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 C-750 的成像質素 和現在DC的差距? (已更新圖片)


larrytai wrote:
有空吵架的話, 為何不討論主題呢?


是啊,每人對相機的評價本來就不同,何苦氣沖沖的呢

不過,話說回來,小砲DC,為了加強焦長,感光元件都大不了
剛搜尋了一下,全都是1/2.33"或1/2.5"的尺寸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LensHuey wrote:
不過,話說回來,小砲DC,為了加強焦長,感光元件都大不了
剛搜尋了一下,全都是1/2.33"或1/2.5"的尺寸


重點+1

c750並不是非高階DC所以才用比較小的ccd,
而是10x變焦的需要...

另外,dpreview把他列為compact SLR-like...
這算啥?高階?中階?

ecoli wrote:
c750並不是非高階DC所以才用比較小的ccd,
而是10x變焦的需要...


個人意見:
的確較小的CCD有利於高倍變焦鏡頭的設計(in terms of 體積, 成本)
但這和C750是否為高階機的定義應無關

像PANASONIC FZ30/FZ50, 用的是1/1.8"的CCD
而NIKON C8800則用上了2/3"的CCD

而同時PANASONIC也有較平價的FZ5/FZ7等機種
用的是1/2.5"的CCD

現在的FUJIFILM S100FS用的CCD, 也有1/1.6"
而S1000FD則是1/2.3", 明顯在價格/產品定位有所不同


ecoli wrote:
另外,dpreview把他列為compact SLR-like...
這算啥?高階?中階?


SLR-LIKE的定義
SLR-like digital cameras have many of the same features, but cost a lot less.

不到六千元S1000FD的FORMAT也是SLR-LIKE
定價破兩萬的S100FS也是SLR-LIKE
s840103 wrote:
的確較小的CCD有利於高倍變焦鏡頭的設計(in terms of 體積, 成本)
但這和C750是否為高階機的定義應無關


同意,
所以CCD的大小,跟是否為高階機並無關聯。
而且因為成本下降,現在DC的CCD通常也較大...

s840103 wrote:
不到六千元S1000FD的FORMAT也是SLR-LIKE
定價破兩萬的S100FS也是SLR-LIKE


同樣的,價錢也非絕對的相關。
現在會花兩萬塊去買一台dc的人,應該也不多了吧...

小弟認為,是不是prosumer應該是以操作模式跟擴充性來區分。
操作模式至少要能有A/S/M,不能用auto或P之類的一路混到底...
另外就是可以外接鏡頭及閃燈...
畢竟這些東西,不是一般人會用得到的,所以才會有prosumer的分級出現...

====================
以上是題外話...

C750我覺得畫質以當年來說是不錯,至少ED的加持之下,色散已減少許多。


ecoli wrote:
同意,所以CCD的大...(恕刪)



那我再問一次好了...現今的大砲機有那台在成像質數上明顯超過C-750的? (以4R及電腦看的話)
不好意思, 我的解釋有些出入:

ecoli wrote:
所以CCD的大小,跟是否為高階機並無關聯。
而且因為成本下降,現在DC的CCD通常也較大...


其實我的意思是:
目前各家廠商仍然是以CCD大小做為產品定位的依據
同焦段的DC中
大CCD的DC, 定價仍會比較小尺吋CCD的DC要高上一截

而2/3" CCD的DC, 幾乎在市場上都已經絕跡了
像OLYMPUS, 近幾年幾乎沒有任何一款1/1.8"的消費機種問世

消費DC CCD尺吋主流, 仍圍繞在1/2.5"或1/2.33"左右
成本的下降主要還是反應在售價上

ecoli wrote:
小弟認為,是不是prosumer應該是以操作模式跟擴充性來區分。
操作模式至少要能有A/S/M,不能用auto或P之類的一路混到底...
另外就是可以外接鏡頭及閃燈...
畢竟這些東西,不是一般人會用得到的,所以才會有prosumer的分級出現...


我覺得上述文中prosumer這個字, 若以SLR-LIKE來詮釋會比較恰當

prosumer這個字眼的出現,
和當初SONY發表2/3 800萬CCD的時間點幾乎是同期的
約莫在2004年左右

prosumer這個字對我的含義, 是足以比美DSLR的DC
要有普通DC難以向背的特徵及高規格
是比SLR-LIKE的含義要再高上一級的
當時的prosumer機型的價格, 可不會比入門的DSLR便宜

而各家使用800萬畫素 2/3"CCD的prosumer機種幾乎把拿手絕活都搬出來了

Canon Pro1 特色: 28-200MM L鏡
Olympus C8080wz 特色: ED鏡片X3, 非球面鏡X2
Nikon 8700/8800 特色: ED鏡片X2, VR防手振(8800)
Konica Minolta A2 特色: 28-200MM, 全APO鏡片, CCD防手振
Sony F828 特色: 28-200MM/2.0-2.8, T*鍍膜

以上機種發行時間, 約和C750後續機種C770同期
如果只有一片ED鏡的C770被認為是高階DC, 上面這些應該可被歸類為超高階DC

larrytai wrote:
那我再問一次好了...現今的大砲機有那台在成像質數上明顯超過C-750的? (以4R及電腦看的話)


我覺得還滿多台的, 但有點要注意
C750的鏡頭不過10倍變焦, 故在畫質還可維持一定程度的保留
現在的大砲機有的都來到20倍變焦了, 但由於在體積/成本的妥協上, 畫質/變形控制上反而不如以前的機種.
若以感光元件來講應該都好過C750
但鏡頭的演化可不會依著摩爾定律前進

若畫質和便利性都要兼顧, 那應該找10-12倍變焦的DC較好

PANASONIC -AFTER FZ20
SONY -AFTER H1
CANON -AFTER S2
OLYMPUS -對不起, 我對SP550-570的望遠端成像之散軟實在很失望, 和C750差滿多的, 故不推薦
FUJIFILM -AFTER S1000FD

DPREVIEW滿多例圖的, 您可以好好比較
話說O記這兩天發表了業界最薄的10x輕便相機μ-9000,說不定可以觀望看看(不過光圈真小啊)
我覺得拍出來的照片自己喜歡就好!!

我的C750 UZ 電池蓋子卡筍斷了

電池露出來一點點,,但是我就是愛用他

雖然只有400萬像素

拍出來的照片比我後來買的FE-280還漂亮

還可以裝閃燈,可以隨時換電池!!

只是體積有點大,view有點小!!
akihindo wrote:
話說O記這兩天發表了業界最薄的10x輕便相機μ-9000,說不定可以觀望看看(不過光圈真小啊)


換湯不換藥的機型還需要觀望嗎
還不如去看柯達還來得有意義些
tschang wrote:
我覺得拍出來的照片自己喜歡就好!!

我的C750 UZ 電池蓋子卡筍斷了

電池露出來一點點,,但是我就是愛用他

雖然只有400萬像素

拍出來的照片比我後來買的FE-280還漂亮

還可以裝閃燈,可以隨時換電池!!

只是體積有點大,view有點小!!


我也覺得舊世代機型反而比新機畫質還好
只能說新機的ccd都不改進只會盲目地增加畫素 = =
我想dc的畫素最好不要超過500萬才能有出色表現
若要超過的話也勢必將ccd一併突破才有進步的效果呈現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