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NEX-6 +24ZA VS Canon EOS-M +22mm F2畫質比較??

arclen wrote:
35L是全幅鏡,設計考量會一樣?
原討論是24ZA與22F2別扯遠


E24是跟L鏡一樣的高階鏡
22F2是餅乾鏡
高階鏡跟餅乾鏡的設計考量也是不一樣的
光是修正失真就需要多幾片鏡片了...


arclen wrote:
你覺得SONY設計鏡頭很強
但就不給顆便宜小巧焦段好大光圈
管他數位修不修正
有沒有誠意才是真的
而且E16最後還不是數位修正了?


所以說這就是市場策略的問題
不是設計能力的問題
也不是"誠意"的問題
我覺得"感覺沒有誠意"就跟有人說 "自己想要的鏡頭沒有 就是鏡頭群不足" 是類似的
像EOS-M目前都沒有望遠鏡頭 卻先推出通常在其他系統比較晚出的超廣角鏡頭
對想拍花的人來說大概就是誠意不足了...
Sony Canon是為了賺錢才做相機鏡頭的 不是為了服務攝影玩家的
鏡頭的規格以及推出順序自然有它的考量
說不定Sony以後也會推出等效35mm的餅乾鏡
Canon也會推出22mm的EF-M L鏡呢

tchung1101 wrote:
Sony E接環不只兩顆定焦......(恕刪)

+1
目前有 50/18, 35/18, 16/28, 20/28,30/35 macro, 24/18ZA, Touit 12/28, Touit 32/18。撇開很多人嫌棄的16/28,其他的也沒聽說怎樣爆爛。

Sony的20mm/2.8(等效30mm)長20.4mm,比EF-M 22/2(23.7mm)還扁一丁點,光圈比較小,價格稍貴10幾美金,但畫質我想還是Canon 22/2 比較好。

回歸主題,光比畫質不論其他的話,NEX-6 +24ZA應該比較好,然而會買這樣組合的人應該不是只考慮CP值。很多人常常在講哪一家的發色很好,會買24ZA的人很多就是為了菜頭的發色和散景而買的。要達到90分也許不難,但是要再往上加個兩分,就完全不是那麼容易了。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自己喜歡的就是爆高CP值,拍的喜歡的就是好鏡,不然別人講的再好,自己不喜歡也是白浪費錢。就像那顆很多人嫌棄的SEL 16/28,也有很多人用的超高興,覺得物超所值。
22mm F2三千元能就能買到了
三千元大概只能買Sony 16mm那顆
ntsan wrote:22mm F2三千元能就能買到了
三千元


誠意問題
arclen wrote:
就是比較好,跟清不清...(恕刪)


這點是真的

我就是為了22 F2買EOS M
(18-55跟廣角就沒買,反正用轉接有一樣效果)


看其他家的類似產品
可能只有SONY那顆菜頭、奧巴17mm f1.8、X100的23mm
(光圈2.8不考慮,定焦2.8對我來說已經是小光圈了)

可是這些都有缺點
SONY菜頭太貴、又太大
m43感光元件小
X100全開畫質軟


最後就買EOS M 配22mm 雖然也是有缺點,但這是目前最適合我的選擇了



22mm邊角失光明顯,去看RAW就知道了,是靠機身修正jpg才感覺沒有失光
22mm是外對焦,所以就算以後機身升級對焦速度提升也有限了
22mm是電子模擬對焦環,對於一些在意的人這也是缺點



對於樓主的問題很簡單
24菜頭畫質一定是最好,這點不用懷疑
但是買一組24菜頭組合都可以買3組22mm了
另外24菜頭體積大 攜帶也比EOS M的組合稍微不便
edc218 wrote:
太鳥?以上每支鏡頭包...(恕刪)


我討厭 CANON, 比較喜歡 SONY.

但都得說, SONY 自家的 E 鏡都是便宜為主的, 一分錢一分貨, E1650 實在夠爛.
tchung1101 wrote:
說不定Sony以後也會推出等效35mm的餅乾鏡
Canon也會推出22mm的EF-M L鏡呢...(恕刪)

以 Canon 目前鏡頭的佈局,是不會有 EF 接環以外的 L 鏡出現。

以目前三顆 EF-M 的品質看來,短時間要在 EF-M 上看到高階鏡頭,可能有得等了~!
更何況 Canon 把轉接環列為部分購買組合得標配,這其實意涵很明顯,要用高階鏡,就是建議用 L 轉接。
Canon 產品一向定位分明,自己打自己的現象不太容易出現。

至於 Sony.....我覺得實在可惜~~
機身性能好,個人也很喜歡!也一直有意入手.....
無奈試過幾顆鏡,畫質都不太理想,品質好的又太貴.....
畫質部份我是覺得跟22/2不只一兩分差距
E24ZA開放光圈還是保有很銳利的感覺

體積部份其實還好,跟kit鏡尺寸相當
兩百多公克也不是重量級鏡頭
但規格當初沒做到F1.4是個敗筆
一顆APSC高價鏡要求達到頂規並不過份
何況沒有防震或防塵防滴的功能性加分

總的來說,sony出這顆E24ZA定位很尷尬
畫質雖好但不到頂規,價格卻已落在高價鏡的範圍
當初定價在25k以內會比較合理

有了這顆E24ZA,NEX後續鏡頭規劃大概很難安排吧
出顆24/2.8沒啥吸引力
出顆24/2,E24ZA就不用賣了
如果當初做的是E24/1.4ZA,這些問題就不存在



已經買E24ZA的人,買了就好好用
這顆真的是好鏡頭,即便價格確實太貴

還沒買E24ZA的人,說實話不建議購入
除非sony願意大幅下修定價
否則還不如先觀望fuji的XF23/1.4表現如何再決定
跨系統或甚至跳槽都可以是選項

zakkwang wrote:
畫質部份我是覺得跟2...(恕刪)


如同Canon的L鏡一樣, 鏡頭的差距往往不是一分錢一分貨, 反而比較像是三分錢一分貨.
E24跟EOS-M 22等級不同, 基本上也沒什麼好比, E20F28才是他的對手.
至於E24為何不一次到位做1.4, 個人認為一來1.4的體積重量應該還會再增加, 二來Sony對於NEX的定位感覺是介於專業單眼與類單之間的Advanced Prosumer這塊, 避免直接與自家A-Mount對打, 同時也控制鏡頭體積重量不至於走山(錄影用鏡除外). 短期內定焦鏡應該不會給大於F1.8的, 變焦也不會大於F3.5. 這個態勢要看A3000在市場上的反應, 或許會有變化.

除此之外, 我只能說Sony在這個戰場受到很多不公平的評論. 剛出的時候跟M43比, 被嫌鏡頭太大太少, 對焦太慢. EOS-M更慢的對焦(2.0.2之前), 更大的變焦鏡頭似乎是可忍受的. Fuji X-Mount也沒有太多人說機身大.
隨著E-Mount鏡頭群的增加, 最起碼喜歡變焦多過於定焦的我來說, NEX仍然是目前體積跟畫質平衡的首選.
ars wrote:


如同Canon的L鏡一樣, 鏡頭的


E20F2. 8的定位就是不給你f2
給了E24ZA怎麼賣?
所以又只是個不上不下的鏡
完全沒有亮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