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沒有特別告訴你的事.

謝謝superspell,我認為你是站在消費者這一方的
想問一下,Canon相機拍下來的MOV檔,如果覺得太大,想拿來保存,有推薦的轉檔軟體嗎? 且轉什麼檔比較好呢 ? 我試過格式工廠好像沒辦法,Any Video Converter這套有轉成功,檔案大約也只有一半的大小,不過有時會覺得沒有原來的MOV檔順,希望各位大大能推薦一下 謝謝~~

asilentfilm wrote:
想問一下,Canon...(恕刪)


身為一個Canoa用戶,影片常常要轉檔是很合理的一件事!

我的設定通常是
編碼器:Xvid 或 mp4、h.264 隨便
大小:Original
位元率:1024左右
FPS:當然是Auto (那個"巾貞"率我不會念...)

音頻輸出除非要求很高,否則就mp3位元率128即可,聲道選1,有立體收音才選2
不過選項裡面mp3編碼選VBR,VBR質量選0-Highest
如果播放會不順,可能是電腦不夠力,例如用老電腦播Full HD就不可能順
不然轉檔後應該還好才對
superspell wrote:
你知道嗎? 用Can...(恕刪)

Canon DSLR H.264/AVC 如是Baseline Profile 並無使用 B-slices 技術。
H.264/AVC的階層架構由大到小,frame 是由很多個 slices 組成,slices 再由很多個 block 組成。
Baseline Profile 無 B slices、 I-slices 及 P-slices,所以沒有畫面間預測技術(Inter-frame Prediction)
但是有畫面內預測技術 Intra-prediction 透過多方向預測可以減少多餘部分,達到好的編碼效率。
視訊標準著重的是壓縮效能部分,High Profile 可以將檔案壓縮小一點,但是視訊品質是否能兼顧 ? 解碼器是否能完全支援?
過度複雜的壓縮技術,往往造成影片編輯時品質降低,如何維持較好的品質 ? 這也是專業人士喜歡 RAW 原因。
Canon 5d2 資料流量約 5.6MB/秒,如果當成 motion JPG 影像, 每秒 30張,相當每張 frame 1920x1080 大小 180K, 也可以得到不錯視訊品質。
DAVIDC2924 wrote:
Canon DSLR...(恕刪)


建議您去看一下下面幾個連結, 您會對H.264更了解.

http://en.wikipedia.org/wiki/B-frame

http://en.wikipedia.org/wiki/H.264/MPEG-4_AVC

http://techon.nikkeibp.co.jp/english/NEWS_EN/20080922/158348/

特別是第三個...

Canon DiGIC 4漏掉的是B-frames, 不是你講的B slices.

而B-frames跟是不是baseline profile 無關, Sanyo的HD1000, HD2000都是baseline profile, 也都有該有的B-frames, 他的檔案大小就是合乎大家對H.264的預期.

Canon相機錄影H,.264碼率(檔案大小)超大, 跟Canon是否要有更好的影像品質無關, 跟DiGIC 4 效能不足有關.
superspell wrote:用Canon的數位相機來錄影, 同樣是1280 X 720 @ 30P H.264壓縮, 檔案卻是別家的三到四倍大?? 問題就在Canon的DIGIC 4 這顆2008年就上市沿用到今天的影像處理器上面. 雖然說DIGIC 4也可以編H.264的碼, 但是他卻缺少了影像壓縮裡很重要的"B-frame"的能力. 也就是藉由前後頁的影像來預測和插點本頁的訊息內容. 只要記錄變動的部分, 不變的地方就不需額外記錄. 這可以相當有效的提高壓縮效率. 對大部份數位相機的H.264編碼引擎來說, 絕大部分都是有的(可以看看我下面整理的清單), 但是, Canon的DIGIC 4就是沒有這種能力. 這是Canon沒有特別告訴你的事. 如果你有大量動態影像需求的人, 在購買你以為都是H.264 HD720的機器前, 希望我上面幫各位找的答案會對你帶來幫助...(恕刪)
看到您蒐羅這麼多的"真相"在 digic4的 image-processor 能力, 或許該反問各位自身在選購 Canon DC款型時, 您真正需要的是~ [靜態拍照表現]或是[動態攝影能力]?! (因為各位要買的是 DC而在此討論, 而不是 DV..)
再者, 可以理解的是~ H.264格式屬於 MPEG4家族成員之一, 準確的說 H.264稱作"MPEG-4 AVC", MPEG4格式之亂象應該是眾所皆知的有夠分岐.. 有興趣者~ 可從 wiki找起~~ http://en.wikipedia.org/wiki/MPEG-4. 至於 digic4晶片標榜著支援 HD, 那是廣告行銷手法.., 不是只有 canon會作, $ony/ Casio/ Kodak.. 等知名大廠也會作~~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uperspell wrote:
建議您去看一下下面幾...(恕刪)

baseline profile 是 H.264/MPEG-4 AVC 訂的規格一種,無 I slices, P slices, and B slices 無畫面間預測(相同部分).
http://en.wikipedia.org/wiki/B-frame
內容有一段說明,"frame" 與 "picture" 常常互相(通)用
While the terms "frame" and "picture" are often used interchangeably, strictly speaking, the term picture is a more general notion, as a picture can be either a frame or a field.

相同及重複畫面部份是以 slices 單位作預測及編碼 , 以此概念
會用 I slices, P slices, and B slices 取代 I pictures, P pictures, B pictures 說法.

In the late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 known as H.264/MPEG-4 AVC, the granular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diction types is brought down to a lower level called the slice level of the representation. A slice is a spatially distinct region of a picture that is encoded separately from any other region in the same picture. In that standard, instead of I pictures, P pictures, and B pictures, there are I slices, P slices, and B slices.

H.264/MPEG-4 AVC 傳送時以 slices 就可解碼,不需等待接收到整張 frame 畫面.

AVCHD 標準基於H.264/MPEG-4 AVC視訊編碼, 當初sony 開發目的為供HD 高畫質消費DV使用者拍攝之用, 因為壓縮效率好檔案小,特別適合用於DVD 光碟片儲存, 不需用藍光片.
canon 也有 AVCHD 消費DV 產品,bitrate 24Mbps 還是用 DIGIC 3 處理器 ,(AVCHD符合H264High-Profile )有畫面間預測. 為何 canon DSLR 不用 canon DV AVCHD 方案 ? 有它的考量, 暫不談 .

因為有厰商開發出 H.264 編解螞器, 可以處理這部份資料, 並不需靠DIGIC 3 或 4 處理器大量運算, 所以不是 DIGIC 處理器速度夠不夠快問題, canon 想要的是電路整合 , 將H.264 編解碼完整功能整合到一 DIGIC 單晶片處理器 (System-on-a-chip, 開發上可能需一些時間. 初期 canon dslr DIGIC 處理器主要是處理靜態影像, 動態影音只能達到支援 H.264 baseline profile 規格.
我寫這麼多沒重點不是好事以DV來說


SONY HDR-CX350 32GB 內建記憶體:
FX(24Mbps-1920 x 1080i):3 小時


CANON VIXIA HF M300 以 32GB SD 記憶卡為例
MXP (24Mbps) 2 小時 55 分鐘 - 以1920 x 1080 Full HD錄影


HF M300 因為 已經用AVCHD了和sony只相差5分鐘

canon的產品中我注意到的就只有這台是用AVCHD

至於沒用AVCHD的機種看我們


想不想買


用的爽不爽


我不想因為買到超大碼率的機種


而來使電腦龜速爬行


版主感謝你啊


要是我買了C家 HF M300 以外 的產品


我壽命真會少用了2-4倍


要不然還得花上

2-4倍的SD卡

2-4倍的電池

2-4倍的口袋背包

2-4倍的充電電費

2-4倍的充電時間

2-4倍的4核機

2-4倍的USB3.0

2-4倍的快取記憶體

1倍的電腦主機置放空間,以台北市半坪20萬計算

2-4倍的電腦使用率

2-4倍的溫室氣體產出

2-4倍的三餐

2-4倍的點心

2-4倍的500CC飲料

2-4倍的油錢及車輛耗損

2-4倍的冷氣空調

2-4倍的電腦椅

2-4倍的怨唸

2-4倍的和家人相處時間

若選擇花錢買設備,最後又得花

2-4倍的工作量增加(賺錢來彌補沒AVCHD的不足)

真事惡性循環啊

實在是費能增碳的經典方法

最後的代價還是人生白忙一場只因增加了一台CANON S95隨身機

既然是隨身機那輕薄短小的概念應該都具備

買了隨身機還帶一大堆電池也真是夠折磨人的!

我家裡就有人買60D後被罵的很慘


版主善念 今生難忘


請大家不要告訴大家


Even Canon AVC file is nothing compare to Apple PreRes. And I always convert to PreRes. So no problems there for me.
EOS 40D+BG-EN3/350D/17-40 f4L/70-200 f4L IS/50 f1.8/18-55 f5.6/MacBook&ThinkPad

大家不要把AVCHD和H.264混為一談, AVCHD指的是動態影像用H.264壓縮, 音訊用Dolby AC3壓縮, 檔案及資料夾
格式(大家有用檔案總管看過DVD或以前VCD的光碟吧, 除了真正的影音檔以外是不是還有很多其他的檔案和資料夾?)有特別規定的一種組合. 因為這是Sony跟Panasonic合作制定出來的, 所以其他家要相容他有權利金的問題,

實際上, 除了影像用H.264壓縮是必要的, 其他像機製造商都將音訊壓縮改用AAC來處理, 也不去拘泥特定的檔案格式和資料夾結構, 像Sanyo, Nikon等等... 消費者要的是H.264的檔案小和影像效果佳, 檔案格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另外有人提到或許其他廠家標榜H.264動態影音壓縮的是另外使用了一顆專屬的影像壓縮引擎, 這就是重點了, 當大家都期待H.264提供的是影片檔案小但畫質佳, 所以裡面都至少有B-frames核心, 當製造商意識到他本身的影像處理引擎負荷不了H.264的要求, 但是他還是想在他的相機上增加這個吸引消費者的功能時, 他會去增加他的製造成本, 多加一顆H.264壓縮晶片來達到目標. 但是Canon呢? DiGIC 4不堪使用, 又想像大家一樣標榜有H.264, 可是卻不增加晶片, 造成他的H.264檔案壓縮效率極差, Canon的相機有因為省了一顆H.264壓縮引擎賣得比較便宜嗎? 這是在利用消費者和製造商的資訊不對稱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