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AY wrote:就是進光量影響快門和ISO...(恕刪) 然後我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抽獎資格文中比較的部分可能要斟酌一下可以參考報名那篇文寫的規則4.參加者應避免於分享文中提及其他品牌或擅自進行比較。尤其不得有任何損害其他品牌之不實內容。
flody wrote:Rx100m7的價格(恕刪) 哈哈~只能說RX100MK7的性能打不動您,PRO-I比較面向會攝影的玩家,或是開始對攝影有興趣,但不知道要不要花錢投資一台機身的玩家,買PRO-I可以感受手動的樂趣,同時又有旗艦規格的手機能使用,且不需要另外付出攜帶相機的成本
寶井秀人HYDE wrote:黑科技??一吋只發揮(恕刪) 可能文章開頭描寫得不夠清楚,我對黑科技的想法是盡量在當代技術下,把大感光元件塞到輕薄的機身裡面,並保有不錯的畫質、拍照性能,且至少其它家同時間並沒有這樣的技術
寶井秀人HYDE wrote:黑科技??一吋只發揮(恕刪) 其實國外很多評測都有講到, 實際使用面積大約等於 Pixel 6 pro 等級的手機, 但卻一直在提 1 吋...想知道確切多出來的面積是做甚麼用途的.前兩天去遠百信義試用, 發現主鏡頭從拍照模式切換到錄影模式, 除了上下因應 16:9 裁切外, 兩側都沒有裁切,所以電子防守震要靠剩餘的 40% 來輔助嗎? 如果是這樣, 那代表旁邊的感光元件是吃得到光的, 但拍照卻不用?又或者電子防守震其實只有 Y 軸, 沒有 X 軸?這可能要用戶慢慢挖掘了...這個價位其實還好, 前提是要用滿一吋, 下一代如果是真一吋, 我可以買單...
klein3358 wrote:其實國外很多評測都有(恕刪) 這影片也有提到剩下沒用到的感光元件部分拿來做影片防抖了,雖然我也完全不介意機身加厚讓拍照也用滿1吋和2000萬畫素,不知道是否要給RX100和ZV系列做出區隔的關係
flody wrote:AQUOS R6可還(恕刪) 還有與LEICA合作的Leitz Phone 1,以及更早之前的PANASOINC CM1,雖然都有用滿感光元件,但PRO-I選擇多了超廣角和50mm鏡頭,就是各家對市場的策略不同而已,不過也滿想看到這幾支放在一起PK的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