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類單』來說,仍推薦!輕巧、操作質感有微單感覺,背部飛梭轉盤也很好用。
建議選購原廠賓士蓋、原廠側背側掀皮套,加條腕繩,操作便利度非常優。Cokin 43mm保護UV鏡,可裝入原廠賓士蓋內,鏡頭蓋不用拆拆裝裝,便利度與操作速度大於微單與大單。
同時期採購,有考慮富士X100F,不過LX100就是贏在它的光圈、焦段與操作、4K攝影,比較考慮靜態畫質與機身質感就選X100F。此外,LX100電子觀景窗2.76佰萬可是傲視群雄,其他大廠OLED解析度多在2.36佰萬,富士則採光學+電子混合式。這次M2升級感光元件與處理晶片,希望畫質能有效提升。
喜歡換鏡頭的微單人可能不適合,口袋機的人也不適合。
chingyan318 wrote:
等了4年,然後看見...(恕刪)
你可以看一下你所說的Sony的黑科技集中在什麼地方上:
感光元件
因為Sony自己有在生產,Panasonic的半導體廠已經賣了,在感光元件外購的情況,加上Sony實施「One Sony」政策將最新的感光元件留給自己用,自然會演變成現在的局面
看看RX100m4用的那片堆疊式BSI,其他廠就是拿不到這片,RX100m4後看到的那些高連拍速度與高速影片的功能不搭配這顆感光元件是辦不到的
即使如此,RX100m4到m5與m5a的改進幅度也變得很少,技術能夠投入的數量快要飽和了,而那片堆疊式感光元件天生就不容易做散熱機構,至今也看不出來Sony有任何改善方法,這使得更進一步的功能受限在散熱上無法達成,這點即使是Sony也必須要面對
而OLED的EVF也是Sony自己生產的,成本一定比較便宜,可以看到Sony在新機上也同時宣傳OLED EVF的改進,但Canon使用的OLED EVF到現在仍是同一款
有些人會說RX100m6那顆鏡頭也是黑科技,但類似的鏡頭Panasonic早在TX1/ZS110上就做過了,TX1/ZS110的鏡頭如果維持口徑不變但焦段縮短成與RX100m6相同的話,光圈F number也差不多就是f/2.8-4.5,數學算一下而已 (這跟直接看TX1/ZS110在同焦段下的光圈是不同的)
很多東西先做到的反而會被認為進步緩慢
另外Panasonic去年內部組織重整,現在的政策是資源會集中在GH系列上,GH5/GH5s到目前為止仍是市場上唯二可內錄4k 60p與10-bit 4:2:2的機種
然後感光元件要有明顯的進步確實要等個2~3年以上才有感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怕打到自家M4/3微單,所以不給翻轉螢幕?
aztec1234 wrote:
有些人會說RX100m6那顆鏡頭也是黑科技,但類似的鏡頭Panasonic早在TX1/ZS110上就做過了,TX1/ZS110的鏡頭如果維持口徑不變但焦段縮短成與RX100m6相同的話,光圈F number也差不多就是f/2.8-4.5,數學算一下而已 (這跟直接看TX1/ZS110在同焦段下的光圈是不同的)
說黑科技我是覺得有點太過
但也不是光這樣比焦段跟光圈
RX100M6個人覺得就單純是定位高階,所以用料比較敢給
M6多了翻轉螢幕,厚度能這樣已經不錯了,然後彈出式EVF又減少很多高度

鏡頭部分真的是用料有差,廣角端就看得出文字比較清晰

望遠端更是保持的不錯,實際上這鏡頭最強的應該是50~100mm左右

來源:https://www.dpreview.com/reviews/sony-cyber-shot-dsc-rx100-vi-m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