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3] 購買平輸機子請注意錄影格式問題! (5/29更新)

感謝 jack5888兄 與 M142857兄 的解答

可以放心的出手了


78ho wrote:
可以放心的出手了


夜安:
  7兄也要購買ZS3?我…算是昨天了,晚上才到億華購買公司貨回來而已。你可以先看一下我發的那一篇文,有我昨天去購買的一些小小經驗,或許可以幫得上你的忙。
請問一下25fps和30fps真的會有差嗎?

就我所知,電影都是24fps,但我們看電影時好像不會感覺到會lag...

即使是非常刺激的動作片也是如此

這樣是不是代表不用理會TZ7 25fps帶來的差別呢?
The island bathes in the sun's bright rays Distant hills wear a shroud of grey
根據我使用 PAL 格式的結果是沒差, 肉眼感覺不出來.
M142857 wrote:
根據我使用 PAL ...(恕刪)

所以現在標榜120MHz, 甚至240MHz的液晶電視
是不是都在莊孝維?
ouchouchouchch wrote:
請問一下25fps和...(恕刪)

這跟不同系統下調變出來的訊號垂直同步頻率不同有關,不是數字上的加減問題
這不僅關係到影像還有聲音,因為調變訊號中的聲音中頻也不同
用PAL系統壓縮調變出來的訊號,接收的那一端必需能對此訊號做解調變的能力
如果是想用NTSC系統的電視去看,必須要先把PAL轉成NTSC系統的訊號再輸出到電視端
如果是用電腦看,則要用能解讀這系統訊號或檔案的影像介面卡或是軟體程式去解,再傳送到顯示器
http://tw.myblog.yahoo.com/maohsun66/article?mid=10&l=f&fid=11
NTSC,PAL,SECAM是屬於類比訊號的調變系統,將來全面進入數位訊號時代還是有不同的數位傳輸規格
1. 美規 ATSC 8-VSB 用於 6MHz 電視頻道。
2. 歐規 DVB-T COFDM 用於 6/7/8 MHz 電視頻道,目前台灣採用的是歐規 DVB-T 6MHz 。
3. 日規 ISDB-T COFDM 用於 6MHz 電視頻道 ( 屬歐規改良型 ) 。
http://www.dtvc.org.tw/2-1.htm
TaipeiKing wrote:
所以現在標榜120M...(恕刪)

螢幕的垂直掃描頻率代表的是每秒更新螢幕的速度,又可稱為畫面更新率,單位是Hz(赫茲,也就是每秒幾次的意思)
畫面更新率越高,越不容易看見螢幕上有一條一條的波動狀的線(或閃爍),如此一來眼睛比較不會疲倦。越高的解析度通常能使用的掃描頻率就越低,像是用1024x768的解析度時,垂直頻率就可調成70,若適用800x600的解析度時,就可以調到80,所以在挑選的時候越大的解析度配上越高的垂直掃描頻率為越好,比如說:1024x768x80和 1280x768x80比起來,後者為佳。

螢幕的水平掃描頻率代表的是每秒最多可掃描水平線的數目,是以KHz(每秒幾千次)為單位,以ViewSonic G90FB為例,在規格表上顯示,水平掃描頻率為30-97KHz,以2048x1536 的解析度 用60Hz的垂直解析度來看,1536x60為92160,可是還要加一段頻率含括掃描電子束從右下角拉回左上角的時間,通常是在乘上1.04,因此而得到小於標示97KHz的96KHz,代表在2048x1536x60的解析度下,可以顯示。但若把垂直解析度調成70Hz,算出來將得到112KHz,也就超過了所能支援的水平掃描頻率,代表著無法顯示。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90093

標榜120Hz電視來說,120Hz倍頻技術是運用超高速影像核心運算技術,在原本60Hz的影像畫面之間加入了一倍的影像格數,將影像由原本的每秒60格經由運算邏輯增加至每秒120格,有效改善殘影現象,使動態影像更加清晰流暢,如果是240Hz四倍頻,動態影像的表現當然更清晰流暢

其他像投影機也是同樣的道理



本來我想說後製沒打算動多少
可能也很少燒成dvd(其實弄成dvd畫質就是減損)
所以買水貨應該就ok
還有漂亮顏色可以選
不過後來請教同事(算是實務經驗很豐富的剪接師)
關於PAL跟ntsc互轉的問題
他是認為不要沒事找麻煩
通常用軟體轉的
畫質減損不說之外
最怕閃爍跟掉格
目前還是要靠硬體才能完美解決
當然大家用途跟標準不會一樣
將來的軟體也可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不過我決定還是要買公司貨好了
也在思考要不要等下一代的機子
畢竟PANASONIC推出新機滿規律的
還有一個他家的特色是好機器不降價
今年推出的機器你都等一年了還不降價
我的習慣是乾脆就別買了
M142857 wrote:
根據我使用 PAL 格式的結果是沒差, 肉眼感覺不出來.
...(恕刪)

PAL TZ7錄AVCHD-Lite時CCD原生輸出是25fps,補到50fps,美規/台規/日規NTSC ZS3/TZ7是30fps,補到60fps,因為一般家用視聽器材會有傳統NTSC/PAL區域規格的限制,如果您要用25fps(50)的AVCHD Lite檔案去燒NTSC規格的DVD片放到家用DVD播放器上播,轉檔過程中,除了spatial domain(解析度)的轉換,還會多經過一個25fps=>30fps的temporal domain轉換,這缺的5個frame要如何無中生有呢?一般為了播放流暢度問題,不會直接選5張frame(或10個field)去複製,比較好的作法是會從這25張去內插運算重新產生30張。spatial domain only vs. spatial+temporal domain,有些人會覺得轉換越少越好,因為得看用什麼軟體、轉換的演算法是否寫得夠好。

如果是不轉成DVD,選購能夠直接吃ZS3/TZ7 AVCHD Lite檔案結構的消費性視聽器材,那也得看它本身是否可以原生處理25fps(50)的檔案,如果不行,就會拒絕播放。如果播放器能夠通吃並原生處理,還得看連接的顯示器材(電視、投影機...)是否也能接受25fps(50)的訊號,否則還是得經過25fps(50)=>30fps(60)的顯示端temporal domain轉換,如果顯示器不接受25/50的訊號,而播放器又不具備這種轉換功能,還是不能播放。

如果您確認家中的播放器材跟顯示器材,除了在台灣開賣必備的30/60訊源顯示/處理,還額外可以原生處理25/50的訊源/訊號,盡量不經過無謂轉換、或甚至拒絕播放,那水貨TZ7跟公司貨ZS3,就確實只剩某些歐規PAL TZ7會有錄影時間限制的差別了。

如果錄下來的檔案都只會在電腦上播放,則沒有差別。如果都是用相機本身接到電視去播放,就只有一個PAL=>NTSC信號轉換的差別,看不看得出來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視覺系統靈敏度是不同的。。

因為一般大眾大都不會對家中視聽器材是否能NTSC/PAL通吃那麼瞭解,或甚至不知道就算要將水貨PAL TZ7接到一般台灣的電視,還是得將相機選單內輸出格式設成NTSC,一般為了免麻煩,就會建議直接買for 台灣的公司貨,省得囉唆。

ouchouchouchch wrote:
請問一下25fps和30fps真的會有差嗎?

就我所知,電影都是24fps,但我們看電影時好像不會感覺到會lag...
...(恕刪)

電影的24fps在30fps(60 fields)的電視上播放,是經過增加field的方式處理過的,在25fps區域播放時,一般就不會增加field了,電影會以直接增快約4%的速度播放(把原本25秒的電影片段在24秒內播完,25sec*24fps/25fps=24sec),加快4%其實人是不太感覺得到的,現在可能還有其他作法,不過重點是電影在電視台播放時,當然會先處理過讓你不會感到lag,否則誰能接受?
jack5888 wrote:
螢幕的垂直掃描頻率代...(恕刪)

拍寫, 一時筆誤, 我是指Hz, 不是MHz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