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91085 wrote:請教 B 大,智慧增...(恕刪) 智慧增距鏡只能拿來拍照(畫素固定5MP)畫質跟數位清晰縮放比起來...好像差不多?數位清晰縮放錄影可用拍照畫素最高20MP兩者都是機身有幫忙修圖畫質會比單純放大好一點我拍照居多所以開智慧增距鏡智慧增距鏡的功能非常 "珍貴"只有RX1/RX10系列/A99II才有
有沒有人知道「風格設定」和「相片效果」這兩種設定為什麼要分開來呢?看說明書如果選了相片效果,那麼風格設定就會變成標準,如果不能同時疊加使用,那感覺其實兩者就都只是套用某一種後製流程不是嗎?不是很理解為什麼要分成兩種設定呢?
請教 B 大,我搞不大懂錄影的規格差異。同樣是 4k 24p,為什麼還有 60M 和 100M 的差別呢?我細細的看了一下,兩者的解析度和每秒張數的規格都是一樣的,那 60M和100M實際上的區別是什麼呢?google 也查不到相關介紹 ...
r91085 wrote:有沒有人知道「風格設定」和「相片效果」這兩種設定為什麼要分開來呢? 對我來說"風格設定"比較常用平常拍攝 用 STD 正常顏色陰天 VIVI 顏色會鮮豔飽和一點夕陽藍天用 LAND"相片效果"類似將相片再做後製LOMO/黑白/色調分離等因為我有VSCO所以少用這個功能我最常用的是"縮樣"類似模型的效果貼一張RX10M3拍的白川鄉合掌村今晚隨拍r91085 wrote:請教 B 大,我搞不大懂錄影的規格差異。同樣是 4k 24p,為什麼還有 60M 和 100M 的差別呢? 影片每秒資訊大小不一樣越多資訊越豐富畫質越好如果看不出來選低的就好
r91085 wrote:同樣是 4k 24p,為什麼還有 60M 和 100M 的差別呢?...(恕刪) 4K 24(30、60、120等)i或p,是播放更新的銀幕掃瞄速率,i為交錯式、P為非交錯式(較佳)。而60M或100M,是指資料流的每秒傳送率,越高代表訊息量越大,會更精密、高質量。但一般播放器與顯示器,若沒有技援到那麼好,看到的都在它的最強範疇內,所以,假若它只有4K 24i那符合這一呈度的影片,可相容就都只能看到這範疇(等級)。另,可拍下較高質量者,在後製上較有優勢,因這是有損的壓縮影像格式,再製以後會再損一次(降質即失真),然再差應該可以比原生的低一級好。註:若只有裁剪成一段一段的,有可能不會被降質,要看使用的工具性能,若去加料合成編製一定都會。
AbdA wrote:4K 24(30、60...(恕刪) 感謝各位大大回覆,但我不明白的就是這個「資料流的每秒傳送率」本質上究竟是什麼東西?因為我以為「每一秒的張數」和「每一張的解析度」,不就已經定義了每一秒有多少資訊量嗎?還是這個傳送率,本質上是壓縮率造成的呢? (在同樣張數,每一張同樣解析度的前提下,用壓縮率更高的演算法?)
AbdA wrote:簡單講,就如一張JPG...(恕刪) 感謝大大回覆,所以是壓縮率的差異。因為在設定選單裡,還有另一個選項可以選擇「影響品質」,裡面有「超精細」、「精細」、「標準」這三種可以選,我一直以為這個選項影響的就已經是壓縮率了。但這好像是另外的設定,我搞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