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x-C3,EPL-2,GF2請幫我選擇哪一台最符合我的需求...

我一直很好奇的事情似乎有了解答
NEX是否真的為了輕薄的機身,而製造出了“虛擬短鏡後距”?
不然一樣是APS-C片幅,它憑什麼可以把鏡後距縮的如此短?

如果16mm墊厚1~2cm能改善畫質,那應該可以證明我的推論無誤了
也間接證明了,其他鏡頭做不小,也是因為需要把鏡後距轉移到鏡身尺寸上

不然的話,就是還是要走上數位修正一途,才能將鏡頭變餅乾

不過我也很好奇,這些問題,難道轉接老鏡的人都不會發生嗎?
老鏡畢竟不是針對數位機設計,鏡後距如此短
斜射光的問題,邊緣畫質的問題,在NEX就不會遇到?
是因為沒人提起負面,所以看似一切良好?
還是因為轉接環把鏡後距增加了,所以周邊畫質下降比較輕微?
我不認為「虛擬短鏡後距」這個推論成立。
剛跑去把 18-55 打開來看,後玉基本上已經推的非常後面了。
如果 16 要靠增距來提升畫質,那體積本來就不是餅乾鏡的兩顆變焦鏡,
何不妨再加個 1~2mm?

如果以現在的 18-55 可以再明顯向上提升,那可真要變銘鏡等級的了。

16 的色散問題應該只是個案。 LR 也有他的色散修正檔,只是我不知道用了後效果如何。
至少這顆鏡頭是利的,只是色散要花點力氣去做後製。如果鏡頭不利那就無解了。
-= 散仙 =-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有請大師順便比較
M4/3 14mm f2.5
NEX 16mm f2.8
這兩顆..(恕刪)


比不難,找個公正網站拉幾張圖來看最直接
Lumix G 14mm f/2.5

f4.5

f8

E 16mm f/2.8
f5

f9

廉價廣角就是這樣還能如何 ? 比16mm又好多少 ?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還是因為轉接環把鏡後距增加了,所以周邊畫質下降比較輕微?...(恕刪)


增加法藍距是可以改善斜光 ! 但沒有虛擬短鏡後距這種名詞,它就是容許你靠近到18mm
,鏡後距短有什麼利基可以宣傳的 ? 要拿它來騙什麼 ? NEX鏡後距做這麼短,目地是
轉接市場,長鏡後距轉接短鏡後距容易,短鏡後距轉接長鏡後距困難重重 !
也就是說NEX想玩M43鏡頭辦的到,市面上也有在賣M43轉接環,只差數位修正無效及只能
使用最大光圈(M43無手動光圈設計)然而市面上卻看不到NEX轉M43接環或E接環轉自家A接環
,Sony打的算盤是要讓E接環成為公眾接環,不管未來誰加入EVIL戰局,都無法撼動E接環地位 !

以相同網站資料轉接Sony 50mm f/1.8 DT可看出Chromatic Aberrations (CAs)色差
幾乎都壓在0.35肉眼無法察覺範圍內,比20mm 1.7 還優秀,接在A700約0.2,顯見透過
轉接NEX周邊畫質獲得大幅改善,50/1.8只是一顆公司貨4900/水貨3900廉價鏡,構造簡單
不可能有什麼修正鏡片來幫NEX改善周邊畫質 !
photozone

數位修正不是不行,而是Sony現階段根本不考慮,E接環運用範圍擴及到攝影機,這牽涉到整個影
相部門在業界鏡頭公信力問題,以長遠發展來看Sony也希望有一天別人也想轉接它生產的鏡頭,
數位修正第一印象就給人光學品質不好才需要修正的負面想法(縱使已經夠好了)

abule wrote:
數位修正不是不行,而是Sony現階段根本不考慮,E接環運用範圍擴及到攝影機,這牽涉到整個影
相部門在業界鏡頭公信力問題,以長遠發展來看Sony也希望有一天別人也想轉接它生產的鏡頭,
數位修正第一印象就給人光學品質不好才需要修正的負面想法(縱使已經夠好了)...(恕刪)


同意。

對自己的光學實力有自信的廠,不可能會接受數位修正這東西。
就算有也只是錦上添花,算是買機身的一個 bonus....

不過 m4/3 的陣營並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真的沒太多人會想拿 APS-C 去接 x2 的鏡頭。
所以 m4/3 或 4/3 陣營的使用者,有數位修正就算是賺到了吧。
把數位修正拿掉,20/1.7 這顆的光學素質,少不了要扣些分,這大家都知道的,
至於餅乾鏡,我想另一個 P , Pentax 說第二應該沒有誰敢說第一吧?
這顆鏡頭本身因為在 m4/3 陣營而發光,除此外也就中等水平。
但他本來也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也不會有 APS-C 使用者會去拿來接。

就算是 4/3 陣營的人,自己應該也心裡有數:
比起 O 家在 ZD 鏡上展現出來的光學實力,這顆也就及格而已。




以前 Sony A100 剛出時,我還記得那片感光元件的 ISO 真的很不行。
就算 FF 級的 A900, A850 也不是以 ISO 純淨度出名的。
曾幾何時 Sony 已經擠身 ISO 是為強項的族群了,而 P 和 O 仍舊在面對這個問題。
西平英生之前評價 Olympus 的 ZD 鏡,一直都是給與好評,但是總會不經意提到
「沒有可以完全發揮這顆鏡頭的機身可用」,也算是一種遺憾。

而 4/3 不若 APS-C 陣營,鏡頭太強還可以賣給喜歡轉接的族群,現在還可以賣給 NEX 使用者。
﹝NEX 推動老鏡二手價的威力驚人,但是就是推不到 4/3 的銘鏡﹞

我真的覺得 4/3 陣營真可惜了有 Leica 和 Olympus 這兩大光學高手加持。
Panasonic 雖為電子大廠,但現在看來研發速度落後 Sony 以倍數計。
如果 Sigma X3 和 Fuji 將這些有特色的感光元件投入 4/3 陣營,
我覺得現在應該會變成戰國時代,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以現在來看, Sony 這幾年從 A100 一路走來,進步最是可怕。
也因此,就算 NEX 現在就只有三機三鏡,我也不覺得 E 接環的後路有什麼值得擔憂的。
-= 散仙 =-

abule wrote:
單比銳利度MTF數據...(恕刪)


雖然我平常皆感覺 a先生的發文頗酸 (對M43),不過這次我頗認同他的說法
16mm 這顆鏡頭確實相較於 20mm 來的不好(總體),這是事實
若像狂先生用同樣有色相差(品質觀點)來反駁,說兩者半斤八兩
光看到半斤八兩的M43用戶當然極不認同,因兩者雖皆有色相差,但程度有差
過於情緒化的文字往往使得本意扭曲...少用少用
(比色相差又可以扯很多了...焦距不同怎麼比? M43鏡跟APS-C鏡又該怎麼比?)

a 先生提到的點就是可以站穩腳步的事實 - 16mm 便宜很多
大部分使用者買東西還是看 CP 值的,16mm 的優勢就是便宜的廣角餅乾鏡
以我木眼使用者來看,16mm 還是勝出DC 不少 (一般DC喔...別戰到頂級DC)
對於 DC 升級者而言還是有差別的,更何況 18-55 也不貴
M43+14mm 成像比 NEX+16mm 好,對!白天是比較好阿
但是NEX在晚上的優勢就出現了,更何況考量價錢/電子功能進去,就更難說了
這是我不懂為什麼不以自身優勢的點反駁,反而要說對方的優勢其實很爛

另外想提的一點是,倘若 20mm 沒有數位修正就慘不忍睹,成像品質等同16mm
那不會連 O 家的使用者也推薦要買 20mm...
20mm 之所以最常被提出,是因為他品質不錯,價格不會太痛,不會買了後悔
Leica 25mm?貴阿...45mm Marco? 貴阿...即使品質好、性價比高,但很貴阿

回歸主題一下,這三台機子都有其優勢
購買者該可考慮的是最適合自己的,自己最需要最常用到的
喜歡夜拍不喜歡腳架? NEX 高ISO好,C3 在 DXO 的評測更是突出
顏色喜歡濃郁鮮艷強烈? EPL2 的濾鏡效果相信可以讓你滿意
常常要調對焦點、拍攝對象常亂跑? GF2 有觸控、對焦快速
再怎麼說這些相機都是萬把元,光看網路效果有限,找台實機把玩一下吧!
尤其是操作介面、手感、外觀都是直接感受最好

ps:以上提到的大大皆舉例用,非是針對喔

AaroN020 wrote:
以我木眼使用者來看,16mm 還是勝出DC 不少 (一般DC喔...別戰到頂級DC)
對於 DC 升級者而言還是有差別的,更何況 18-55 也不貴
M43+14mm 成像比 NEX+16mm 好,對!白天是比較好阿
但是NEX在晚上的優勢就出現了,更何況考量價錢/電子功能進去,就更難說了
************************
喜歡夜拍不喜歡腳架? NEX 高ISO好,C3 在 DXO 的評測更是突出
顏色喜歡濃郁鮮艷強烈? EPL2 的濾鏡效果相信可以讓你滿意
常常要調對焦點、拍攝對象常亂跑? GF2 有觸控、對焦快速



其實除了外型以外、
一般初階入門消費者大概只看這些...(包含我!)
不過求CP值也會想到鏡頭群需求
只是想歸想 會不會去買又是一回事....
abule wrote:
以相同網站資料轉接Sony 50mm f/1.8 DT可看出Chromatic Aberrations (CAs)色差
幾乎都壓在0.35肉眼無法察覺範圍內,比20mm 1.7 還優秀,接在A700約0.2,顯見透過
轉接NEX周邊畫質獲得大幅改善,50/1.8只是一顆公司貨4900/水貨3900廉價鏡,構造簡單
不可能有什麼修正鏡片來幫NEX改善周邊畫質 !...(恕刪)


你是在玩文字遊戲嗎?還是沒做好功課?

m4/3 不也能轉接光學素質良好的4/3 ZD鏡,而且相容性還更高。

而SONY那轉接環也不便宜(CP值低),何況體積更碩大,又贏不了對手的相容性,實用性低,或說這種市佔率低的玩法,能當優勢嗎?

今年秋季m4/3 45mm/F1.8也要上市了,這只會更凸顯NEX E接環專用鏡頭數量稀少。

有時間跟我們這些網友去爭個第一,怎麼不花心思去激一下SONY的行銷與研發部門,這才是欠修理的,需要多關心的。


其實...說了這麽久...

我不明白為什麽用 APS-C 的 16mm 跟 M4/3 的 20mm 在比較...
焦距差太多,視角差太遠了

swlu99 wrote:
其實除了外型以外、一...(恕刪)

而且這一群消費者才是最廣大的...
也是各相機廠兵家必爭之地。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airport724 wrote:
其實...說了這麽久...(恕刪)


我看完的感想就是...就是從你27樓那篇開始歪的
本來之前大家都針對樓主想要的超廣角需求在討論
你突然扯一個數位修正、又扯到鏡王打回原型...

第一: M43 超廣角-P家 14mm, 7-14mm,O家 9-18mm,一向都沒有數位修正的問題
第二: 鏡王,我想多數人直覺聯想到的就是20mm (最常提到且有關數位修正)
後來就開始定焦鏡非王道、數位修正、色散問題爭論不斷...越來越歪
16mm 不佳->色散問題->20mm也有阿->數位修正->...

問題是...以樓主需求來說,20mm 根本不會被討論進去才是阿
16mm 不佳就用 18-55 嘛...只是比例怪了一點 (個人感覺)
想要餅乾就是 M43 有現有的14mm 嘛,不久又會有 12mm
想要夜拍佳,要不看EPL-2 + 14mm 可否接受,要不就NEX-C3 + 16mm
沒有回歸到樓主的需求,只會越扯越發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