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廠商推雙鏡頭1吋消費型隨身機?

森元 wrote:
不知有廠商推雙鏡頭1吋消費型隨身機?...(恕刪)

你要先了解使用雙鏡頭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營造淺景深?
那不如直接把感光元件放大兩倍,會更容易拍出淺景深(而且不是模擬的)
而且畫質,總體積,重量與成本會比作成雙鏡頭+雙感光元件更好...

那麼
你要做雙鏡頭的隨身機的目的是什麼?
森元 wrote:
您多想了,我這邊所謂的專業相機就是指可換鏡頭的單眼相機,以往是這類相機比較容易拍出這類有景深的照片,現在用一般雙鏡頭手機就可輕易拍出,時代真是越來越進步了...(恕刪)

你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小感光元件的照像手機並沒有輕易拍出淺景深,那是算出來的畫面~
那是假的~
那是假的~
那是假的~

雙鏡頭的照相手機,比的是演算法,看誰的淺景深破綻比較小而已...
(舉例來說,iPhone8+iOS11比起iPhone7+iOS10,能夠做出更逼真的淺景深+模擬3D光源效果,但是某些攝影條件仍然有明顯破綻...)

有雙鏡頭,只不過是在物件深度上能夠多一個參考,精度會比單鏡較好而已~
那個淺景深的照片效果是建立在人工算出來的,並不是光學的效果~
lfjadsflk wrote:
森元 wrote:
您多想了,我這邊所謂的專業相機就是指可換鏡頭的單眼相機,以往是這類相機比較容易拍出這類有景深的照片,現在用一般雙鏡頭手機就可輕易拍出,時代真是越來越進步了...(恕刪)

你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小感光元件的照像手機並沒有輕易拍出淺景深,那是算出來的畫面~ 那是假的~...(恕刪)
樓主誤解.."光學的淺景深".. ~_~ !!

敝人並不反對 : 手機拍照.. 再者, "拍照"目的 : 夠用就好, 這也是事實。 景深的深淺特性, 並非好 or 壞, 端視如何看待善用 !!

不過哩, 也好啦~ 看不出來真相的.. 是幸福一群 (敝人也算是啦)。 以下 : 50mm f1.8 定焦鏡 + APS-C DSLR機身, and...


DC / 數位相機 (1/2.3"吋感光元件) 拍得,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軟體模擬的景深不用放大看,
也看得出假假的,
說媲美專業相機我也是醉了...

頂多只能當照騙
ZenFone3 zoom
一寸感光元件要配合多厚的鏡頭?
你確定可以接受?
森元 wrote:
您多想了,我這邊所...(恕刪)

你知道景深是甚麼嗎?
更何況那兩顆鏡頭是一顆彩色+一顆黑白,跟你的景深疫點關係都沒有。

森元 wrote:
看了同事新買的華為P10...(恕刪)


我現在用CM1就是1吋
已經很大支了
如果再弄雙鏡頭...

不如乾脆弄個M43片幅好了哈哈

https://www.flickr.com/photos/roxsoul/
其實拍得開心就好啦~
有時候讓人有感覺的照片也不一定要出於專業相機拉

只是這裡還是要定義出
甚麼是光學?
甚麼是數位?

光學是物理定義,都說是"物理"定義,
就是無可抗命,除非你不住地球,
那麼遊戲規則已經幫你定好了,

數位,就是輔助,就是模擬,
就是為了不屈服於光學,
人類絞盡腦汁創造出來,

光學不可能無中生有,所以藉由鏡頭所拍攝的景深,
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

數位可以無中生有,你想怎麼創造,它就怎樣輔助你

話說上禮拜去南展館逛半導體展
基於我司想添購"光學顯微鏡"所以詢問了一些廠商
其中有一間大廠叫做"Olympus"
相信大家不陌生,
當我過去詢問設備時,
解說人員特別強調,我們O家是"光學廠"
簡單解讀就是,利用光學原理去成像我的物體,
就是說不會有"造假"可能!

說到這~這解說員只是不想講"數位顯微鏡",其實也只是藉由軟體去模擬出成像而已!

但是~我認為數位的腳步會慢慢地追上光學的!
當眼睛已經分別不出是數位還是光學時,
可能就有一台12-1200mm f1.4的隨身機了
手機的雙鏡頭...我覺得只有LG的超廣角+廣角是有實質意義的,儘管那超廣角可以說是半魚眼...
手機假萊卡搞個黑白相機卻沒有當初真萊卡黑白數位的超強解析力?那要幹嘛?
手機配景深副相機,HTC多久以前就搞了?最後像什麼樣子了沒有?
手機配中望遠→更高的安全快門→更高的ISO+又要顧厚度→光圈縮小CMOS更小=更悲劇的畫質
手機配3D雙相機,也是很久以前的花招了,也是不了了之


我只相信CM1

有規格有真相

GF1+20mm 有賣到4000的說 買鏡頭送機身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