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0不是用新的晶片可以降低30%的雜訊嗎?這麼這兩張照片還差這麼多

likedog wrote:
下面這張是 Fuji...(恕刪)


比較的方式怪怪的,為何不用同樣的光圈值呢?
不過還時能引約了解你想表達的意思
只能說,小片幅大概就是這樣了吧,不意外

除非它有RX100那樣的特異功能

個人認為,選購這種小DC
就別太執著於放大檢視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比較的方式怪怪的,為...(恕刪)


同意+1

要畫質好買片幅大一點比較實際
X20看起來是抹的少一點
XF1的油畫感相對蠻嚴重的

不過,整體來看就像樓上夢兄說的一樣
小片幅DC極限就差不多在那了,很難有什麼大突破
比較有效的手段還是從加大片幅著手才有明顯差異
反過來說,應該把焦點放在~

小片幅所帶來的體機優勢
小體積的鏡頭,兼具微距~望遠變得可能
足夠的景深,所帶來的深景深優勢

好比APS-C片幅的X100
要顧及微距攝影的質素,就是個難題了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比較的方式怪怪的,為...(恕刪)


這照片不是我拍的,我當初也有想到光圈值的問題,可是兩者光圈相差的程度應該不至於造成這樣的差別。

不過你懂我的意思

另外我知道片福比較重要,只是想說新的晶片應該多少會有改善,可是怎麼感覺不但沒改善,反而還有點退步的感覺。如果這樣,不如舊選體積比較小的XF1了,偏偏XF1望遠端的光圈掉很多,真是猶豫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好比APS-C片幅的X100
要顧及微距攝影的質素,就是個難題了


最近看到 CoolPix A 的 Sample, 似乎解決了這個難題, 近拍不縮光圈也很銳利,
而且還能沈筒收納, 似乎用了更少的鏡片組? 很想看這兩個鏡頭P.K.
--

likedog wrote:
下面這張是 Fuji...(恕刪)

小相機的感光元件測試還沒看過ISO超過400的,有這樣的成積不意外.印象裡Canon的G1X例外,不過它的感光元件蠻大的.
看一下光圈值吧!
iso 400 F8.0
iso 200 F5.6
都不是最佳表現光圈(F2.8-4)之間
F8.0又劣化的比F5.6嚴重-銳利度一下降-雜訊感會非常明顯
找看看F4.0的iso比較測試吧-我覺得iso800-1600表現,真的可以跟早期的m43的iso表現一起討論了!
先不管那30%,就是算x10的iso400也不會這麼差
很懷疑是設定有問題

---------------分隔線--------------------

你要留意喔,x20所說的是比x10好30%,不是降低了30%的雜訊

而且,比較值是iso3200(還是1600);再者,這個優化功能是數位模擬而已

所以在低iso的純淨度上其實沒有多少改善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