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進, 小弟剛進入單眼世界, 一切新鮮, 卻也諸多困擾.
目前配備是:Canon 60D + Tamron 17-50mm F2.8 + Tokina 11-16mm F2.8 + Canon 50mm F1.8
預計年底要全家出國旅遊,想添購一支旅遊鏡,目前選項共有六只鏡頭:
1. 18-200mm 品牌選擇有:Canon / Sigma / Tamron
2. 18-250mm 品牌選擇有:Sigma
3. 18-270mm 品牌選擇有:Tamron
4. 28-300mm 品牌選擇有:Tamron
我的問題是:
1. 18-200mm中,T最便宜,S與C的成像品質是否值得比T牌貴一倍的效益?我比較過同樣用60D在F5.6, S 1/125, ISO 200 焦段50mm時,用Canon 18-200mm vs Tamron 17-50mm 拍同一景物時,效果差不多。因而C/S/T該如何選擇?而C/S之間的價差僅3000元,是否直接買Canon?不知Sigma有何優勢可以勝出?還請先進們釋疑。
2. Sigma 18-250mm只比18-200mm貴2000元,所以應該選18-250mm較優?
3. 若是Tamron 18-270mm vs 18-200mm 就價差10000元!頭痛@@~~
4. 焦段大於200mm時,若無防手震功能或搭配腳架,是否很容易造成不夠清晰?因而值得考慮購買>200mm以上的鏡頭嗎?
5. 若是價位較近的 Canon 18-200 / Sigma 18-250 / Tamron 18-270 / Tamron 28-300,該選擇哪一個呢?不然就買最便宜的Tamron 18-200mm,7000原有找!
頭痛阿~~
旅遊鏡主在便利,先求有再求好,當然囉,防手震確實是必要的功能!
由於 Tamron AF18-270mm F/3.5-6.3(B003)擁有世界第一款15倍變焦,但相對價格也驚人,與 AF 28-300mm F/3.5-6.3 XR Di VC MACRO(A20)相當。若選擇 B008 的18-270mm,則可以省個4張小朋友。但無論如何都得突破2萬,因此,對於是否給他“敗下去”,仍遲遲不敢下手。深怕使用率若太低,實不符合經濟效益~
而Sigma的困擾在於18-200mm(二代) 與 18-250mm 的價格相當,同樣具有VC功能,似乎應該選18-250mm較划算,是嗎?
同此價位當然也可以選擇Canon的18-200mm。1萬7上下。
最便宜的還是Tamron的A14,7000元有找!
不知先進們有何實戰經驗可以多多分享~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