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11072002 wrote:
錄影有時間限制主要是SD卡的格式問題:FAT32一個檔案最大只能4G。除非有支援NTFS的記憶卡且相機也支援NTFS格式才能突破這個限制。
4G在這台相機的1080P預設格式是29分鐘,1080一般模式可以錄40分鐘(相當於目前類比訊號電視攝影機BETACAM電視台作業標準的長度)。
720P可以錄1小時(相當於類比訊號電視台最高畫質D1的品質)。
VGA 480P可以錄170分鐘(快3小時,相當於DVD品質)。
看你錄影的後製與最終輸出的目的。
一般很少一個鏡頭到底,都沒換鏡頭的。以電視節目來說一個鏡頭29分鐘沒人要看,除非是當監視器使用。
原來有這種限制,受教了
但是panasonic的多款相機好像都可以錄到卡滿
還有DV應該也沒有時間限制吧(不然誰要買...)
所以它們都是NTFS格式嗎?
主要是要錄演唱會!所以不希望錄到一半斷掉,這樣即使立刻再按下錄影鍵一樣無法完美銜接
自己錄當然也不可能切換鏡頭吧?
我也很好奇演唱會實錄裡面切換鏡頭是怎麼做到的,歌手的嘴型都完美對上?
是好幾個鏡頭同時錄再剪接的嗎?
MASKOPLY wrote:
原來有這種限制,受教...(恕刪)
過去表演都是一鏡到底的,電影電視發明後才有蒙太奇式的切鏡頭。
至於你要記錄的表演,都有著作權問題,如果你有現場錄影的權益,當然就可以考慮錄影長度。
電視節目製作可以查GOOGLE 電視製作
可以找到不少實務製作的說明。
如果你有導演興趣,也可以想想影片的規格與怎麼利用這些規格達到自己的創作目的。
如果你只是錄影回家自己看,怎麼克服自己硬體的限制或者利用既有規格去達成目的,這需要抉擇的。
現在可以露高畫質的DC很便宜,可以多買幾台就可以仿效電視節目製作的多機作業。如果你可以嫻熟這些機器操作,一個人的最大能耐是可以九機作業(頭頂五機、雙手、雙腳)然後再買個阿發波意念遙控器控制各台機器的運鏡,當個終極記者,一人就是整個攝影棚錄影作業的縮影囉。(真的可以這樣做,雖然有點開玩笑地,我只有雙手雙DC機作業在新聞現場玩)
PS如果你想知道那些對嘴的畫面怎麼來的可以找每個演唱會的主控台*一般都在觀眾席制高點觀看整個演唱會全場的動靜)或者找個新聞現場找到SNG車有衛星傳送到電視台的控制台跟工作人員聊聊或觀看它們的操作。
這批電池標示3.6V、1500mAh,Y拍看到電池照片評價不錯的副場賣家最便宜的標示105元,最貴的200元,十顆電池用過一輪,表現都不錯,比原廠的續航力長許多。
採用充電的是號稱台灣製造專利的斷電充電器,Y拍上每顆180元-300元都有人賣。180元以下是否有斷電功能,請自行判斷。
這顆斷電充電器充飽電池後紅燈轉綠燈,剛充飽時電池不熱。忘記拿起來,放在座充上的電池跟室內常溫一樣。相機出現電力耗盡拿出電池放到座充上約4小時紅燈轉綠燈。一般放五小時左右再拿起來。
這些電池,從賣家拿到盒裝全新電池放到斷電座充還是按照鋰電池第一次使用習慣充飽八小時後再拿起來。相機使用放電完整後第二次充電一樣充飽八小時,之後放電充電就按照正常規律約4-5小時充電時間。這顆電池使用多久,因第一次使用,不得而知。
過去使用副廠電池的經驗大都一年左右(幾乎天天充電),跟原廠電池一樣。這顆電池有待時間驗證囉~
註:寒流來時或高山(1800公尺以上)拍照,低溫環境對鋰電池充電是個大殺手。不管原廠或副廠電池在低溫環境下電池效能要打七折左右。(此處所謂高山指台灣人習慣稱高山3000公尺以上,中國的高山習慣是六千公尺以上,給簡體中文環境使用者特別說明)
chin11072002 wrote:
P510沒有適合的套...(恕刪)
自製套筒(轉接環)會設定72mm,主要是上一世紀有買一些日本製的濾鏡都是72mm,口徑比P510的鏡頭大,現成利用。如果你沒有這些包袱,可以考慮77mm或82mm,找碗型的飲料罐改裝,比較沒有黑框。但相對的要購買的鏡片的價錢都不便宜(濾鏡一班都定位在67mm以上的價錢比小口徑的貴很多,最便宜的是52-58mm)。
套筒上的銜接環,台灣這邊只有台中有賣雙陽環給單眼鏡頭反接用。自製P510套筒只需要一邊公接環,要價不便宜150元(Y拍上獨家生意),。不燃也可以找便宜的UV鏡拆掉鏡片利用接環框套進套筒中固定。
我有兩片+10的近拍鏡,拆掉一片分成套環與裸鏡片,套環裝在套筒上固定當銜接環銜接其他鏡片。等有需要高被拍攝時,再裝回去當底部鏡片橋接其他鏡頭構成自組鏡頭。這種組合的好處可以隨意組合。但需要有光學知識當底。有興趣的人可以自組鏡頭來玩。這邊有篇不錯的介紹文章(不是在下寫的)
http://www.bigeye.url.tw/big5/d_lensstru.htm
添購濾鏡因是加掛的套筒,保護鏡片用不到的。但可以偏光鏡替代。目前有人在促銷。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鏡片,如近拍鏡CLOSEUP +2,日常生活近距離拉長鏡頭放大拍照用,近拍很方便。72mm最便宜的240-500元都有賣。其他濾鏡,因為P510內建不少綠鏡特效,過去傳統相機要現場加工色片,在數位相機幾乎用不到。
考慮到行動便捷與不妨礙到拍攝時的動作(野外生態特別重要,如斷崖段拍照常常單手作業,許多道具都要單手操作下開啟與使用與收納等),不換鏡頭且能可進可遠、源源不斷的電源供應等幾乎是生態紀錄上的必要設定。因此開始在保護P510機身上找保護套。
硬殼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擠壓誤觸按鈕造成機器損壞。保護機身的P500硬殼皮套與P510機身不合打消這個念頭。實戰之後發現拿取相機的機會蠻高的,裸機裝在日常用的包包內開始試驗,用包電腦的塑膠泡泡包裹機身(怕放在包包內誤觸開關讓鏡頭伸縮卡死鏡頭)。發覺在包包內放置恰當尺寸的紙盒內裱裝泡泡塑膠兼顧常常拿相機與保護相機的功能(相機開關有防呆按觸設計,硬擠壓會開機,泡泡塑膠不會造成硬擠壓)。
因相機包的設計不符合我的需求。找了正在流行的雙口袋多內層包包。放置機身與瓦楞紙的固定盒、自製的鏡頭套筒、濾鏡鏡片組、工具(美工刀、螺絲起子組、透氣膠布)與保護相機的擦拭布、連接電視的HDMI、落地三角腳架、單桿腳架與桌上腳架、11顆電池、紙張(白紙或白步可以對白平衡用)、筆與地圖、夾鏈袋與乾燥劑(雨中拍照的外套、野外難免有意外緊急泡水時搶救相機相關配備防水用)。秤了一下約2.5公斤。這是山區活動當日往返的衝鋒帶。隔夜加上充電器約2.7公斤。市區的去掉腳架(落地與單桿)約1.7公斤。
包包不大,與巴掌大的防水透氣防風外衣,下大雨或風吹砂地區活動,包包可以躲在外衣內保護與撐開外套變成雨衣或密林區、草叢區的露珠等隔絕層。
山區活動如果你討厭水珠,包包外出時,可以噴一點撥水劑讓水黏不上。休閒用品店都有賣,一罐噴劑250元左右,防水透氣潑水劑約300-500元左右,約可用兩年。
這種包包因正在流行,各種價錢、等級的都有。從夜市的一百元、包包店的3-8百元到精品店的2000-5000元都有。差別在布料材質耐張力與原創品牌、拉鍊等、背帶舒不舒服等。野外與市區、上班等都相宜的包包裝搭P510可以隨身相伴的。
陽光太強時,可以重疊使用。平時當作濾鏡放在濾鏡盒內當行頭,套進銜接還怕掉下來可以套上同口徑轉接環固定
厚紙板剪成圓圈70mm挖洞約30mm

放在濾鏡盒以泡紙夾層保護存放

裝進自製套筒情形,濾片可以更換也可以重疊使用(白金光碟片+磁碟片重疊使用可以對焦,雙白金片無法對焦)

放進套筒內實況拍攝
上午六點多

白金片自動模式42X+2數位

磁碟片自動模式42X+2數位

2012/05/27補自製巴德模濾鏡
完工的自製巴德模濾鏡與套上自製套筒的情形。旁邊多餘的巴德模已經有用途。都沒浪費。

店外射日馬上見效。42x 白帥帥的

42X+2數位 可見太陽黑子 P510鏡頭拉到最長所需對視幅只需2公分。

因為ASUS的EPC沒電,這部EPC裝了三年前的兩片16G 創見C2卡(當年買1片1000元,跟現在的300元相比...
),心想反正加減用,就拔出來給P510當底片用。經過一星期使用,發現錄影、最高畫質拍攝的讀寫都很順暢,拍攝破10G以後依樣順暢,讓人訝異。P510 手冊寫要等級一定以上比如說C6或C10等,在這片創見16G C2上似乎不適用。
其實記憶卡還是少容量當底片的好。一則分擔風險,二則價錢便宜,三則可以當作規格品,四則環境不同記憶卡讀寫漏失造成照片色階怪怪的,比如說8G剛好可以錄一小時影片,拍1500張相片。
製片單位一般也都採用規格化當作錄製的母片,跟一般使用者的量大求方便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