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攝影之道,在於輕,也重於質,使用菲林多年,natura classica的使用率是最多的,原因也因為機身細小和十分輕身,放在袋子也不會太重,加上發色和成像也算滿意。本以為數碼相機已經不可以滿足我,直至sigma的dp系列出現,我又再次迷上數碼了。
早在dp1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有入手的想法,不過直到dp2推出時才正式擁有sigma的dp系列。
自2009年5月入手以來,隨身的相機就由natura classica變為dp2。
f2.8的光圈,41mm的焦距,加上aps-c的x3感光元件,還有spp的加持,細小的機身,除了對焦不太快和高iso不太可用之外,在2009年的5月也找不到同類的相機,真的很難不令人心動,就這樣,就買入了dp2了。
無奈的是,買入後大約2-3星期,olympus就推出了ep1
,那時真的有想過買入ep1,幸好的是身邊的朋友也有買入ep1,在比較過兩機之後,就再沒有想過放棄dp2了。原因如下,
1. dp2的感光元件,還是比ep1的大,加上個人還是喜愛x3和spp。
2. 的確ep1的對焦比dp2快,不過我已經習慣了那拉風的對焦和手動對焦。
3. 買了ep1也不可能令我的攝影技術有很大的進步。
4. dp2的機身還是比ep1的細少。
5. 沒有太多的小朋友去買太多的鏡頭,我也太懶去拿太多的東西出門。
6. spp十分容易使用
7. 不用花太多的小朋友買補品,因為補品太少。
dp2的好處不多講了,不好的也不太多提,有關的討論也有很多。
少少的相片分享
好天氣的時候
天氣不太好的時候
入夜後
室內
物件/小品
人像........................
沒有






倒有一張
這個.................是我
同一張的相片,在spp的處理下也可以有不同的效果
1.
2.
另一張
1.
2.
3.
再多一張
1.
2.
再來一張
1.
少少的心得
1. 高iso的確不太可用,不過用來拍攝黑白相片也有另一種的風味。
2. 對焦不太快,入夜後會很拉風的,不過懂得找光源,又或使用手動/超焦距又不會太慢的。
(和小dc差不多,比單反慢,也比m43慢)
3. 41mm用來找拍不錯,不過如果拍攝移動中的東西對我已言,成功率很低

4. 請拍攝raw file,也請好好的使用spp吧。
5. 多買一舊電池,dp2很吃電的。
6. 我也想不到太多了。
終於也在第一次在01發言了
(內地好像都這樣用...)
整個構圖感覺很棒...很有FU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