳神的這裡要記的跟 digic engine 無關喔因為 process 在它之前 已決定勝負至於你熟悉的動態範圍可否以上述go-through 一次你覺的呢??動態範圍: 能被呈現的""範圍大小"", 寬容度: 能被調整的""極限部份""上面這句看來又有點文字遊戲我沒想定義 動態範圍 寬容度並互與比較 我也不是專家......^^lll動態範圍 是專業工程術語 寬容度 也是專業工程術語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