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回文閒聊一下。
這台本來要賣結果沒賣
有幾個原因
1、人像膚質仍顯優秀真實
2、小巧好攜帶的高光學變焦
3、未有計算攝影
其實第三點才是保留原因
很多時候手機計算攝影介入太多,
而且無法控制到自己想要的畫面感覺,
這時候小巧的M7就比較能派上用場
另外逆光人像補閃光依舊是比計算攝影強制拉亮有更好效果。
算是一台小巧能和手機互補的關係。
個人覺得這種旅遊搭配還不錯。
但因為手機進步已經太快,
夜間手持拍攝手機依舊是非常不錯。
而在望遠端下,M7的光學變焦已經快和手機的數位變焦打平細節了。
所以夜間拍照就又回到手機身上了。
望遠也常用手機拍攝而已。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個人積分:0分
文章編號:87771768
而且自己沒比較過畫質可能誤會一吋機的畫質可以勝過手機
但其實是相反的。
手機畫質已經遠遠超越了。
基本上這台一吋機光圈比較小,
加上手機計算攝影到現今已經逼近APS-C了
我脫手的最大理由是,
這台畫質已經完全無法跟最新旗艦手機相提並論了
索尼不更新這系列而且一直開發全片幅,
原因應該蠻簡單的。
我比較過這台超長焦,因為光圈小,
所以光學畫質基本上並沒有太多優勢。
我比較過幾次後,決定脫手。
對,我就是再說PTT的部分人,不要再亂推了。
喜歡索尼就去買索尼APS-C片幅以上機種搭個大光圈鏡頭。
如果覺得手機的畫質沒辦法放進電腦比較的,
其實我每次都放進電腦1:1比較的。
關於單眼RAW跟手機RAW的1:1比較,
我有寫到這邊,有空可以看看。
[心得] 手機引導次世代相機成為攝影主流 之 個人看法
我本來是為了長焦段留著,但有一次突然想來測試晚上的光學長焦跟手機的數位變焦差距。
結果手持下,手機的數位變焦反而更清楚。
也因為如此,已經沒必要為了光學長焦留著了。
小光圈+高ISO的一吋機,還是撐不住。
最後一根稻草被壓垮後,我就轉手賣了。
等可以做出恆定光圈的一吋高變焦才實用。
在此之前,就算了吧
或者是國外大型評測網站都會採用直出照片或者RAW檔原圖當作範例照片比較,
甚至M01編輯的每一篇測試文都採取直出照片。
我想很少看到很正規的心得或者評測採用修圖照片。
大概只有業餘的玩票或者不專業的YT等等才會以修圖照片當作相機評測文範例照。
其實以直出照片而言,在拍攝當下困難度是很高的,
因為如果想要趕快把心得文寫出來,那麼照片可能就只有1-2次的拍攝時間,
而這拍攝時間如果又遇到像我這樣直接下大雨或者陰天,那還是得趕出來直出照片。
直出照片沒有錯誤的機會,現場曝光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現場構圖失敗了,就是失敗了,
現場光線找錯了,也就失敗了。
所以這種直出的實拍範例很吃技術,光靠運氣沒有用,
拍攝的人必須要能夠應付各種焦段、各種機身、以及各種天候狀況。
如果拍攝的對象又不是專業模透兒,那就會更增加難度。旁邊當然也不會有人幫忙打光。
這種直出照片,很刺激很有趣,
但也很能體現一般使用者買到相機後直接拿出去拍照的狀況。
也因為評測文都需要直出照片,
並沒有辦法說現場拍一拍,然後回家看照片哪裡不行就修修圖然後上傳。
因為只要牽涉到修圖,再小的修圖都會影響到成像的色調,甚至影響到細節表現。
那麼這張圖就無法代表這台相機的表現。
我想有一件事情大家都很清楚,現在很多YT都玩一分鐘快拍,
然後修圖後上傳照片讓大家看照片表現。
其實看完一堆修圖照片後,大家都會覺得表現都一樣好,
甚至混在一起都不知道哪張照片是哪台相機拍攝的。
但其實每家相機都有每家相機特殊的白平衡跟發色的特性,
在購買相機的時候,看文是為了讓各位參考這台相機的調性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調性越適合自己的,買回去修圖的機率就會少很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評測心得文以直出照片會是如此重要的一件事,雖然沒有人強調為什麼,
但這件事情卻很重要。
更詳細的說明可以看以下文章分享。
延伸閱讀 :
為什麼評測心得文都採用直出照片的原因。
[分享] 修圖照無法當相機的評測心得參考照片的原因
因為除了縮圖銳化以外再小的修圖,都已經動到了無可還原的發色表現。
電腦後製修圖照片本質是作品,任何一台相機拍修圖結果都會是一樣,修圖照當成評測文範例並不洽當。
法水 wrote:
對於拍照修圖,我早期是每張必修,但,在練功居多
攝影,是有些份圍無法由相機直出產生,若想表達心中所看到的,而不是只有眼晴所看
那麼,我就會修圖
也分享幾張我所拍的,相機無法直出,我修圖後的心中相片 (只調整顏色,構圖未改)
相機評測文本身有評測文範例相片用直出照片乃屬無可奈何的事情。
因為很多使用者有可能是初學攝影要買相機,可能網路爬爬評測文。
看到色調可以這麼好看,結果一買回去怎麼努力都拍不出一樣的色調,這就會害人買錯相機。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色調的偏好都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Canon的柔順,有的人喜歡SONY的鮮豔,
有的人喜歡富士的軟片色調,有的人喜歡萊卡的冷調。
評測文只能如實呈現相機本身最基本的色調,讓購買者看了相片去挑選自己喜好的相機發色。
後製那是更後面的事情了,
如果評測文可以提供觀文者一開始挑選到各自喜歡的相機發色的所愛相機,
那就可以省去很多後製的功夫,很容易發出自己喜歡的色調,小小後製或者根本不用後製就可以了
這才是一篇評測文所提供範例照片最主要的意義所在。
這些照片不是賣弄後製技巧,而是呈現相機本身最基本的調性。這樣的評測文才不至於讓觀文者買到不喜歡的發色相機。
買錯了,只能不斷的大量後製。
這是有點浪費時間的。
所以這是評測文直出相片最主要的目的所在。
評測文的相片目的不是討好眼球,而是呈現相片基本調性讓使用者有購買相機的好參考。
所以我才會有那段感概,多回了一篇為什麼評測文要用直出照片的文章。
越貼近生活所拍的相片,直出的相片,才能讓使用者挑到適合自己調性的相機。
畢竟這些照片都不是用來博眼球用的。
而是購買相機參考用的。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