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on749 wrote:
夜拍別想跟TX7比啦....
低階單眼拍出來都被電爆了~


如何電爆?
可以拿出實證嗎?蠻好奇的^^"



reon749 wrote:
如果S90跟傳統Sony或是它台相機 當然是很強大....
可是遇到TX7...真的討不到便宜


我怎麼覺得tx7高iso抹的跟油畫一樣
(借用akihindo的圖)
http://www.flickr.com/photos/minami/4336802671/sizes/o/
那排腳踏車的邊我怎麼瞧不太清楚
很不利的感覺
是我眼殘嗎?

我沒有說tx7不好
只是有些人看到sony就高潮
把其他牌子講得好像垃圾一樣
感覺很差
Sony背照式CMOS沒用六連拍時,只比其他1/2.3"好而已,比不上現有的1/1.7"的高ISO
前面的圖都是直出沒用合成,高ISO輸給S90是正常的。
但我的1/2.3" WX1高ISO完勝兩年前的1/1.7" F31fd
但WX1 防止振動模式的ISO3200真的可以媲美S5 Pro的ISO1600
夜間手持降到400更是看不到粒子了。

















TX7不是不能買,但廣角變形和拍移動物體小光圈得不到高快門還是要考慮。
也不能期待1080p拍起來和BD影片一樣.....
還有最近Sony這幾台顏色淡,畫質軟,不能接受的就另謀高就吧~
Renault Grand Espace IV 2.0T MB W204 C200K Estate
不會用相機的, 只好用一些特異功能了

不然怎麼辦...

千錯萬錯相機都沒錯

都是人的錯

感光元件比較小, 光圈值也比較小

那為何還能夠拍出亮亮的圖案??

當然是靠程式去抹啊

抹出來, 有些人看到光就很高興了

有些人一放大, 就發現不行了

硬體功能不行, 只想比軟體...

danyshih wrote:
Sony背照式CMO...(恕刪)

我怎覺得F31跟S5pro細節都比較清晰
之前有人在分享Exmor R的TX1和WX1時
我就提出來了
乍看之下雜訊似乎變少了
但只要點開看
其實細節整個都被抹掉了
用100%更是慘不忍睹
Exmor R當然是新技術
只是沒有想像中或廣告的那麼神罷了

danyshih wrote:
我的1/2.3" WX1高ISO完勝兩年前的1/1.7" F31fd


借用danyshih提供的前面四張照片
以雜訊的顆粒數量來看,的確都是WX1比較少

但是如果注意看在玩偶橘紅色毛的邊緣,就會發現WX1抹成一條暗灰色的線條
F31fd則還可以看到些微的不平整毛絨突出

這也是前面我所提到的,
sony是把不清楚的細節連同雜訊一起抹掉
有的則是在抹除雜訊跟保留細節中折衷處理

我會認為這兩台的表現其實差不多,各有優缺點

完勝則要看定義為何...

至於另一個貓咪特寫的也是可以觀察貓咪身上皮毛細節,也因此被抹除了

當光源弱到ISO拉高到3200,用單眼拍還會晃動,這就要看鏡頭的光圈又調到多大或多小,造成快門速度無法提高,結果最後無法弄出亮度合宜的jpg,或是調慢了快門,造成亮度雖然合宜卻畫面晃動到了
這算是有點值得深思與探討

畢竟,單眼相機都可以用raw檔儲存回家修正調明暗,這算是單眼相機相較於一般消費DC的電子性能優勢之一


TX7所多做的就是拍照的時候,幫拍照者完成了複雜的後製,再把成果秀出來

akihindo wrote:
我怎覺得F31跟S5...(恕刪)

Sony TX與WX系列,真的只強在夜拍,其它就... 小DC畢竟是小DC,能這樣表現已經很感動了。

akihindo wrote:
我怎覺得F31跟S5pro細節都比較清晰


我也有一樣感覺,唯一的問題就是雜訊多了點,
不過如果最後縮圖縮的大小適中,
不管是雜訊多了點,或是細節抹除多了點
看起來都一樣啦
單純路過.....

之前一堆人在談 Sony DSLR的高ISO雜訊比其他家的雜訊多,但是同時Sony的細節也保留的比其他家多時

這時一堆人說...雜訊大就不好,細節保留的在多也沒用


但是現在小DC就一整個反過來了...變成高ISO抹的比較乾淨,其他家的人來說....他們的細節保留的比較多

難道還是....這些東西大家都挑對自己有利的說....真的很有趣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reon749 wrote:
夜拍別想跟TX7比啦...(恕刪)


是阿,TX7的雜訊真的多到可以電爆低階單眼...

想拍美麗的夜景,還是乖乖用腳架吧...
手持拍夜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