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目前最輕的單眼是哪一款?

cdx wrote:
LX100 等效24-75 F1.7~2.8,開16:9長邊可是跟正常M4/3開4:3差不多一樣寬
期待小改一下~...(恕刪)


那顆的鏡後距跟成像圈跟不相容原本的m4/3規格,
只能配LX100吧,
沒辦法單獨拔下來給一般m4/3機身用...

物理極限是很難突破的,
尤其是光學方面,
所以FF鏡頭重量體積很難小下來。
但相對的,
sensor的雜訊處理能力年年進步,這邊還沒看到極限,
就算FF能夠進步到iso25600都可用,
與之相比,4/3能進步到iso3200可用就已經足夠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分享]GM1與LX100 各比例感光範圍比較圖

小弟畫的請參考



使用3:2與16:9時~與一般M4/3片幅感光範圍會比較接近尺寸
尤其16:9幾乎一樣大

感光範圍差異
4:3 11%
3:2 7%
16:9 2%
1:1 11%

注意看了16:9的寬度,LX100跟GM1基本上沒差異
這顆鏡頭實際上可以裝滿M4/3的成像圈沒有問題
除非是更大的GH1與GH2可能成像圈不足

cdx wrote:
[分享]GM1與LX...(恕刪)

應該是鏡後距的問題吧

cdx wrote:
APS-C發展受限在鏡頭小不下來

這要看跟誰比囉,
玩小DC的用家也會覺得M43鏡頭小不下來。

cdx wrote:
而且都要你慢慢玩上FF

我的APS-C相機們並沒有要我玩上FF啊?
真的中毒的時候,連手機相機都會要你上FF的

cdx wrote:
APS-C除了專業運動打鳥還有的發展,但是談到輕便,這就抱歉了

這要看跟誰比囉,
玩小DC的用家也會覺得M43談到輕便就抱歉了。
ssword wrote:
正本清源, 樓主開宗明義第一篇就說: 要輕的單眼 輕的單眼 輕的單眼...

#48樓, 樓主再次發聲, 暫時選的是GM1 + Tamron 14-150mm
204g + 350g = 554g, 輕型機身搭配旅遊鏡的組合
由此可知, 樓主追求機動與畫質的平衡, 且希望用途廣泛


其實,我原本對開版這種籠統的提問是不會進來參一咖的,完全因為被[拍照也30年了 現在老了越來越懶得背相機]這兩句話打動,加上樓主表示[慣用觀景窗]、[習慣Nikon介面],我以為樓主對某些底限是有堅持的,例如構圖視角習慣(多少mm有多大視角、透視/景深如何)、至少Nikon FM2等級的反應效率、以及Nikon選單的邏輯與詳盡度才會推D750.(以我對Nikon單眼的了解,這台是非常不同於以往的机身,在全幅畫質之下夠輕夠小,且反應還保持在"亞專業"等級)

沒想到樓主GM1 + Tamron 14-150mm就符合心意,那打從一開始各樓圍繞"最輕便"的七嘴八舌",現看來都是"剛好而已",而我確定是"多此一舉"了
jenhoxen wrote:
其實,我原本對開版這...(恕刪)


GM1 + Panasonic 14-140mm F3.5-5.6 = 204g + 265g = 469g
最輕便是這組

湯姆龍沒比較便宜,比較重,還砍掉防手震....







G2+20mm+外閃跳燈,開箱畫質有很差嗎....
超可愛GM1
cdx wrote:
GM1 + Pana...(恕刪)


圖文並茂,cdx大真是有心人啊...但,機身那麼小,配這麼粗一管鏡頭好拿嗎?
jenhoxen wrote:
圖文並茂,cdx大真...(恕刪)

整組才400多公克
很好拿的

APS-C光是鏡頭這個重量了

jenhoxen wrote:
圖文並茂,cdx大真...(恕刪)

這個是故意做粗,也就是材料力學作法,同樣重量,作管件越大管件可以承受更大負荷。

反過來說,當你做大管時,其實就可以選擇強度更低材料。

所以看起來很粗,其實重量並不是很重,比一顆NIKON AIS 28/2.8差不多重量。

pcian wrote:
旅遊鏡本來畫質就欠佳 m43的小感光元件

也不可能有好畫質 (我相信元件大小與畫質成正比)

畫質差*差畫質 就是令我卻步的原因

兩害相權取其輕 只能暫定GM1+14-140mm為首選了

你不是堅持要觀景窗嗎?
那要不要考慮等一下新出的GM5,有內建電子觀景窗喔!
而且重量和GM1幾乎一樣

還有其實以旅遊鏡來說,就算是FF用的畫質也不是太好
說真的以我目前手上的6D+TAMROM A010和過去曾經在手的GX7+14-140II相比
真的只是半斤八兩而已,FF要真的顯出對M43畫質優勢
上定焦才比較看得出來(高ISO情形除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