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060737 wrote: SP大大這張斜射光拍的甚妙.我有一位朋友前些時候去拍過很多次.此趟內洞 . 森林 / 瀑布之行, 主要是因為親友們因優惠價入住 [文山農場] / 2日。 這摸肛肛好的恰巧陪同, 夜宿文山農場的隔日清晨約 6點半左右, 敝人也跟著親友再次前往。 內洞 . 森林 / 步道。
當然他的家私與我們不同!他的鏡頭光圈可以縮到22以上!!常以慢速快門拍出如白紗瀑布 並且還有時間搖一下高光部分.....(恕刪)
P1070383, 步道行經, 羅好, 水力發電大壩。 早晨的天空,

這埫前往內洞 (心中猜想著), 衝著對 FZ200的 iso值 100 ~ 400之間, 為敝人所能接受"雜訊 / 噪訊"較低範圍。 但為求 iso偏高能感應 / 吸收~ 較多現場 (佛光之光束) 光線量 ~; 故將 iso 刻意調固定值為 iso : 200值。 測光均為"最小區域 / 點測光"。 "光圈先決"模式。 B+W UV鏡全程掛在 FZ200鏡頭。
稍微~ LDS(喇滴賽) ~ 一下下, 佛光 == 耶穌光 == 雲隙光。
雲隙光, 英文稱作 : crepuscular rays。 在英文表示中, crepuscular rays, 光線是自上頭 (天空) 往 下方 (地面 / 水面) 散射而出。
如果光線是由下方朝上方散射而出, 則英文表示, anti-crepuscular rays; 中文拍照俗稱, 霞光; 亦即台語描述, "瑞氣千條" / "金光搶搶滾"...。
敝人認為, 耶穌光, 用英文描述套用在"拍照技巧"層面, 較為傳神。 耶穌光的"光束", 確實是"微光" or "濛濛的光"。 感光元件要感應明顯, 只有藉用"拉長曝光時間"或"拉高 iso感應值"。
參考資料來源, [Google 大神].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