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全幅的定焦鏡有可能做到類似餅乾鏡 SONY SEL16F28 / SEL20F28 的大小嗎?支援全幅的變焦鏡有可能做到類似 SONY SELP1650 的大小嗎?是哪方面的技術無法克服又或者不可能克服呢?
技術力夠就做得出來。但是做得出來不代表賣得出去。看看某兩家目前的技術力來猜...等效24/2.8的餅乾鏡配上相對應的機身(感光元件),大概30萬以上吧?有多少人願意買?如果是等效2470的車輪餅,就算不是恆定,單鏡頭可能就要超過30萬,誰買?
如果單論鏡頭,不把鏡後距加上去的話,Canon的EF 40mm、50mm都算小巧,40mm應該稱的上餅乾不限自動鏡的話,voigtlander也有幾款FF當然,如果限制一定要有自動鏡的AF、防手震…等功能那FF鏡頭就真的很難壓到E16、E20那種體積變焦就更難了
mr.獅;:彘 wrote:支援全幅的定焦鏡有可能做到類似餅乾鏡 SONY SEL16F28 / SEL20F28 的大小嗎?支援全幅的變焦鏡有可能做到類似 SONY SELP1650 的大小嗎?是哪方面的技術無法克服又或者不可能克服呢? 樓主的話裡,沒提到光圈大小,也不提成像品質,只希望"鏡頭體積要小",那應該沒問題。如果鏡頭只是一味求體積小,而光圈比別人小、成像品質又很差,這樣定價不可能高,還可能會滯銷。每隻能賺多少錢? 預估能賣多少隻? ---- 我認為這才是廠商不能克服的問題,不是"小不下來"。(消費者可以"鏡頭只是買爽的",廠商卻一定要"鏡頭是做來賺錢的")
旁軸RF鏡頭大都小巧就算撇開RF,如果你可以接受手動鏡頭你可以發現手動時代的SLR鏡頭比當今的自動鏡小巧很多但是那個時代除了沒有自動對焦,也當然沒有防手震不過你可以搭配有防手震功能的機身就是還有數位時代的感光元件比較要求直射光底片時代少了這個需求鏡頭設計上可以寬容很多可以發現有很多鏡後距很小鏡頭本身也很迷你的全幅系統數位時代講求直射光的半幅OLYMPUS 4/3系統鏡頭設計上都比起自家底片時代的全幅鏡還要大顆很多後來M4/3系統使用了數位修正,鏡頭才做的比較小巧若是不可換鏡頭系統Sony自家的RX1不就是小巧的全幅定焦鏡嗎可是你可以觀察一下它的構造,可以發現一些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