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單眼相機選擇 還有一點點的品牌迷思...


kfegk2002 wrote:
LX7主打他那1.4...(恕刪)


小弟最近也在看相機,想請教一下,G1X的1.5吋感光元件比RX100的1吋還大,照理說應該G1X應該表現比較好

s89067 wrote:
小弟最近也在看相機,想請教一下,G1X的1.5吋感光元件比RX100的1吋還大,照理說應該G1X應該表現比較好
論畫質G1X確實更好

但G1X發表時跟上市後市場反應落差極大,其來有自
(發表時有人覺得是EVIL殺手,發售後卻沒啥買氣)
過大的機身(以隨身機而言)、龜速對焦(比大多數DC都慢的多)
超長拍攝間隔(拍一張後要等2秒多才能再拍下一張),還有非常不足的放大率
在在都是G1X的致命傷
況且它光圈最大只有F2.8,比RX100小了1.3級
這也讓它的低光環境畫質優勢縮水

RX100從上市初期就一堆人抱怨太貴,但市場反應卻是持續保持熱門注目度
靠的就是明顯優於他廠較小片幅DC的畫質,而且同時具備高性能小體積

s89067 wrote:
小弟最近也在看相機,...(恕刪)


看誰分享樓蓋的高就知道哪台人氣高了!!!

好東西就是需要分享...

G1X除了片幅贏其他皆敗

zakkwang wrote:
論畫質G1X確實更好

但G1X發表時跟上市後市場反應落差極大,其來有自
(發表時有人覺得是EVIL殺手,發售後卻沒啥買氣)
過大的機身(以隨身機而言)、龜速對焦(比大多數DC都慢的多)
超長拍攝間隔(拍一張後要等2秒多才能再拍下一張),還有非常不足的放大率
在在都是G1X的致命傷
況且它光圈最大只有F2.8,比RX100小了1.3級
這也讓它的低光環境畫質優勢縮水

RX100從上市初期就一堆人抱怨太貴,但市場反應卻是持續保持熱門注目度
靠的就是明顯優於他廠較小片幅DC的畫質,而且同時具備高性能小體積


我是前 G1X 用戶,要講一下的就是,其實續拍下一張沒有等那麼久。我個人習慣關閉 photo review,所以拍完一張直接續拍是沒有問題的,而拍攝模式我也一直保留在連拍,靠手動來決定張數。基本上大概能拍到規格上連拍的數字吧。

低光狀態下其實G1X也沒在怕的啦,反正ISO不怕拉,每個感光點又超巨大。


而最後還是敗在他的弱點,對焦太慢,最近賣掉換成一台二手的 NEX-6 水貨。轉接了一些廉價的Canon老鏡,正在快樂使用中.


如果要拍貓,小朋友等等在物理定義上幾乎無法停止的物體,G1X基本上只能手動陷阱對焦... 而 RX100 (朋友借的) 與 NEX-6 就都沒在怕了...

s89067 wrote:
小弟最近也在看相機,...(恕刪)

以畫質來說沒錯,除去APS以上片幅,G1X是最大片幅的DC,畫質表現也堪比APS片幅的等級
只是它的體積真的太大、對焦真的太慢、最近對焦20CM真的太遠,這三點讓非常多人打退堂鼓
RX100一開始一堆人喊貴(是也還滿貴的),加上觀望心理(以為1"會普及化),所以最初熱度並不高
但是經過整整一年,1"片幅依舊被RX100獨佔,其他廠商皆未跟進,大家便漸漸能接受它的售價
能夠接受售價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無論那個產品再好,只要你嫌它貴你就不會想去探討它的優點
相比G1X,RX100體積小(幾乎比每台1/1.7"的DC都小)、對焦快、5CM的對焦距離也算可以接受
加上現在RX100小改在即,通路開始出現折扣促銷,RX100也開始火熱起來了
考慮光圈的話G1X感光能力和RX100差不多
色彩對比也沒RX100好 體積超大 其他性能也輸


NIKON P7700、P330,CANON S110、G15,PANASONIC LX7
這幾台比應該是LX7畫質和性能最好
但如果預算夠 非常推薦RX100
畫質/性能/功能都好很多
可以說跟配變焦鏡的單眼差不多了
G1X還有一點優勢就是翻轉螢幕跟熱靴。
不過據稱新版的RX100 Mk II也會有...

如果很在乎這兩項附加功能的玩家,可以先觀望一下。

kfegk2002 wrote:
sony RX100...(恕刪)


那在請問一下
除了RX100其他幾台的都是1/1.7
那如果都一樣是1/1.7的畫,拍起來畫質會差不多嗎
還是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畫質

a1005235 wrote:
那在請問一下
除了R...(恕刪)


影響畫質的主要因素就是感光元件和鏡頭

隨身機的鏡頭畫質應該都差不多,剩下就差在感光元件了

這就是為什麼單眼畫質好,因為感光元件更大

而RX100的一吋感光元件配上1.8光圈畫質已經接近市售的入門單眼配kit鏡了
a1005235 wrote:
那在請問一下
除了RX100其他幾台的都是1/1.7
那如果都一樣是1/1.7的畫,拍起來畫質會差不多嗎
還是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畫質

各家技術不同囉~

就算感光元件一樣
鏡頭光圈大 可以讓進光量多
ISO可以用調低一點 雜訊表現也會比較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