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s'Lee wrote:
是的 這點很重要,...(恕刪)


我不算是被誤導,但也要說一下。。


1、光圈值的效應,表現於景深。

2、光圈值的效應,也表現於吸光能力,即EV值。

當很多人在炮鎖你在玩把戲時——其實那台DC那個品牌不在玩『把戲』?
有沒有注意到光圈值所代表的是什么呢?

從景深角度來講,相當於全幅的f7.6沒錯。
但是不是忽略了一點——就是吸光能力呢?

即是說,f7.6和f2.8的吸光能力,明顯不是一個水平!
當然f5.6跟f2.8也是這樣理解好了。。


那DC鏡頭能做到f2.8恆定光圈的好處在那呢?
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可用較低ISO值去拍攝作品了。

用家一直被誤導,只因對事情一知半解,正如經常被誤導『大光圈一定是淺景深』的代名詞一樣。。
朋友你是不是這樣想的?

反正我知道如果是同樣的曝光值,當光圈能開放到f2.8的話,明顯的我可以用更低ISO去獲得畫面的相對純凈度就是了。。

asdfzcb wrote:
等效光圈當然只有一種...(恕刪)


似乎你被自己誤導好了。。

別誤人子弟,好嗎?

剛好我手上有RX100和全幅單反,還有APSC機身,要不要我做個實驗放上來看看?
asdfzcb wrote:
每一個畫素受光率為RX10的7.453倍


如果兩台相機調到相同ISO值
那全幅機每一個畫素也需要7.453倍的進光量才會有相同亮度


asdfzcb wrote:
如果在其他所有變因完全一樣的條件下(兩部相機相同畫素、相同的感光度、相同的動態範圍、鏡頭透光率...)
(1)RX10在最望遠端(73.3mm)開最大光圈F2.8
(2)35系統全幅在200mm開F7.64光圈

以上兩者會有同樣的景深效果及快門時間

錯得離譜
如果如果兩台相機調到相同ISO 快門時間又一樣

亮度可差多了

別誤人子弟,好嗎?

先謝謝前輩回文 好像快懂了

所以RX10...小弟因該看成

能確保望遠端是靠F2.8吸光能力去壓低ISO, 以確保畫質的純淨度?

不該拘泥於恆定光圈所能提供的景深效果 這樣有對嗎

Lucas'Lee wrote:
先謝謝前輩回文 好...(恕刪)


你這理解有一定道理。

景深當然也是相片的一種表現形式,但不是絕對的,因為影響景深的變數太多——包括彌散值、光圈值、拍攝距離、背景距離、焦距等等。

單就一個光圈值而去討論景深的意義其實是不大的。
(這是我認為坊間書籍文章很多誤導的原因。)

至於吸光嘛,你理解很正確。
恆定大光圈的優勢正正在這——以較大光圈去降低使用高ISO值所帶來的風險,簡單的說,就是用較大光圈去換取較低的ISO值,因而可以更大機會去獲得更高的畫面純凈度。


irontheone wrote:
似乎你被自己誤導好了。。

別誤人子弟,好嗎?

剛好我手上有RX100和全幅單反,還有APSC機身,要不要我做個實驗放上來看看


如果你能確保你手上的相機所有變因都一樣(我上面說的),實驗才有意義啊~

感光元件這在設計時就要考量很多因素
一般來說
越小的感光元件
通常(非絕對)相較於大尺寸感光元件來說
會設計較高光敏感性設計
可在相同曝光條件下,得到較高的信號(相較於低敏感度)
來解決畫素較擠、授光量較少的問題

當然,採用較高光敏感性設計可提升快門速度
但相對的雜訊也會較高

因此,就算在相同感光度下
CD、APSC、FF所表現出來的純淨度、雜訊表現
是不一樣的
Lucas'Lee wrote:
先謝謝前輩回文 好...(恕刪)

老實說看到RX10的1"小片幅(跟FF、APS-C比起來)
景深啥的請直接丟掉不用去管了

重點就是當使用200mm焦段的時候,安全快門至少1/200s
(就算有OSS防手振也只是降低1~3級快門的時候還可能拍出不太晃的照片)

那麼就算是超強的OSS防手振讓你能用1/60s去拍
可是偏偏大部分的變焦鏡頭在200mm端光圈可能小於F5.6

那麼
1.快門要夠快
2.鏡頭光圈又特小
大多時候相機只能ISO 1600~3200催到最高去拍,畫質當然慘不忍睹

200mm F2.8其實還只是低標,拿出去拍就算光圈全開F2.8
搭配1/60~1/200s的快門...大多數時候ISO還是不可能多低(除非剛好大太陽下)


還有另一個重點是,如果是拍運動、賽車、飛羽
那很抱歉為了要凍結高速移動的主題,勢必要使用更快的快門
甚至1/400s、1/800s都有可能用到,那麼也無法用OSS防手振來減低快門
這時候F2.8也沒啥用了,一樣ISO能開多高就開多高,不然是抓不到主題的


這樣就了解市面上那些望遠端F5.6起跳的鏡頭有多麼不堪了
為何望遠端拍起來常常慘不忍睹原因就在此
asdfzcb wrote:
如果你能確保你手上的...(恕刪)



好一個先有結論再推拷開去!

可惜,結論是正確,但並不是因為你說的原因!
DC之所以在相同曝光值底下畫質較差,並不因為你所說的原因,而是片幅問題!

說白了,就是RX如此強的DC,其最佳感光度的畫質,最多也就跟全幅的ISO400~800差不多!而且還要看場景而定哦。。。

原因是DC及其他細感光原件,實際上就是全幅感光原件的『裁切版』!
有什么理由可以是相同感光度畫質一樣呢?——當你解釋度跟全幅一樣的話,大家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例如就RX10的2020萬像素跟700D的1800像素比,你會覺得誰勝誰負?)

所以,如果RX10能夠因為f2.8光圈加持,可以把感光度壓低兩級而能保持快門,又或者能推高兩級快門而能保持相同感光度的話,那就可以跟APSC的狗頭有一拼了!
(相對的,跟其他DC比,當然是優勝得多囉。)

說得太遠了。。
你還是解釋下你那錯誤的光圈值認知吧。。

asdfzcb wrote:
如果你能確保你手上的...(恕刪)


還有就是,你說對了一點,相同光圈、感光度之下,除了因為感光元件設計問題,還會因為『實際焦距』變短了,入光能力會較『真實焦距』的全幅機身,有更高的快門速度(即是入光多了,因為實際焦距較短)。

我實証是高了一點點的。
那么我們能不能夠再降低一點ISO(約1/3級)呢?
這,是不是公平點?再就是因為更低ISO而有更好的畫質表現?(相對RX10本身來說,硬是要跟APSC格式去比,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irontheone wrote:
你還是解釋下你那錯誤的光圈值認知吧...(恕刪)


我說的是定義
沒有所謂個人認知的問題

焦点距離等計算器

點上面鏈結
左邊選 Four thirds System
看右邊光圈值有何變化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