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最近在狂推新機種,一波接著一波,從上次 DaPang 寫了 μ-820 之後,μ-1200 緊接著在不到幾周的時間再次的推出,這次的新款機種,發表的太密集,讓大家眼花瞭亂的,看上去一堆新機,但各有巧妙不同,μ-1200 與 μ-820 的外觀幾乎一模一樣,最大的差異在於 μ-1200 是一千兩百萬像素。

Olumpus μ 系列,從很久以前的傳統底片機就已經是生活防水性的機種,朋友手中的 μ-II ,其定焦 35mm 光圈 F2.8 的鏡頭,加上超低價的價位,連我自己都很想要去買一台來玩玩,到了數位相機的年代,μ 系列還是維持著一貫的生活防水的傳統,即使是最新的 μ-1200 也是屬於生活防水,只是 μ 系列的數位相機,怎麼沒有像 Ricoh GR 系列,出一台μ-II 的後繼機種呢?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的配件,很有誠意的附了一條皮質的手帶,以及一個皮套,光是這兩樣配件,想必單獨購買的話,應該也要不少$$。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的外殼,雖然不是金屬材質,但是亮面的烤漆質感,讓 μ-1200 有著一股高貴的氣息。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但是在亮面烤漆質感的背後,就是如易印上指紋,如果要讓 μ-1200 隨時隋地都維持的漂漂亮亮,準備一塊擦拭布在身上吧。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鏡頭是三倍光學變焦,與 μ-820 相同,焦距換算成 135 相機是 35 ~ 105mm ,還是缺乏廣角端。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從幾頂看 μ-1200 ,中央一條曲線劃過,將 μ-1200 一分為二,這條曲線成就了 μ-1200 曲線美,前後外殼色彩的對比,更是可以看的出來。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銀黑色的對比,在 μ-1200 上最容易看的出曲線美。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由不同角度來看 μ-1200 的機頂,這曲線美的不像話。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從機頂的另一側來看 μ-1200 。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底部除了電池蓋以外,腳架座設計在旁邊,這一樣會有點問題,就是上腳架時,鎖相機鎖緊時,會被雲台上的軟墊受力不平均,有點歪斜的狀況,如果軟墊的材質密度較高的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OLYMPUS 的金屬烙印,大大的 μ 字在底下,彰顯 μ 系列家族的特徵。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機身右側是綁手帶的位置,USB 及 AV OUT 的連接埠也在機身右側。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USB 及 AV OUT 的連接埠使用相同的孔,包裝內分別有附上專屬的線材,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個連接埠的蓋子有做了防水處理。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的 LCD 是 2.7吋 TFT ,這個尺寸的 LCD ,塞在 μ-1200 上是恰恰好。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機背的按鍵操作區, Olympus 的相機這部份都差不多相同。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作為生活性防水的相機,在電池室部份也要做防水處理。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電池跟 μ-820 、 SW-770 、 SW-790 等機種相同。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當然記憶卡部份也是用 XD 卡啦。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的連接線材,都是用同一個連接埠,也因此 USB 線不是標準的 MINI USB 線材。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的包裝盒內,很有誠意的附了一條質感很棒的手帶,以及一個相機包,外表都是覆皮,不管是保護性及質感都屬上品,但材質是否唯真皮我就不曉得了,除非可以用打火機燒看看,真皮和假皮燒過的殘頦不一樣 ........ 。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1200 一般拍攝模式下,有三種畫面選擇。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個人是比較喜歡看格線的部份。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按下機背按鍵區的 FUNC ,一些常用的曝光設定值可以在這調整。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曝光補償可以直接預覽畫面。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MENU 內,Olympus 的相機都是如此設計,不過要退出 MENU ,有點麻煩,一般相機退出 MENU ,按一下快門鍵就可以了,Olympus 的相機要退出 MENU ,要再按一次 MENU ,而且 MENU 按到第二層,就要再按兩次 MENU 退出,這一點對我來說有點麻煩。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Olympus 最進推出的 μ 系列,都有接圖的功能,分成三種模式。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這是第一種模式,在相機中合成。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當然你也可以在電腦中合成。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不過最特別的是在相機中合成的第二種模式。
這種模式啟動後,拍下第一張。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然後你就可以將相機向左或向右水平轉動。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向右轉的話,右邊會有個框框在 LCD 當中,同時在 LCD 左方有個白點,當白點與方框合一的時候,相機會自動按下第二張的快門,然後再重覆一次同樣的動作,一張三連拍的寬景圖就在相機中自動合成。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這種寬景圖的功能,可以做到這樣,是蠻新奇而且好用的,但是要用這項功能,最好還是配合現場環境及要使用腳架,這一張是我在總部 8樓往對面拍的,很明顯的可以看的出兩條接線。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不過當我換個環境,使用腳架後,合成起來的照片,幾乎看不出來有接縫,在這裡的照片比較小張,大家可以下載原圖回去看看。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幾天的戶外實拍,μ-1200 的表現算是不錯,色彩上的還原度很真實,比較沒有那麼豔麗,生活性防水部份,恰巧那幾天都沒下雨,所以沒有測試到,除非我又故意拿去沖水。

實拍範例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各級 ISO 測試照的部份,ISO 6400 看看就好,沒事別把 μ-1200 調到 ISO 6400 ,以 μ-1200 的表現來看,ISO 400 以下是可用 ISO 值,ISO 800 雖然雜訊不是很多,不過畫面有點奶油狀了,再高一點的 ISO 值就不建議使用。

戶外夜景篇


ISO 64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1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2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4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8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16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32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64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室內靜物篇

ISO 64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1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2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4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8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16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32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ISO 6400
μ 系列的延續與傳承 - Olympus μ-1200
檢視照片的EXIF資訊
原圖下載

整體來說,μ-1200 這一台數位相機,承襲了 μ 系列的傳統,有著生活性防水的性能,不過 μ 系列如果能出一台如 μ-II 底片機的數位版,採用定焦大光圈的鏡頭,價位也如同 μ-II 一樣走平價風格,記憶卡改用通用規格的 SD ,我想對這種相機有興趣者,應不在少數,看著 GRD 及 GRD II 的例子,相信 Olympus 應該也能作的到。
最近看到一籮筐各家各機型的評測出來,
但好像實拍圖片偏向同樣那幾張,
我自己感覺不太到各家的特色在哪邊,
不知道是小弟眼睛拙還是不太會比較,
每次看到同一碗滷肉飯都有點分不太出來是哪台拍的,囧。

另外好像對這台很感興趣的地方,
像是微笑快門、Face&Back這兩個O家最近心放入的功能,
好像沒有講到,
或許總部的人應該比較害羞沒得測微笑快門,
但之前蠻多人測人臉辨識會用不是真實人臉做測試,
不曉得放入個用微笑的模型或臉部照片,
會不會同樣有效果呢?
感覺看完有點對這台是屬於完全陌生,
除了又看到熟悉的滷肉飯跟馬克杯。
當我決定擁抱自己,世界就開始擁抱我。
哎喲 相機測試看久了,就知道胖胖大大水準很一致!能化腐朽為神奇!

而且那滷肉飯拍的很好阿~我想胖胖大大一定很盡責吧,每個場景一定都是帶好幾台相機去,還得草草拍完才能夠吃飯,很辛苦的捏!

而且,胖胖大一定會說,因為總部的員工都很害羞,不方便上鏡頭拉,每次都這樣說,我們要體諒他麻,不要為難人家做超越能力的事情。

milktea4u wrote:
最近看到一籮筐各家各...(恕刪)


謝謝你的意見,最近要測的相機真的太多了,短時間內要測多台相機,難免會一次帶好幾台出門拍照,因此有一些相機的實拍照片會是相同的場景。

至於這台的功能,廠商事先有跟我說,針對寬景照片部份要做測試,其他部份則是時間因素,還有素材的選擇。

人像有肖像權的問題,如果是針對照片中的人臉去拍,這也是翻拍其他人的作品,一樣會有著作權上的問題,不過經由你的意見,這一點往後我會想辦法克服的,讓測試報告能夠針對相機的主要特點,做為寫作方向。
走過風雨路 嘉義到阿里山 鐵道一氣通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
大大拍得好棒!!!

但是要歐林怕死棄XD卡就SD卡恐怕很難吧~~
胖胖老大
冒昧的請教一個我一直以來就很想問的問題
也許在您看來
我的問題實在是很蠢

請問您一些測試報告裡
MENU選單的圖片
是用相機一張一張的拍
還是有什麼軟體可以這樣做

如果是用相機拍的
那您是用哪種品牌 現場環境以及值如何設定
因為我感覺有些測試報告MENU畫面和實際機子的畫面差不多
但我就是給他搞不出來

另外就是一些手機測試報告的MENU畫面也是如同相機的做法嗎?

螞蟻殺手 敬上
▏▎▍▌▋▊▉ 我們都是好人,但卻都不是很好的人 ▉▊▋▌▍▎▏
哇,大大拍的真棒,這真的是 olympus 消費機拍出來的嗎?

色彩好漂亮。這台有點測光嗎??
螞蟻殺手 wrote:
胖胖老大冒昧的請教一...(恕刪)


土法鍊鋼,一張張拍囉。
拍好後再用軟體裁切,縮圖後就是這樣子了。
走過風雨路 嘉義到阿里山 鐵道一氣通 http://blog.xuite.net/sujaushi
胖胖 wrote:
Olympus 最近...(恕刪)

胖大大您好(不知道這樣稱呼會不會不禮貌)
請問這台的夜拍好嗎?
想入手一台防水+可夜拍的相機
爬了好久的文章
O家的DC,除了以前幾款經典機外,近來一直沒有較大尺寸感光元件的相機發表,即使是最近的新機子,依然是1/2.33"或1/2.5"

μ-1200的出現,著實讓我感到振奮,O家終於出了可以跟其他家相比的相機(CCD尺寸啦)
而μ-1200似乎也恰好代表此系統的終結,爾後的μ系列,已不再延續他的編號了
一直在注意這支相機,因為它的大感光元件,期望它的影像表現能在O版持續被討論,但好像除了胖胖大的介紹以外,就沒有再看到詳細的論述了
O家的DC在O版好像一直都是不被重視的一群呢!!我們在C-7XX的那棟樓蓋的也是2266的,到現在連樓主好像也心灰意冷了......

今年,迷上走郊山的我,幾乎每週去爬山,除了背包與登山杖,最麻煩的就是相機了,為了將回憶記錄起來,我一定會帶相機,目前手邊有的DC是C-755UZ,好用但不方便,掛在脖子上晃來晃去的,雖然有時帶的是P&S底片機,但底片的耗費與不便讓我一直想換機,看到μ-1200這支相機的出現,心想......應該是它了!!

其實最想要的是E-P1啦,但看到它的體積,想想還是算了,爬山嘛,輕便為主!!
趁著有人出脫展示機,進了一支銀色的μ-1200,試起來的感覺還不錯,試拍的結果發現,雖然沒有A,S,M等功能,但P與Auto也堪用了,做為P&S相機剛剛好,最重要的,我發現它的白平衡聰明很多呢!!

先Po二張測試照,用16:9的規格拍的,比較奇怪的是,O家推4/3規格推的滿用力的,它的畫質選項裡沒有跟135底片一樣的3:2,但有16:9,卻又只有1920*1020約200萬畫素左右,這.......會不會也是O家DC不討喜的原因啊?!

1.這是我的馬克杯^^


2.這是我辦公桌上的書


均僅縮圖加字而已喔!

第一次用到這麼多場景模式的相機,等我搞清楚了,再來玩個各功能測試照好了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