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拍攝的場景在戶外和室內經常變動,當然最大的問題就是固定光圈快門後,進光量就算用iso100還是過曝,如果時機是只有一張的時機,那張過曝的照片就可惜了
如果要說,m mode+auto iso當然是多數環境都非常夠用
但如果有a mode+minimum shutter speed+AUTO ISO的話,泛用性較高,在室內可以設定一個比較低的快門數讓iso不要隨意飆高影響畫質,在室外光線充足的時候又可以自動拉高快門不至於過曝
所以那位外國倫才會抱怨怎麼沒有minimum shutter speed的設定(我看他也是有小孩滴倫,沒小孩的人只拍拍風景靜物應該覺得這種功能可有可無啦,平常時候正常拍攝光線變動應該都是小範圍差距)
可是一但進入低光環境,結果通常都是只防自己手震不防主體晃動,拍出來都糊掉
(A模式下,相機不會知道你何時想要拉高快門)
要拍動態主題的話,A模式只有在光線保證絕對充足的環境下才實用
(因為這種條件下快門速度往往都是破百的,根本不用擔心)
M模式auto iso,光圈快門都是自己決定
使用者自行判斷主題需要高速快門還是低速快門,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視狀況修正快門速度也是很簡單又快速的操作,撥一下滾輪就好了
(當然,像XE1那樣的傳統快門轉盤,要進行快速調整時速度會慢一點)
總比你用A模式拍攝時,臨時想要凍結主體,還要進menu改安全快門設定來的有效率
低光環境下M模式auto iso比較實用 (大太陽下直接用A模式就好了)
此時要衝到會讓auto iso爆表還過曝,其實機率非常低 (iso3200跟iso100就已經差5檔了)
我經常用M模式auto iso拍攝客戶公關活動記錄
在那種台上台下光線差距很大、三不五時又打特效舞台燈的情況下,也沒碰到什麼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