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三溫暖-04
老婆說:第一天的澎湖遊記還沒PO完喔!你是要PO到農曆過年嗎?月底又有一個大行程,你會沒完沒了!
被"關心了",其實原本並沒有要鉅細靡遺的實記,只是,再度回味照片時,總是能從記憶中的澎湖寒風,發現冬天之美,忍不住多打了一些內容,想說,就試試看來寫生平第一次-落落長的完整版遊記吧!
在澎湖的鄉間、海邊、自宅等,只要是想栽種植物,像樹木的話就會裝設支撐架或圍網,若是農作物的話就會在四周用咾咕石或其他現成物圍起,目的只有一個,擋風。
馬公市區內,商業繁華熱鬧,澎湖著名的菜宅(種植作物的土地四周,用咾咕石圍成的防風牆)還有,只是不多,往舊城門逛去,一處被剷除殆盡的土地,緊靠臨宅的居家格局樣式,依舊清晰可見,往地面遺跡走進,感受這戶人家昔日的室內風景。
臨著海風,牆邊不起眼的一角,用拆屋後的廢料石子,堆疊圍成的防風牆,正保護著綠色幼苗,這應該是超迷你的菜宅吧(笑)!是澎湖人所為吧?越是艱困的環境成長,生命力越是強韌,與海,與天搏命的老手,總是能找到生命出路的捷徑。
(最後一張是菜宅)
附近就是海邊了,澎湖古城牆-順承門,遠遠看,感覺不像台灣部分的古城牆那樣花俏。澎湖,以前戰事不少,所以防禦工事可能著重在堅固、實用吧?
城門現在正在整修中,但還是能參觀。圍牆上一根根的竹子鷹架,高聳入天,狂風吹過一長排的竹子洞口,就如呼呼叫的簫聲,隨著風大風小高低吟唱;強風顫動竹竿,節奏般的敲打伴奏,站在護城牆的高處放眼四周,想像百年前戰聲雷動,加上陰天冷風,不就是一首淒美的交響樂章嗎?
(聲音錄製:SONY PCM-M10 一分半鐘,值得一聽)
順承門的風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BlmzqjJr8
住宿和交通是跟易遊網訂購的,因為訂購時匆匆忙忙,有什麼福利好康的細節,沒去注意,直到要住宿時,翻出行程表一看,發現有附贈兩天的早餐+晚餐,今晚就不用流落街頭找吃的了。
一般免費用餐都是在下榻旅店,可能是淡季沒多少觀光客,於是各家旅店,就把客人集中到某一家大飯店內用餐,以節省開支。這一夜,到雅霖大飯店享用蟹味火鍋,蟹肉一點點,倒是湯頭很好喝。
其實晚餐在大飯店裡沒有吃很飽,故意留些肚子,來裝其他路邊美食。來到一棟造型很像大船的商場,名叫-菊島之星,共有三層樓,天冷加上已經快8點了,亮著燈的攤商剰沒幾家,顧客數更數得出來,空氣中夾雜海鮮乾貨的阿摩尼亞味道,越往後面走氣味更重,有些商家邊顧攤,邊做小魚乾加工,裝袋等等。沒什麼好逛的,樓上也就沒上去了,據查是餐館及一些航海器具展覽。
(菊島之星的岸邊,燈光倒影在粼粼海波上,很像梵谷油畫的筆觸)
(圖一、四,高ISO多框連拍合成,有點糊)
夜晚連續劇的時間,散步在中正路上,走進全家福鞋店的正對面巷子裡,右側一間全白的小店面,是鶵鳥藝文空間,這是一個以文創產業為主的空間,可以看些文物展覽,也可以很輕鬆的享受飲料和輕食,還會不定期舉辦藝文活動。出發前,就跟負責人-朱雲瑋先生私訊過,表示要來拜拜碼頭,無奈也是因為淡季生存不易,巧遇店休12天,雖然早知道沒營業,不過既然來了,也要親眼看看外觀,順便幫朋友顧一下房子還安在嗎? (高ISO多框連拍合成,並經後製調亮,實際上巷弄環境黑暗無比)
沒帶腳架,徒手拍,手震難免,加上暗得對不到焦。心想,回家用電腦觀看,一定慘兮兮,所以就當作看氣氛的
既然親朋好友都知道我們來澎湖,當然也要買些地方名產回去,線上朋友沒吃到的,不是不給分享,而是我們在採購時出了一個大皮漏,想說先把購買禮品的公事辦完,後面就能好好玩。
圖二的黑糖糕,原來都是當天現做,無添加任何防腐劑,最多只能保存三天,結果商家沒告知,買回飯店一看才知糗,於是,未來剩下的兩天,就在開車的路上,把"伴手禮"當作零嘴吃掉了。各位記得,要回程時,再去買,切記。
未完
澎湖三溫暖-05
(神奇的第二天)
早上七點半從窗簾的縫隙透進雪白的光線,沒看錯,是陽光,拉開窗簾,透著暗色的玻璃看,錯不了了,肯定是陽光,讓冷得有點神經錯亂的我,碎碎念,吵得把家人全叫醒,原先本行程打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早已做好心理準備,這是無底深淵,氣象局早已判定,見不到陽光,見不到陽光~
拉開窗簾,打開窗戶,嘿嘿!氣象局又錯了,常常以台北看天下,氣象預報只能參考參考唄!
早餐是$49麥當勞早餐券,簡單陽春,要吃豪華一點的,自行再加價。前一天晚上(圖二),麥當勞前聚集了許多人,猜想可能是地標大,好約人吧?看到許多頭髮修剪整齊的男子,應是現役軍人準備銷假,先在此地集合,才一起叫車返營吧?
早上來這裡用餐,不像前晚那麼誇張的人群,幾乎不用等排隊,一下子就買到了。有陽光的早晨,揮別昨日的陰霾,看得出,坐在店裡的所有客人,都吃得很開心。
城隍廟旁邊的停車場圍牆上,擺滿了各式刻字的石頭,沒見主人,越過對街詢問附近商家老闆,他們或許被問煩了,簡單用眼神示意,這是旁邊轉角的店家所為,沒再多說什麼了。
城隍廟和一般廟宇相差在哪?我沒太多研究,然而共通點倒還知道一些,廟裡其中一位歐里桑阿伯,一見到我,便熱心開始介紹:廟裡眾多石碑中最古老的兩塊、還有廟柱下方的礎石有六個面,兩根柱子兩塊礎石共十二面,每一面都刻了一隻生肖,是廟裡最珍寶的東西,正當要繼續聽他說明,他就被叫回去工作了,聽他被別人吆喝著,我肯定他不是廟祝,也不確定身分為何,我很擔心他說的到底可不可考?
車子駛離最熱鬧的街道,開始往北環島,路經澎湖縣政府,發現正在搭建舞台,準備今晚的跨年盛會。掐指計算了一下本日行程,現在從早玩到明日凌晨0點跨年,時間上有點倉促,別看澎湖小小的,若要認真玩,五、六天恐怕還不夠,瞄了最高當局一眼,致敬!便踩下油門駛離城市。
人工導航失效!!U凹形路的盡頭竟是澎湖監獄,趕快重設人工(老婆)導航。
中屯嶼的中正橋前,右側遠望可以看見員貝嶼、鳥嶼,和前方中屯嶼的風力發電群。比較好奇的是,比人高的陸橋圍欄(牆),究竟多高,請老婆充當比例尺1米6以上,其作用不必想也知道。
聽說往離島的船隻停駛,因為東北季風,浪大,要不然就可以到美美的吉貝嶼,灑花玩沙。
(地圖上,手指的是員貝嶼,更北方的吉貝嶼看不到)
看見風力發電站,表示這裡風力資源豐富,論起安全及費用,比起那座核四,強幾千幾萬倍。
中屯電力發電站,四周海邊又美又髒,美的是它的原始風貌,髒的是海上飄來的垃圾,怎麼覺得像我們的路邊攤,食物很美味,環境卻不行。
最後一張照片,拾起海灘上的大燈泡,高高掛在天空上,照亮旅程,祈禱一路天晴。
在白沙鄉的澎湖水族館外,一口超大的鯊魚牙齒造型,顯然是誇張了點,把老婆都吃了下去。
在旁邊的說明板上,有個常識:「誰說老了才會掉牙,鯊魚會不斷的掉牙齒,一生中可能要替換掉好機千顆牙齒,當前排牙齒磨損,後排牙齒會馬上替補,誰說老了才會掉牙。」
到了歧頭漁港,這裡離員貝嶼更近了,更後方的是鳥嶼,遠方島上的建築物,白白亮亮的,空氣純淨得看得一清二楚,碧海藍天,巴不得出海玩離島。
快到北海遊客中心的路旁,發現一棟用咾咕石建造的平房,十分完整,其實一路上一直有發現,只是在今天,在此時,陽光最漂亮,天也最藍,不拍照等待何時。
(後方的長柱?問過當地耆老,得知,原來之前想設置高爾夫練習場未果,留下的廢棄設備。)
未完
澎湖三溫暖-06
在飯店的洗手間裡,聽見清潔人員的對話:最近火燒風,吹得都不想出門...。
我心中覺得奇怪,火燒風不是指焚風嗎?澎湖最近一、兩天的東北季風,又冷又狂,還是這群歐巴桑在談論攝影裡的火燒雲,我聽錯了嗎?
原來澎湖以前稱為風島,夏季以外的時間都處於東北季風的範疇,加上澎湖地形平緩,風勁冷冽,挾帶海水鹽分,被這種風掃過的地方植物難以生長,綠葉變枯黃,金屬被鏽蝕,大地滲入鹽分後,植栽更不易了。所以有人稱它為火燒風或鹹風,在澎湖的原野,成片草樹乾枯,都是被此風"燒光"的。
來澎湖才吃那麼幾樣鮮味,太少了。正午來到了赤崁村的韓湘館餐館,妄想能補吃未竟之事,無奈這裡的老闆也是表示沒什麼魚獲,只有建議平常的食材,如小管、螺貝、蝦、還有金瓜米粉、澎湖菜瓜等等。餐館門口的羊肉爐告示,不就暗示著清清楚楚。
以往回老家,過年踏春都會到彰化竹塘鄉田頭村南邊濁水溪畔的"九龍大榕公"逛逛,去年年底看過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其中借用了滿州鄉港口村林試所恆春分所港口工作站內的"白榕園",看過這兩棵,三、四百年的巨大老榕樹,我想澎湖風大、風鹹,著名的"通樑古榕",還能有多大?
通樑古榕前方又是個漁港,至此已經見過不下十個漁港了,而且海水都是這樣碧藍透徹,跟上回的PO文,嘉義東石漁港,海水顏色完全不能相比,這裡的船像停靠在高級游泳池畔裡,太乾淨了。
澎湖雨水極少,仙人掌冰淇淋創始名店(易家),將地方特有景觀之仙人掌融入奇異美食,風景吃得到,酸甜綿密很Q口,一球要價30元,這麼冷的天,吃下肚,真是冷得透徹心扉。由於客人只有我們,跟健談熱情的老闆娘兩人相談甚歡,寒冷也隨之消散。
因人類天性及需求,吃魚吃肉,不得如此。過去也在其它濱海地方看見刺河豚吊飾,有的好大一隻,全身布滿長刺,視覺上很有張力,剛剛在這家店看見迷你版的刺鮭(刺河豚),突然覺得很可憐。
現代漁夫漸漸也知道捕魚要抓大魚,小魚要放生,永續經營及生態保育的觀念漸上軌道,在澳洲等生態觀念嚴謹之地,在釣(補)魚時,還要依循開放時節,甚至還要使用工具測量魚身大小,要大於法定長度才能捕抓。
通樑古榕、易家仙人掌冰、澎湖跨海大橋,都是在同一區域。看了跨海大橋的碑文,民國59年建造完成,是當時遠東第一長橋,在民國73年~85年間進行老舊危橋修復整建,全長2494公尺,全線四線道,施工期間往往壓縮在每日極短的風平時期,常常建造了部分進度,卻又被東北季風及湍急的海流、潮汐擊垮,人定勝天,還是成功。看似不可能,往往因為毅力驅使,幾乎都能成功,我也開始幻想台灣通往大陸的橋梁或海底隧道了。
島夷、方壺、西瀛、平湖、媽宮、風島、菊島,都是指彭湖。而現在的官方"澎湖"一詞,據查,因島嶼外圍四周風大浪大,意旨"澎",群島內風平浪靜,像"湖"面,組合一起,則為澎湖,非常貼切的地名。
炎熱的夏季裡,在澎湖隨處都可見到天人菊,因為能在惡劣環境中生存,強韌特質而被選為澎湖的縣花,有人也就據此稱之為菊島,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名字,開花的季節是在6~9月,此時已經是冷冷的12月天了,荒野上看見僅存的一朵,還掉了兩、三片葉子,加油,撐下去!
澎湖三溫暖-07
前後放眼所及,無人無車,以悠哉悠哉的龜速前進,望向橋梁左右兩側,盡是汪洋大海,猶如摩西分紅海,拉近彼岸的空間距離,不一會兒就到達橋的另一邊,西嶼。
話說全線四線道,可是怎麼看,就兩線道而已啊?
今天的天氣真是跌破眾人之眼,陽光明媚,風景迷人,藍天、白雲、陽光,沒有擁擠的人潮,彷彿道路為我而開,景色為我布置,滿足又愜意。
隨意彎進西嶼路旁的一條小路,看看當地民情風俗,站在土地公廟前的高處,視野從腳底延伸到四周緩坡小山上,好壯觀的一大片菜宅,對面小山頭上矗立著一塊巨大的西嶼地標,清楚而顯眼。
先民的智慧,用海裡撿拾來的珊瑚礁(咾咕石),建築擋風牆,惡地也變福地,近年有了不同的思維,鋼筋水泥取代了咾咕石,舊有的咾咕石重新再利用,放回淺海魚類的棲息地,再造魚兒天堂,咾咕石卸下時代任務之後,終將返回海洋之家,安享退休生活。
過去幾年很熱門的民宿,23.5蔚藍,就座落在這鄉間小路,通往美麗沙灘的旁邊,其中的一間,造型典雅獨特的建築物,屋頂上是間玻璃屋,想必夜晚是要用星空當棉被睡覺吧?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冬季的關係,沒見半個人,部分角落,還丟棄著損傷的休閒躺椅,有些荒涼,說不出的奇怪感覺。
吃完仙人掌冰,才沒5分鐘的車程,就到了下一個景點,大小景點之間大約只有3~10分鐘車程,因為行程太滿,部分就在車上遠目,留待下次再去。
這裡是"鯨魚洞"路上,沿途開著黃花的仙人掌,和一些林投,夾道歡迎我們這些賞鯨客,原來澎湖有鯨魚巢穴呀!!!(驚奇)
全世界的人都一樣,不只台灣人,喜歡對著天然景色,加以類比、揣摩、神化,貓鼻頭、女王頸、仙女鞋等,就是如此。至於看什麼像什麼,倒是有趣又怡情,而中華民族,吃什麼補什麼,我就不敢恭維了。
當然,這裡沒有鯨魚,也無巢穴,你看出了嗎?
鯨魚洞的入口處,又是一處美麗沙灘。
又是5分鐘行程,一下子就到了二崁部落,這裡是陳姓的單姓聚落,整座村落是閩南古式風格,特別的是使用咾咕石、玄武岩等作為建材,並用交趾陶、彩繪瓷磚、書畫等工藝裝飾房舍,澎湖風大,村落設計傾向互相緊靠,庭院迷你,以減少風害。地方化的傳統閩式建築,小而美,住戶要串門子應該很容易。
原本二崁話題就此完結,竟然有朋友的老家在二崁,我再分享更多關於這裡的檔案照片,更多回味。
這位笑嘻嘻的娘子,從台灣嫁來這裡許多年了,在自家後院的小菜宅,做些自給自足的農產。問她,菜宅空地還有,為何不多種一些?顯然!這是有辛酸的,大姊開始笑中帶淚的說明(有那麼一點哀戚啦),風越過圍牆後會"回風"(往內捲),蔬菜只能在比較無風的牆邊種植,都這麼辛苦照顧了,菜始終長不大,像花椰菜,台灣人家,一大顆可以吃個一、兩頓,我家要一次吃三顆(比手小的花椰菜--這是這裡最大的一顆),連澆個水,水花都隨風飄。
大姊很厲害,廚房備用菜,這裡全都種了,連後院水溝旁,還種了許多作物,只是我唯一認得出的,只有絲瓜。
二崁村裡的咖啡店。隱藏在這種古色古香的傳統建築裡,擺上個一台手動義式咖啡機、真空管音響,直覺聯想到,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在歷史古建築-羅浮宮前建造了一座現代又新穎的玻璃金字塔,被法國人罵個半死,不過後來又被愛得半死,這是基於什麼理由呀?
未完
澎湖三溫暖-11
路上,風雲變化迅速,高聳直立的基地台,似乎比雲層高。
前面就離"西嶼西臺"不遠了,每個景點之間的距離,不得不再強調一下,實在太近了,景點又太多,許多風景指示牌竟然眼睜睜地視而不見,連這路上的天空、雲朵、基地台...,怎麼辦,也很好看耶,受不了自己!
西嶼西臺過去能容納五千士兵,今天許多人都趕去馬公市,參加澎湖縣政府舉辦的跨年晚會,此時這裡當然更沒什麼觀光客,陰森的可怕,只有我家三人,加上太陽快要消失,還要趕最後一個行程,只好走馬看花了。
西嶼西臺壕洞上方的砲台陣地
如果我能再站高一點,借位拍攝的意圖就更清楚了。
夕陽從雲縫中透光,好像12吋大砲發射的瞬間。
澎湖三溫暖-12
西嶼外垵最末端了,這裡是軍事要地,也是觀光景點,要先穿越軍用雷達站才能到達台灣最古老的漁翁島燈塔。守軍是保衛雷達通訊基地,不明究裡的人還以為是要保護燈塔呢!
燈塔開放時間為9~16時,到達時已經五點多,只能站在圍牆、大門旁,不能進入,伸長脖子癡癡往裡頭探望。
突然發現有後門,趕快繞著圍牆外圍,冒著危險穿越雜草及懸崖,想要溜進去,結果圍牆盡頭轉彎處,被空心磚牆擋住,還是進不得,但倒也直擊後院懸崖第一手的畫面,好像門前一個樣門後一個樣,後院斷崖有點青菜耶。
守燈人,準時在17點30分點將燈塔點亮,由於天色還帶點亮度,塔光並無特別顯眼,只是氣溫跟著暗夜來臨也逐漸下降,等不到天暗,就趕快想躲回車內,心想:西嶼星空與漁翁島燈塔的絕配,只能留待下次再見了。
駛離燈塔後的下坡路旁,遙望外垵漁港,前方,海的另一頭,閃閃燈光,正是馬公市,現在要從這裡折返飯店,大約40分左右就能到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