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kumo wrote:其實我個人認為,p ...(恕刪) 感謝大大分享,我衝了, 黑色, 繁中平輸+兩年保固 = NT 7800另購 Adata 32G C10 = NT 600希望這是 best deal... 等我開箱吧!
Yakumo wrote:沒有順便衝個兩個副廠...(恕刪) 我是備了10顆副廠電池與兩個副廠座充,準備日夜不休拍照錄影,車輪交叉用電池與充電池使用。副廠電池買的是280元,座充180元,用了兩個星期,滿順手的。副廠電池1150mAh,比原廠電池用更久。用到現在,持續使用ZS20相機6小時以上,機身不熱,ZS20機身散熱效果不錯。
Vincent616 wrote:感謝大大分享,我衝了...(恕刪) 挖,才7800,我先買先用只賺了200元,一星期100元。(沒有殺價,開相機店的不少出社會不久的年輕人,店能生存我們買東西才方便)。ZS20的觸控鰻成熟的,觸控操控介面放大縮小各種比例都是一觸即換,很適合閱讀電子書(PDF文件轉乘JPG電子書)。我用16G的SD卡,除了裝1.2G東南亞地圖外,還放了ZS20中文說明書、雜誌、漫畫與北台灣登山地圖路線全套與山友路線紀錄、台北高雄單車路線圖等,剩下的用來拍照與錄影,只有一次滿卡(上面基隆港打老鷹)。有準備買32G的SD,準備放進台灣日本的蝶蛾與台灣官方出版的所有生態圖鑑(農委會不少免費的昆蟲蜘蛛植物圖鑑)、書法大權即與其他雜誌,預估耗掉10G。剩下20G給拍照錄影用。這種JPG大頭書百科全書花費時間不多,就是轉檔再轉檔,規畫好之後讓檔案管理程式去轉檔,目前的NB或PC速度都很快,一二小時就轉好了。這樣使用的SD記得要常使用磁碟修復功能,免得漏失影響相機拍照或讀寫檔案結構。01影友不少人沒做這動作,常把珍貴記憶的照片給漏失在磁場中。
台北下了一天雨,古蹟日,來去古蹟走走。免費的古蹟今天還有,台博館不少動物標本展出,喜歡拍攝博物照片的影友把握免費入館時間去拍拍,記得關掉閃光燈。zs20全景功能伸縮自如,多方測試步數路線,s型也可以掃全景成功。下圖是台博館s型櫥窗圓形轉圈全景容易被圓幅處卡斷,跟著s圓弧步伐走位卻可以掃描成功。走完古蹟,剩下時間就五四三囉,ZS20入手到現在表現很傑出,也完全接替NIKON P510的任務了。剛入手第一天有去溪曝,一直沒貼上來的主要原因是手持溪曝,石頭有點模糊,但溪水效果很好。一直想再去曝一次,但沒有轉接筒接濾鏡,下大雨無法街拍,就來磨手藝==製作ZS20的轉接筒,接上原先 CANON EOS 5單眼底片機、NIKON P510數位相機的72mm濾鏡。除了拍拍都市叢林、山區叢林外,還要觀測劇烈天氣紀錄用都需要這些濾鏡,ZS20既然要完全接替所有設定的任務,轉接套筒一定要有,且隨時隨地都要能有,壞掉或不見了都要能立刻重製。快速、切割與接上相機、濾鏡與上山下海風雨無阻中材料取得容易等設定前提下,思索兩個星期,構思成熟了,動手做出來了==ZS 20專用的轉接筒。接上72mm的轉接筒、遮光罩的TZ3開始狼嚎~~
做好TZ30套筒後,陰雨多雲無日。今天難得秋高氣爽好天氣,日出後就到台大運動場射日順便測試套筒加上方形濾境的操作性。這個套筒加上三片托座廣角還是無黑邊。第三段的伸縮只有1.7公分的關係。之前測試TZ30的最大值快門2000與ISO100 裸機在太陽下無發拍到黑畫面,因此加上減光鏡、漸層濾光鏡增加日臉對比用。溪瀑與濾鏡黑卡都可以用這兩片濾鏡加減成像。巴掌大的大砲裸機射鳥比NIKON P510出色,比大砲筒便利。裝上轉接套筒後,晉身游隼級相機。圓筒72mm轉接頭接上三片裝方形濾鏡托座後,裝上ND4、黑色漸層濾鏡,直射剛起床的日頭。黑色漸層濾鏡 用途之一黑卡效果。單片ND4可以跟漸層濾鏡組合不同參數。HDR功能是其中一種。天空有譜了。進景也鮮了,魚與熊掌兼得後還有神仙光圈。拆下方形濾鏡後套上紅外線鏡片。P TZ30幾乎每個功能都可以錄影與手動白平衡。後者意味著可以紅外線錄影與掃全景。你看直幹日出的紅外線的耀斑
chin11072002 wrote:我是備了10顆副廠電...(恕刪) 副廠電池10顆至少都用過兩輪了,鋰電的使用習慣第一次使用充飽六小時以上,用到沒電後再衝六小時以上,在用到沒電。第三次充飽後就可以拿起來,一班約4小時時間。副廠電池用相機接USB充電大概也是這個時間。 都蠻穩定的。一天旅遊拍拍停停,看看相機內容等。兩顆電池很足夠了。如果是持續性拍攝與瀏覽JPG電子雜誌、漫畫、生態圖鑑等,一天用掉電池約4顆。TZ30入手到現在剛好三星期,約拍了2萬3千張。當然這是TZ30連拍功能超穩定讓我特愛連拍時的機關槍掃射的聲音。不知道有無像我這樣耗電量、快門特殺的使用者,寫一寫經驗與同好分享。另機殼部分,除了功能轉盤的上表現有刮痕外,其他部分很耐刮。螢幕配上抗刮保護膜,整台機子放在插拔式的腰帶內,很放心地拔出拍照與快速放進腰掛是真皮包。
ZS20或TZ30,巴掌大的大砲機讓我放在腰袋相機包捨不得拉上拉鍊隨時可以插拔長短焦拍照與當望遠鏡輔助我日漸老花的眼睛。搭捷運時看看JPG電子雜誌花掉零碎時間。在捷運上看雜誌在螢幕上彈指翻頁或快速飛梭瀏覽時常被特厚有大鏡頭(跟手機對比)的手機。當然這只是TZ30的便利性。加上自製套筒厚的TZ30讓我想到要教小孩攝影美工。我那個年代在二十世紀末玩過電腦動畫、影像處里等。小孩長大後應該沒有這些軟體了,大概都內建到[相機]或[立體動畫製造機]內,剩下的要知道玻璃光學鏡頭原理與一些影像美工。因此上網買了便宜的方塊濾鏡,樹脂片。減光鏡ND4、漸層灰。減光鏡最常用在溪曝或街道淨空上(比如說一些偉人都想要萬人空巷吧?)。下午到石碇烤肉順便溪曝。巴掌大的TZ30放到溪水中太輕是個問題。ND4在下午一點多秋陽下減光不足,會過曝。加了漸層黑可以遮掉一些過瀑等。但色彩偏紅(購買時賣家已經在文件上註明偏紅問題)。這是替這台巴掌大幾乎無所不能的相機擴充功能。不是原廠預設的。裸機下的鏡頭拍到的下午一點多的溪水景套上自製72mm套筒與掛上方形減光鏡ND4(2格)會過曝。快入冬了,北台灣白天天光昏暗,ND4應該在中午溪曝上應該夠用。再加掛漸層嘿。遮住溪邊。溪水不夠曝了。十公分的方塊濾鏡+小鏡頭,雖然是漸層鏡片漸層黑部分可以蓋住整個鏡頭染紅溪水。去掉漸層片後只掛ND4。走進溪水中直幹躍泉溪曝。巴掌大機身與超輕量腳架被緩慢溪流震動,要溪曝是個挑戰。用手壓住腳架增加穩度拍攝的。這個套筒長度是用TZ30 20X時的鏡頭長度剪裁的。經過今天溪曝經驗後,拍風景幾乎不需要拉鏡頭,還會在製作1X廣角時長度的套筒,這樣機身長度減短了,放在溪水中的穩定度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