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706 wrote:
Fujifilm 原本就是相機界數一數二的常勝軍~

因為策略問題到中國設廠製造MADE IN CHINA~

嚇跑死忠的攝友~白白的把龍頭讓給不是光學鏡頭起家的~國際牌~SONY~

RIOCH~Olympus~Fujifilm~都是枉送這十多年DC市場優勢了~

現在有覺醒總比不知不覺來的好吧~

好的東西一定要買原產地~誰要買其他代工的國家呢?尤其是黑心大國呢?

別砲我~因為你們全部都被黑心大國飛彈鎖定的對象了~

MADE IN 原產地才是原汁原味的~

(望向會噴反光鏡以及老是有移焦問題的 Canon)

閣下有自刪文章的壞習慣,最近發的十篇主題文就有四篇自刪,所以先幫你備份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PhotoRGB wrote:
完了完了…小朋友保不...(恕刪)


4倍望遠端有F2.8,這會發生什麼事?
.block wrote:
4倍望遠端有F2.8...(恕刪)


低ISO的情況下快門不會太低

不過XZ1望遠端F2.5
樓上的產地情節論有瑕疵
當今相機產業最火紅的前三大品牌
很多也是在日本以外的國家生產的
好比SONY就很愛找印尼之類的國家
但是它有因此變便宜、變的沒人愛嗎?

MIJ是很響亮沒錯!但曾幾何時
MIJ也變成市場上的疑慮了(核災)
再來就是,MIJ充其量只能說是日本組裝
是不是100%日本在地組裝還不敢說
日本組裝是否就等於品質的保證
那倒也不盡然,01上還是偶爾可見MIJ的災情
好比日系進口車、或是日本製相機、鏡頭等等

講的誇張一點
在外地半組裝再回日本鎖上最後幾顆螺絲也能貼MIJ啊
這在成衣市場上已經不是秘密了,原產地大多僅供參考

尤其零組件能完全100% MIJ的我看市場上是幾乎沒有吧
想當年PS2、PSP主機上秀出了MIJ也是很興奮
結果機殼一拆開,韓國晶片、台灣晶片.......

總之只要品管的好、不偷料
黑心的中國都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這在好多年前的音響界我就已經見證了許多產品了
一堆標榜歐洲製的音響器材,結果主要的生產地都是在中國

因為只要是涉及到金屬加工、多層烤漆這種高勞力、高污染的產業
只能往勞力低廉、汙染管制鬆散的國家去生產
看那些中國生產出來的精美高級機殼、鋼琴烤漆音箱
然後再送回母廠去組裝,再掛上歐洲生產....

而中國代工廠做出口碑後
換上自己的LOGO,稍微修改一下機身外觀
賣到市面上,還是很受好評的

我就拆過一些中國生產的高級音響器材
裡頭的用料、做工,皆毫不馬虎
這也證明了只要你拿的出錢來
中國一樣可以生出精品般的產品出來
我想蘋果的產品就是最佳寫照了吧

反倒是標榜著純歐洲生產的音響器材
有些拆開之後的組裝品質是會令人搖頭的
尤其是浪漫的義大利國家出品的產品....
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國人推崇的歐洲品牌音響
只要掛上歐洲品牌,賣貴還是有人買單
但事實上呢?CP值可是相當低的......
相比歐洲粗躁的手工產品,台灣小廠做的可能還不一定會輸
但是台灣老師傅做的被當作是不值錢的“土砲機”
歐洲的小廠到了台灣卻當成精品賣...
價格硬生生翻了好幾翻,值不值得?見仁見智
義大利不少當地做的產品(衣服那些等)清一色都是祖國人士在裁縫組裝的
另類的MIC?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樓上的產地情節論有瑕...(恕刪)


動輒一台至少6位數...多則7位數的高級音響

整各系統組起來幾十上百萬來的

產地情結也越來越少了

或許與屢屢被踢爆高級品牌,諸如美製 M 牌,瑞士製 G 牌,內部元件是拿MIC的來改有關吧

讓人無法再把高級精密工業形象和產地連結在一起

這也是音響人的心聲阿
Canon的MIJ
Nikon的MIT(泰)
Olympus的MIC

論組裝品質, 後二者的評價顯然較受好評
(其實連Leica數位機的MIG品質, 都頗多人詬病的)

數位時代還在用是否MIJ當成品質高低的依據
只能說脫離現實太遙遠了...

zakkwang wrote:
Canon的MIJN...(恕刪)


樓上板大真是說到心聲啊
再說富士目前相機品管也都沒聽過什麼大意外
感覺品管應該是很注重

不曉得這台X10哪時候台灣才會上
比照X100的操作的外型介面
小朋友要先準備好了
實機好像比較像玩具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39&t=2332606&last=30441770
dodo111888 wrote:
實機好像比較像玩具

你還是先去學學怎麼計算GN值和光圈之間的關係再來批評吧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